-
1.《庄子》这本书,着实很有趣
- 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品读一本有趣的国学经典,《庄子》。 “子”,在古代是指那些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比如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等。翻译成现代白话,“子”就是老师的意思。《庄子》这本书的作者本名叫作庄周,人们觉得他说话有道理、有意思,所以尊称他一声庄子庄老师。庄周写的这本书,就以“庄老师”的名字命名了。 《庄子》这本书,读来着实是有趣。 首先,它虽然写作于群雄割据、战火连天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怎么打仗,也不教人如何去拯救苍生、改变世界,专门教人家里蹲,让你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花,看看鸟,思考的都是自然的规律,谈论的都是宇宙的哲学。 其次,它虽然自称是无用的学问,满本书都好像在跟你说——别焦虑别拼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可结果呢,偏偏就是这样一本书,经住了历史的大浪淘沙,两千年下来,历朝历代,都有人对它爱不释手,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甚至海外的文人。 最有意思的是,都说《庄子》很难读,可实际上里面到处是故事,庄老师本人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特别是寓言故事。说出来您可别不信,“寓言”这个词,就是《庄子》这本书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比如用“朝三暮四”里的猴子,来讽刺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用“螳臂当车”里的螳螂,来感叹那些不自量力,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人。 除了寓言以外,《庄子》一书还提出了另一种讲故事的方法,叫“重言”。所谓“重言”,就是那些身份地位比较高、说话比较有份量的前辈们所说的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权威言论。 庄子认为,这样的“重言”可信度可以达到70%,虽然不如“寓言”来得高,但也是相当不错了。所以早在几千年前,他就熟练地掌握了“我有一个朋友”这样的讲故事套路。 在《庄子》这本书里,出现过的人名有几百个,看起来庄子有几百个“我的朋友”,难道庄子就是那个深藏不露的社交达人?还真不见得。其实《庄子》中提到的大多数人,庄子根本见都没见过。有的来自上古神话,有的是大有名气的前辈,还有不少同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整个就是一本战国花名册。还有一些人,学者们翻烂古书都没有找到。那庄子张口就来“我朋友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很有可能就是庄子上下嘴皮子一碰、随口编出来的。别问,问就是为了戏剧效果。 以上两个讲故事的套路,是庄老师自己总结的,说起来有点像余华来解读《文城》。后来,还有学者读《庄子》,给他又加了一条,蹭热点高手。庄子非常擅长抓住别人关心的热点,来输出自己的观点。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拉上当时的大红人——孔子。虽然那个时候,孔子早已仙逝了一百多年,但这一点也不耽误他继续占据思想界的C位,也不耽误庄子拿他当创作素材。反正,在庄子笔下,孔子是一会儿自责,一会儿愧疚,一会儿又感慨自己确实不如人,幸亏孔子听不见了,这要是当时还活着,看到庄子编排了这么多关于他的故事,就算不气个半死,怎么着也会告庄子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吧。 可故事就是这样,越是刺激好玩儿,大家就越爱听。你看,编一段故事,引用点名人名言,再蹭蹭热点,这不就是现在很多10万+公众号的套路嘛。像这么会讲故事的《庄子》,放到现在不火也不行啊。
-
2.思路清奇,毒舌套路
- 如果只有故事,没有干货,大家听个热闹就散场了。所以各位请放心,《庄子》这本书里,最不缺的就是干货。读了《庄子》,咱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此以后,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人生,顺带还能学到一点与人沟通的毒舌小技巧,微信群聊天时,一言不合就毒舌,尽情释放性感的大脑。 庄子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醒了之后,他细细一回味这个梦,细思极恐,他说,到底是我梦见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庄子都回答不上来,至今谁也回答不上来,估计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这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可是,你说这故事有什么玄妙的道理吗?各位,只要你听过庄周梦蝶这个故事,你脑子只怕就会像被庄老师下蛊了一样,你一定会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有人会想——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现在经历的苦难,只是一场虚幻,那还要不要再郁郁寡欢?还要不要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如果,我们现在得到的快乐,只是一场虚幻,那咱们还有必要再患得患失,不愿接受现实的变化? 各位,人生如梦,有太多的苦恼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咱们常常会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要是人人都读一点庄子,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换一种姿势躺平,世界上可能就会少一些迈不过的心坎,多一些快乐的人。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里,特意强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一辈子跟着我们的,只有我们的灵魂。与其为了眼前的利益,让七情六欲来折磨我们的心灵,让凡尘琐事打磨我们的棱角,还不如把精神作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好好地保护和休养起来。 但是光我们自己心里看的开,还不够。当我们想躺平时,总有人会来催促我们,躺什么躺?吾日三省吾身,人脉够多了吗?地位稳固了吗?钱挣够了吗?还不快点起来,爱拼才会赢。这时,你就需要庄老师的毒舌诡辩技巧傍身了。 就从我们都熟悉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起。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庄子和他的好朋友兼杠精——惠施,高高兴兴出去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一歪头,看到水里游过一条鱼,文艺青年附体:呀,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快乐啊。 杠精惠施立刻接上话茬,“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不服气,硬杠回去:“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决定杠到底,“确实,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但是话题是你先挑起来的啊,你不是鱼,你说你知道鱼是快乐的,就是你无理取闹。” 说着说着,好像有点琼瑶阿姨的感觉了,“你无情无义无理取闹”“不,是你无情无义无理取闹”。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脑子一乱,就被绕进去了,但庄子是谁,庄子可是公认的诡辩大师。 庄子说:“行,你说话题是我挑起来的是吧?那我就来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你刚才是不是问我,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还没等惠施回答,庄子继续说,“你既然问了我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知道,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现在就来回答你,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就是在这里,在这条河上知道的。” 含糊其辞,偷换概念。看看,这就是诡辩大师庄子的能耐,来吧,各位,听我说《庄子》,跟庄老师学习诡辩技术,有朝一日,咱们也能成为怼人专业户、毒舌大师。
-
3.古今奇书,门槛略高
- 当然,《庄子》绝不仅仅是一本故事集,或者诡辩指南。有的人说,它是一本国学著作,反映了中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有的人说,它是一本哲学宝典,质朴又经典的哲学思想超前千年。还有的人说,这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一本神话故事大全,甚至是一部古老的养生秘笈。 这些描述,听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都是《庄子》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精神体验。是的,怎么描述《庄子》都不为过,因为它是那么的内涵丰富,用博大精神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用文化思想宝藏来概况,一点都不夸张。 但是,说老实话,要想挖掘《庄子》这块宝藏,还得先拿一块敲门砖。从古代到今天,不少人都在解读《庄子》。人的经历不同、时代不同,解读出来的内容,也就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谁,从来没有任何一家的解读,能被所有人认可,更没有人敢大胆说,他就是庄子思想的继承人。 民国的时候,咱中国有一位国学大师叫刘文典,他为了写成一本《庄子补正》,耗费了多年的心血,写完这本书,他近视度数足足增加了500度。这样的他,才敢在西南联大的迎新会上,说“全世界能读懂《庄子》的人顶多两个半”的狂言。哪两个半呢?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就是他刘文典,剩下半个又是谁呢?中国的其他学者,还有世界上所有研究中国的汉学家,加在一起,最多算半个。狂不狂? 刘文典这个人,和庄子一样狂,所以他能和两千年前的庄子,达到精神上的交流。不过,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庄子》这本书,真的是太难读懂了。 《庄子》难懂,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语言难读。本来光是文言文这一项,就已经把不少人拦在门外。可问题的关键是,它还不光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咱们这位庄老师,非常喜欢营造一些华丽奇妙的意境,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在当时,这样的文章,那叫一个漂亮,可搁在咱们今天来读,那就是满脸的问号。 咱随便拈一句出来,《齐物论》里面讲了这么一段话,您听好了:“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听起来朗朗上口,是不是?讲了啥?不懂。您如果再打开文字稿一看,前面几个字还认识,后面嘛,真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认识中国字。 那这段话到底说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它说的就是当风穿过各种形状的树洞时,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不是完全没想到?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看到这么一大串奇怪的文字,里面还有各种生僻字、通假字,有时很容易就一眼扫过,略过不读,忽略了庄老师用心给我们奉上的精神大餐。 文字深奥、意境玄乎,是《庄子》难读的第一个原因。 《庄子》难懂的第二个原因,还是《庄子》的思想难懂。别看《庄子》内、外、杂三卷,统共才33篇,但短短的几万字,凝聚的可是咱们直到今天也得叫声“大师”的哲学思考。 比如,还是《齐物论》这篇,里面讲到“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是庄老师在绕口令吗?是给郭德纲于谦他们写的相声本子?其实,这可能是在和当时另一个叫公孙龙的哲学家对话,里面蕴含着很有意思的思辨。 公孙龙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但他提出过的一个理论,你肯定听过,那就是“白马非马”,提出了一个抽象和具体的概念。比如,这里有一匹白马,我们普通人会觉得,白马就是马。可他觉得呢,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马前面有一个白,一个白字作为限定,就创造了一个更具体的新概念。两者是不能等同的。白马是马,黄马是马,那白马和黄马不就都是马,一样了吗?白马是马,白马不是黄马,那不就说明黄马和马不一样吗?那为什么白马就是马了呢? 听听,这就是战国时候的诡辩术,听得人直晕乎。可庄子不但没晕乎,还打开了思路,来了个大借鉴。 他说,你用白马来比方,说白马不是马,那也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打比方,说别的东西不是马,所以白马就等于别的东西。你可以用大拇指打比方,说大拇指不是手指,也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打比方,说别的东西不是手指,所以大拇指也等于别的东西。诶?这么一划等号,世界万物都可以是白马,世界万物又都可以是大拇指。都是一家人,都是伐木累,还分什么你我彼此,还纠结什么是非得失。 是不是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又好像讲的很有道理?这就是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不知道听到这里的朋友,是不是已经跑了一半,这么高深,这么玄乎,我学它还有什么用? 有,非常有用。在今天这个严重内卷的时代,《庄子》这本书,活脱脱就是一本躺平指南。
-
4.战国清流,智慧躺平
- 咱们来看看《庄子》这书,诞生于战国时期。那个年代,诸侯割据,勾心斗角,打个你死我活。这样的环境里,最不缺的就是能人和狠人,为了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大家不自觉地就得卷起来。毕竟,当身处狼群中时,除非让自己也变成狼,否则就要天天心惊胆颤,生怕哪一天,会被狼群吞没。 在这种充满紧张感的社会状态下,《庄子》这本书里表现出的三观和心态,就尤其难得。那么,庄子的心态是什么呢? 据说,在已经失传的古本《淮南子》里面,有篇《庄子后解》,讲了一个叫庚市子的圣人。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着走着,看到两个人为了争夺一块掉在地上的宝玉,打得头破血流。庚市子见状,二话没说,大步流星走上前,一把夺过那块宝玉,“啪”地一声往地上一摔——玉就碎成了渣渣,谁也得不到了。 可就是这一摔,两个打架的人反而都收了手,还握手言和了起来。你说,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什么也得不到。那打架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再一想,人们为了那一丁点的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又有什么意义呢? 往近里说,就算得到了意外之财,也不一定是好事。就好比2018年的“中国锦鲤”信小呆,抽中了价值1亿元的支付宝大奖,获得了全网的羡慕嫉妒恨。她毅然辞去工作,为了兑现这有时效的1亿元奖券,两年里奔波在全球各地,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最后呢?积蓄花光了,信用卡刷爆了,人也抑郁了。这,还是值得我们羡慕的生活吗? 往远里说,每个人的人生终点都是死亡,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走。就算现在给你一万斤海参鲍鱼,随便吃,咱有那么大的胃口吗?再或者,给你送来一卡车的金银珠宝,随便戴,可咱身上总共就那么点儿地方,就算给全身都镶了玛瑙,也用不了一卡车啊。 这其实就是《庄子》的思想核心,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咱们今天的时代,其实和战国时代有那么一点类似。虽然没有你死我活的诸侯战争,但是科技快速进步,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越来越重,那种弥漫在全社会的紧张感,其实是很相像的。 小孩子背负着学习的重担,兴趣班补习班轮轴转,鸡娃要从娃娃抓起;青年人灌了一肚子鸡汤,再不努力就老啦,赶紧跳出舒适圈;年轻人拼命,老年人也消停不下,攒钱买房,送孙子上学,活到老,累到老。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我们为之放弃自我、奋斗终生的,到底是真实存在的成就,还是根本就是一个虚幻的骗局? 我们想要金钱、想要权力,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忽略了身边简单的美好,这样过完一生,真的值得吗?忙忙碌碌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甜?想一想,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和家人吃一顿悠闲的午餐?有多久没有不计得失,重拾儿时的梦想? 不如,跟着我们这个系列,一起来向庄子学习“躺平”。当然了,这个“躺平”可不是让我们辞掉工作,喝着西北风数星星。而是通过读《庄子》,换个角度看人生,去领略老祖宗的超凡脱俗,感受中国哲学里那些辩证放达的精神,也在纷纷扰扰的世间,给自己也留下一片逍遥的净土。 相信在听完咱们的《庄子》解读之后,我们会对一些人生的大事小事,有一些全新的看法,也许也会更有能力去应对生命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好了,今天我们花了几十分钟的时间,把《庄子》这本书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写出《庄子》的庄老师,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家住哪里?有无婚史?还有什么特别的小秘密,小爱好?请听下回分解。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