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江东桥再中计
- 各位路上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继续为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之番外篇。 上一回,我们说了陈友谅的辉煌崛起之路,熟悉良辰风格的都知道,说历史人物,辉煌之后必然就是荒凉,是的,今天这一讲,我们要来说说陈友谅由盛转衰的下坡路。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友谅的衰败,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直线下落过程,这其中有很多的故事,咱们都从头说起。 话说陈友谅自立为皇帝,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事,一件人生的壮举。但是,在那个年代,其实也算不算什么石破天惊的大事,和汪峰发新专辑一样,连个头条都上不了,没办法,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只要胆子够肥,野心够大,水军买的多,都可以发个头条说自己要当皇帝老子了。 当然了,咱们也必须承认,在一众称王称霸的土包子里,陈友谅是个难得有大志向的,他不仅要过皇帝瘾,还想让皇帝梦成真。这表现在,他称帝之后,不仅没有像徐寿辉一样,满足于一亩三分地,反而是大力开疆拓土,努力扩展势力范围,一口气吞下了江西、湖广两省,接着,还把爪子往一块大肥肉上伸,那位说,那块大肥肉啊?答案是: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自三国以来,南京就是南方最重要的大城市,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说它是块大肥肉,一点不夸张。可问题是,这块大肥肉,如今在别人口里。谁呢?朱元璋。想要把这块大肥肉叼走,陈友谅必须掰开朱元璋的歪嘴,让他乖乖吐出来。所以,陈友谅决定亲率大军顺流而下,干趴朱重八。 当然了,对于陈友谅的心思,朱重八早就心知肚明,虽说不久前他用反间计弄死了赵普胜,但陈友谅这个背后大BOSS迟早是会杀过来的。于是,占据南京城的朱元璋,早早就做好了战略防御,以太平城,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为防御重点,控制长江水面,抵挡陈友谅的大军顺流而下。 为了守住太平城,朱元璋可算是下足了血本,他命人建了一堵堪比希娜之墙的城墙,就是来了十万个始祖巨人也不一定能攻破。应该说,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对付一般人完全没问题。想想也是啊,这么厚的城墙,还沿着江边而建,怎么破啊?难不成是个人都是李云龙随便都有意大利炮招呼? But,谁也没规定,攻城它必须从地面破墙而入不是?朱元璋的破壁人陈友谅,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他压根就没想过要砸开城墙,要什么意大利炮啊,来个建筑工地的塔吊行不行? 太平城的城墙修的很高,而且是沿江而建,结合这一特点,陈友谅专门打造了一批几层楼高的战船,沿江边这么一字排开,不高不低,正好和城墙齐平,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陈友谅的士兵,一个个跟超级马里奥似的,轻轻那么一跳,就登上了太平城的城墙,顷刻间,杀了城内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苦苦修了那么久城墙的包工头朱元璋,登时傻眼了——我没说不让你拆墙啊!你拆啊!年轻人太不讲武德了,打仗不按套路,耍流氓啊。 寄予厚望的太平城,说沦陷就沦陷了。 太平距离南京只有几十公里,陈友谅的舰队,不用开足马力,半天就能到。朱元璋急了,召集文臣武将开会。有人说,南京城守不住,应该出城守紫金山;还有人说,不如跟陈友谅认怂,假装投降,稳住局面,再图他计。意见很多,就是不统一。 这些人干啥啥不行,吵架第一名,键盘敲得啪啪响,互相骂傻叉,吵得朱元璋一个脑袋两个大。老朱很无语,这会儿只想听听刘基刘伯温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转头一看,丫抱着保温杯,喝着枸杞茶,一言不发。这是闭麦装高手啊,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黑科技,老朱一转身,把刘基叫到了房间里单聊,问他有什么想法。 刘基人狠话不多:“投降的和逃跑的,都该杀” 朱元璋有点懵:“都杀了?单留我跟你——守寡?你得给个正经主意啊!” 刘基胸有成竹:“陈友谅此刻春风得意,尾巴都快翘上天了,肯定没什么防备,咱们正好给他来一个诱敌深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宏图霸业,在此一举” 刘基画的这个饼,把朱元璋迷得晕乎乎的。马上就召集大小将领,要给陈友谅做饼,哦不对,挖坑。大家一听不是上阵跟陈友谅干仗,改为联手挖坑,个个都很兴奋,打仗不在行,挖坑个个是行家,没多久,朱氏坑王联盟,就为陈友谅量身订制了一条毒计。 至正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夜,秦淮河水波粼粼,浆声灯影,就是江上既没有朱自清的小舟,也没有李香君的歌声,只有陈友谅浩浩荡荡的大军。船上的陈友谅哼着小曲,吃着火锅,心里想着,只要老子的舰队全部进到秦淮河,一声令下,我这火锅里就不止毛肚腰花鸭血鹅肠,那还得补上朱元璋的猪脑花,齐活! 不一会儿,按计划,陈友谅的舰队已经靠近秦淮河了,只要把前面那江东桥给拆咯,再往前,南京城就收入囊中了。 陈友谅放下筷子,站起来,叉着腰,清了清嗓子,对着眼前影影绰绰的江东桥大喊了一声:“芝麻开门!” 旁边的士兵吓了一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心想这苕货搞么事呢?陈友谅的声音回荡在秦淮河上,连个浪花都没翻滚一下,江上一点动静没有,就连四十大盗都没跳出来一个。 陈友谅感到有些尴尬,又叉着腰喊了一声:“芝麻开门!”结果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陈友谅有点慌,也不喊芝麻开门了,提高嗓门,大声喊道:“老康!老康!老康你在哪?不是说好对暗号接头吗?你快出来啊!老康,芝麻开门,天王盖地虎,宫廷玉液酒……” 陈友谅破喉都快喊成五级残废了,前面也没个回音,好在派去查探的士兵回来了,士兵告诉他,前面那桥是座石桥,根本拆不动,今晚看样子是打不到南京城了。 陈友谅心说:what?老康呢?说好的里应外合,说好的拆了江东桥这座木桥,引大军进南京城呢?狗娘养的老康啊,果然最好骗的是熟人,果然老乡见老乡,骗的泪汪汪。 要说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原来朱元璋有个叫康茂才的后勤队长,那天朱元璋和刘伯温召集众人,商量怎么给陈友谅挖个私人订制的专业坑,搞后勤的康茂才正好进来报预算,本来准备找老朱拨款的。一听老朱在聊陈友谅,立马跟了一句:陈友谅?我熟啊,老乡啊,还是前任领导呢,关系老铁了。 朱元璋和刘基一听,这真是打个喷嚏吓死猫——赶巧了。熟人好办事,熟人最好骗。熟人有了,挖坑大行动正式开启。 康茂才连夜收拾包袱,就去找陈友谅,当然,两军交战,不能平白无故见老乡,这老乡必定是带了投名状,才能换得陈友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听老伙计带来的绝密情报,陈友谅当即是乐开了花,对老康的招待规格,直接从老乡级别上升为“老相好”级别。 酒足饭饱,老康开始忽悠,先是指了一条绝密进军路线,说那江东桥就是一陈年老木头,拆了就可大军开进秦淮河。随即,他又自告奋勇,拆桥的活儿他会提前办好,陈老弟你只用半夜带大军开进秦淮河,保证一路通行无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二人是越喝越开心,两人喝嗨了,老康表示要加入陈友谅的队伍,到了那日,他不仅要提前拆了江东桥,还要亲自率军在秦淮河迎接,陈友谅一拍桌子,当场就和老康拜了把子结为异姓兄弟。 那一夜,陈友谅做梦都没想到,老康的确亲自率军大军迎接他,也的确把木桥给拆了,只是,那大军是等着猛揍他的大军,那木桥拆了后又建了一座石桥。 得知中计,陈友谅的舰队僵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行,进吧,前面是座石桥,船根本开不过去。退吧,秦淮河这么窄,舰队又太大了,转不过来弯。就像2021年那艘堵在苏伊士运河的台湾商船一样,进退两难,可人家台湾船好歹还有两台挖掘机,陈友谅穷得是两手空空,望洋兴叹,只恨蓝翔技校不在南京。 还能怎么办?要想活命,只能上岸。 陈友谅下令,弃船上岸,这命令倒不像下给自己人的,倒像是通知朱元璋的,他的人刚动,老朱的军队就冲了出来,陈友谅这边是上岸的上岸,朱元璋这边是上船的上船,秦淮河上表演了一出糖豆人大作战。 陈友谅的豪华舰队被杀的七零八落,只能开船跑路,好巧不巧,天快亮了,潮水开始下降,好好的大船,给搁浅了。陈友谅无奈,只好挑了一条应急救命的小船,先走一步,至于那数万将士,只能自求多福了,豪华战舰、当时世界顶流的航母,就这么落入了朱元璋手里。
- 2.疯狂复仇,阻于坚城
- 3.威风的陈友谅,遇险的朱元璋
- 4.铁索连环,火烧鄱阳
- 5.兵败如山倒,伸头中冷箭
- 6.历史如雾,真相成谜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乱世之中,诞生了许多英雄。北有支撑元朝的几大豪杰,中有揭竿而起的红巾军领袖,南有朱元璋的诸位宿敌。金戈铁马,沙场红尘,滚滚人海之中,到底谁能脱颖而出?到底谁能雄霸一方?到底为何又是朱元璋夺得了天下?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回到元末明初,聆听豪杰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