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人尽可夫
- 上一回书讲到,郑国建国之后,在中原逐渐站稳了脚跟。等到著名历史人物郑庄公上位,对内,整顿内乱,对外,大败王师,击退北戎,一时间是名动天下,风光无限。因此,郑庄公本人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所谓“春秋小霸”。 关于郑庄公,后世评价他为人阴险狡黠、城府极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的确是个厉害角色。说到这,咱稍微做个总结:郑庄公之所以能纵横国内外,一是眼光毒辣。按照我们的习惯说法,就是很快能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打个比方说,上一回说的“郑伯克段于鄢”,叛乱的主导人到底是谁呢?从表面上看是共叔段,但郑庄公精确地意识到,其实从头到尾都是母亲姜氏在那捣鬼。所以他借用打击共叔段打压姜氏,最终将其彻底打倒、放逐,也消除了母亲的政治势力,从此手握大权。 二呢,就是他这人擅谋略,好计谋。这一点在“郑伯克段于鄢”里显示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纵容共叔段和姜氏瞎胡闹,还是使劲装孙子,郑庄公都故意摆出一副软弱无能的样子,其实就是引蛇出洞,然后一发收拾干净。高,实在是高。 郑庄公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三年,经过长期的言传身教,他的儿子们可能没有老子的本事,却把他的阴险、计谋以及无情,都学了个遍。等到郑庄公一死,这帮活宝们就跳了出来,上演了一幕疯狂的、你根本无法想象的荒唐剧情,连《权力的游戏》都不敢这么拍。今天这一讲,重头戏就是郑庄公的四个儿子轮番上阵的好戏。 且说郑庄公有四个儿子,老大太子忽,老二公子突、老三公子亹、老四公子婴。郑庄公安排了老大接班,并指定自己最信任的大夫祭仲辅政。郑庄公死后,祭仲就扶立老大上位,这就是郑昭公。 本来一切都挺妥当,不料边上的宋国跑来搞事。原来郑庄公家的老二,是他跟一个宋国女子生的,宋国呢,看郑国换领导人,机会难得,就想把上位的郑昭公给撸下来,让老二上去,成为宋国在郑国的代理人。 为此,宋国搞了个损招:他们把辅政大夫祭仲骗到宋国,威胁他说,你要是不立老二为君,我们就弄死你。同时,老二也被叫了过去,宋国向他展示了全盘计划,要求他回国登基后,好好报答宋国。 在刀子的胁迫下,或者说他们干脆也乐意,祭仲和老二都点头答应了。随后,祭仲就带着老二回国,准备立他为新君。郑昭公的屁股还没坐热,看到二弟和祭仲突然杀回来了,吓坏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麻溜跑路,逃到卫国去了。就这样,老二顺利篡位,这就是郑厉公。 诸位,郑厉公,不明觉厉的厉,这是一个“恶谥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帝王的差评,厉,含有杀戮无辜、暴虐无亲之意,凡是死后被谥为“厉”的君主,都是残暴无道之君,比如周朝的周厉王、宋国的宋厉公、楚国的楚厉王等。 郑厉公刚刚把位子坐稳,就暴露出“厉”的一面:第四年,他就想杀了扶他上位的祭仲,因为祭仲大权在握,让他感觉自己完全被架空。 怎么杀呢?明着来是不行的,对方大权在握,自己这么做,无疑鸡蛋碰石头,就像《三国演义》里面曹髦去杀司马昭,结果被对方轻松灭掉,沦为笑柄。郑厉公倒没那么蠢,毕竟他也继承了他爹的阴险和计谋,不过他的招比较歪:找刺客。 但让人看不懂的是,郑厉公找的刺客,竟然是祭仲的女婿雍纠。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是,雍纠居然还就答应了。恐怕是郑厉公给了他许诺,比如什么杀了你岳父,他的位子就由你来坐。 然而雍纠实在是不靠谱,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是喝多了酒后吐真言,还是睡觉时说梦话,把这消息透露给了他老婆、也就是祭仲的女儿。他老婆一下就不晓得如何是好了:我老公要杀我老爹,到底帮哪个呢?这就跟“你妈和你老婆掉河里,你先救谁”一样,怎么选都选不好。 他老婆选不好,干脆就去问她妈:“妈,您说,父亲和丈夫谁更重要?”她妈想都不想,就说了一个金句:“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啥意思呢?亲爹只有一个,但丈夫呢,天下男人多了去了,不行就换一个呗。 各位,这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出处。不过这成语后来的意思已经变了,变成专门用来指作风有问题的女性,甚至是烟花女子。 闲话休提,雍纠的老婆被母亲一语点醒,立刻跑去跟祭仲说,爸,国君让我老公来杀你,你赶紧想办法。祭仲一听,好你个臭小子,造反了啊。当即就命人把女婿给抓了,一刀砍了。 雍纠一被杀,郑厉公就知道事情败露了。这人也够怂,毫无应对之策,除了嘴巴上叽叽哇哇,埋怨已死的雍纠:“这么大的密谋,居然让老婆知道,死了也是活该!”拜托,这能怪雍纠吗?不是你自己脑残,会弄出这样的狗血剧情吗? 但事情既然已发生,为了活命,郑厉公赶紧出逃,目的地是蔡国。有意思的是,《左传》里提到,郑厉公这次出逃,还把雍纠的尸体带上了,或许是不忍心见他暴尸街头吧,从这个细节来看,他这个“恶谥号”里还闪着一点仁义的光芒。 郑厉公出逃后,祭仲就把原来被他吓跑的郑昭公接了回来,再扶他上位。郑昭公呢,也就乖乖地回来。你看,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乱,简直就跟玩儿似的。 然而,这乱,才开始呢。
- 2.击鼓传花
- 3.晋国的威压
- 4.墙头草,两边倒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