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郑世家(上)
春秋小霸的完美开局:打败王师,击退北戎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开国君主
- 在讲了春秋时期鲁国、蔡国、卫国、宋国、陈国等几个中小型诸侯国之后,今天,我们要说最后一个中小国家,也是短命的郑国。多短呢?430年。
那位说,四百多年还短?比296年的清朝还长了一百多岁呢!那你得看跟谁比,同时期的卫国,活了900年左右,长寿冠军,鲁国800年左右,就连那个弱不禁风的宋国,也活了600年左右。
不过郑国虽然短命,却活的很有特色。特色在哪儿?第一,它曾经在春秋初期一度称霸,是最早称霸的诸侯国,比齐桓公还早几十年——当然它这种称霸,不能跟齐桓公比,历史上只称之为“小霸”;第二个特色,郑国在政治制度、法律、经济等方面,都比其他诸侯国、甚至后面两千年的诸多朝代,都要超前。
有人说,您讲得这么悬乎,到底真的假的?不急,咱就来看看,郑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郑国成立的时间很晚,差不多到西周末年才立国。开国之君姬友,是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对于周厉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就是那位胡七八整的天子,搞得百姓在路上遇到都不敢交谈,只能用眼神示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后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老百姓赶出宫,死在了外地。
周厉王死后,他儿子周宣王即位,上位第22年,才把周的都城范围内一块叫“郑”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渭南市华县一带,封给了最小的弟弟姬友。
姬友被封在郑,封地被他治理得繁荣富强,百姓都很爱戴他。过了33年,已是周幽王八年,幽王听说姬友贤能,就聘他为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兼宣传部文化部部长。
上任后,姬友尽职尽责,百姓和睦相处,不仅是他的封地郑,全天下的百姓也都粉他,那时候如果有民调的话,他的支持者绝对比“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人周幽王还多。
周幽王一天到晚瞎折腾,姬友就认为,为了子孙后代,自己不能跟周王室捆在一起。有一次他就问周朝的太史,“天子的倒车开得越来越快,局势越来越不可收拾,你看我怎样才能带着整个家族逃出生天?”
周太史说:“我看,只有洛水东边、黄河之南那一片地方,可以给您避祸。” 姬友就问,为什么?周太史说,那一带邻近虢国和郐国,(今天河南省荥阳市和新密市一带),这两国的国君都贪小便宜,百姓对他们很无语,现在您是司徒,民望又高,如果您往那边去,两个小国的国君肯定会分一些土地给您,老百姓也都会归附您。
姬友大概率觉得,那旮旯还是离周王室太近,不妥。就问,那如果我想再往南边去,到长江流域那一带定居,您觉得怎么样?周太史说那可不行,那是楚国的地盘,周王室衰落,楚国必兴,楚国一兴,必然扩张,到那时就没你郑国啥事了,不能去。
姬友又问,那我如果再往西边去,怎么样?周太史说,那更不行,西边是秦人的地盘,本来就是蛮荒之地,百姓贪婪,唯利是图,非常不宜居。
姬友再问,那您觉得,周王室衰落之后,除了您说的楚国,还有哪个诸侯会雄起?周太史说,除了楚,那就是齐、秦、晋。得了,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听我的没错,洛水东边、黄河之南那一带最适合您。
姬友一拍大腿说,行,那我听您的,就去那儿。
这一番谈话之后,姬友第一时间就向周幽王申请,然后带着他的百姓,迁移到洛水东边。果然他一去那儿,虢国和郐国便献出十座城池。姬友就这样把家人和财物转移出去了。
这么看来,郑国确确实实是以虢国和郐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只不过,郑国真正的开国之君不是姬友,而是他的儿子郑武公。
之前咱在《周本纪》里面讲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所杀。在那场战争中,姬友也不幸遇难。他死后,郑人就立了他儿子为君,也就是郑武公。姬友则被追封为郑桓公。
郑武公跟父亲一样务实,直接放弃了郑国在关中的旧封地,带着全部臣民东迁,轻轻松松用武力灭了虢国、郐国两个小国,又吞并了周边的八座城池,建立起新的郑国。这就是今天河南新郑名字的由来。
为啥郑武公灭国、建国的过程看起来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是他父亲早就有准备,把财产和部分家人、族人都安插在那里;第二,虢国和郐国国君不得人心,百姓不支持;第三,周平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郑武公他爹死于国难,于情于理也得给他们家一块地盘,可封地早就划分好了,实在腾不出新的,那就由他去抢了;第四,军事实力悬殊,虢国和郐国根本不是郑武公的对手。
所以,郑国的开国,其实算是巧取豪夺得来的,从一开始,郑国这个诸侯国就带有点不讲武德的特色。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郑武公这么干,也算是开启了一个弱肉强食、互相吞并的大混乱时代,我强我有理,春秋时期的混战模式,可以说是从郑武公开始的。
-
2.郑伯克段于鄢
-
3.郑庄公掘地见母
-
4.打败王师,击退北戎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
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