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凡是有幸参观这家私房餐厅后厨的人,进去后再也不会出现
- 你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彦磊,午夜十分,翻开一本好书,陪你度过这喧嚣时代的每一个夜晚。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来自美国作家斯坦利·艾林的《本店招牌菜》。探寻美食,已经成现代人享受生活的一个日常方式。与美食相遇,就像邂逅一场生活的小确幸。在不停的探寻与期待中,美食将赋予生活更加有趣的体验和更为广博的阅历。今天的这个故事也是探寻美食的,只是故事里的人一旦吃上了这家餐馆的菜,就再也离不开,可一旦他们清楚了菜的制作流程,就再也会不来了。一起来听听。 斯比罗餐馆,是一家看起来像教堂的餐馆,几经战乱和经济动荡的洗礼,现在正庄严又安静地躺在这条肮脏昏暗、人迹罕至的街道上。或许,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后一家还在使用煤气灯的餐厅,店里的装饰还残留着历史遗留的气息,连餐具都是精美的古董。与外面杂乱又疯狂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一旦进入这家餐馆,束缚在人身上的时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层面的升华与灵魂的放松和自由。 不过此刻,在餐馆的外边,老顾客拉夫勒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亮,对他的伙伴科斯坦说:“或许,我不应该带你来这里。” 科斯坦脸色闪过一丝失望,但也没说什么,毕竟拉夫勒是他的上司。两人因为爱好美食才走近。不过拉夫勒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开心起来,他说他是个美食家,迟早都会上这儿来的。说着他就带科斯坦走进了餐馆的大门。 他们经过一面巨大的镜子后,面对面地坐在一张小双人桌上。科斯坦好奇地打量这家餐馆,餐馆空间不算大,唯一的照明设备是六盏忽明忽暗的煤气灯。朦胧的灯光洒在墙壁上,投射出诡异的暗影,让人分不清远近。餐馆内只有十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熟练的侍者来回穿梭,不时传来餐具轻微的碰撞声和食客低低的说话声。 一位穿着得体的黑人侍者上前来,摆好硬挺的亚麻餐巾,从一个雕花玻璃大水罐里倒了两杯水,端到客人面前。 拉夫勒迫不及待地问:“今晚供应招牌菜吗?” 侍者满含歉意地一笑,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说今晚没有招牌菜。拉夫勒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他已经等了一个多月,还是没等到那道招牌菜。侍者询问是否可以上菜,得到答案后,侍者就离开了。 拉夫勒说,来这里的顾客是不需要点菜的,所有客人当天都吃同一组菜,第二天又会换成另一组新菜肴。而且奇怪的是,无论多么挑剔的舌头,都会对斯比罗餐馆的食物感到满意。因为这家餐馆的厨师只需安安静静地在厨房里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道菜上。最终,端上桌的菜肴自然是百分之百的杰作。 “这么说,你参观过厨房?”科斯坦问道。 “很遗憾,我没有。”拉夫勒说,“我很想参观它的厨房,也跟餐馆的主人斯比罗先生说了十多次,但每次他都只是耸耸肩。” 这时,侍者过来了。他以精确又优雅地姿势将两碗汤端到客人面前。科斯坦好奇地舀一匙汤,放入口中。汤味淡得跟白水没什么两样。科斯坦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决定加点盐和胡椒调味,却发现桌上什么调料都没有。 拉夫勒笑着看着他的同伴。好多年前,他第一次来这家餐馆用餐时,也像科斯坦一样,到处寻找调料。但他马上发现这家餐厅非但不提供任何调料,连酒水也不提供,更别说香烟之类的东西。不过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只要按照餐馆的菜品慢慢吃下去,吃完后才会发现这种做法是最合适的。不一会儿,科斯坦也发现了这一点,当他喝完那碗汤,越来越强烈的愉悦感才涌现出来。他还在回味,赞叹的时候,侍者端着主菜上来了。 拉夫勒切下一大块肉,细嚼慢咽,沉醉在人类饮食文化的最高峰上。科斯坦看着眼前那块浸在浑浊肉汁里的肉,缕缕热气蒸腾而起,裹着淡淡的诱人肉香。他的嘴里不禁涌出口水。他先咬住一块外皮脆脆的肉,然后两颊用力,带血的肉汁从半熟的肉里渗出来,肉汁非常清淡,却十分美味。接着他们迫不及待的一块接着一块地吃下去,直到把盘子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两人才像听完一首复杂的莫扎特交响曲一样,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科斯坦重新打量这间古旧、昏暗的餐馆,然后谦卑地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你对这家餐馆的赞美绝无半点夸张。” “这只是一部分菜品而已,”拉夫勒高兴地说,“如果跟本店的招牌菜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科斯坦惊讶地看着对方。拉夫勒告诉他,本店的招牌菜是一种叫做艾米斯坦羊的羊羔肉。这种羊的产地在阿富汗与俄国的交界处,数量极少,几近灭绝。餐厅主人斯比罗先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才将这种羊搬上餐桌的。但这道菜隔很久才供应一次,想吃到它只能凭运气。 科斯坦说:“如果这样的话,斯比罗可以做个菜品预告。” 拉夫勒有些生气地看着科斯坦——如果做了菜品预告,全世界的贪吃鬼都会跑过来,把老顾客给取代了。到时候,这家餐馆就变得跟别得餐馆一样,到处都挤满傻乎乎的吃货,把这个与众不同的避难所给破坏了。说着,他要科斯坦务必保守这个秘密,不让餐馆的消息泄露出去。科斯坦立即就表示他会永保秘密的。 之后的两个星期,科斯坦每天下班后都跟着拉夫勒来斯比罗餐馆进餐。一向瘦骨嶙峋的科斯坦,有生以来第一次欣喜地发现自己在这两个星期内长胖了。这两个星期来,科斯坦对于餐馆的招牌菜和餐馆的主人斯比罗更加感兴趣,他期待着自己能够早日品尝到那道招牌菜。 终于,在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当他们刚刚坐在椅子上时,侍者就在他们身边郑重其事地宣布:今晚的菜品是本店招牌菜。科斯坦惊喜得心脏扑通扑通直跳,他看到拉夫勒放在桌上的双手也在剧烈抖动着。 “终于有了。古往今来,最美味的佳肴。”拉夫勒兴奋地叫了起来,吓了科斯坦一跳。科斯坦内心有些混乱,他自然也期待着,但显然没有拉夫勒那样夸张。他环视了一圈,想看看其他老顾客是否也像拉夫勒那样兴奋。显然,大家都是如此。但当他的视线停留在右下角的桌子时,他皱起了眉头。那张桌子只有一个男人坐在那里,他的同伴,一个又矮又胖的秃头男人不见了。 拉夫勒顺着科斯坦的目光望过去,说:“真遗憾,自打我第一次到这里吃饭,还从未见他缺席过,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突发情况。如果他知道自己错过了招牌菜,无法想象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科斯坦回过身子,听到拉夫勒的话,他有些不安,也有些遗憾。这时,有个男人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他们的桌旁。那个男人一过来就表示对顾客的欢迎,同时还介绍着招牌菜的特色。他说话的声音就像珍珠落盘一样干脆利落,不时发出愉快的喉音。科斯坦似乎被催眠了,只能呆呆地望着他。 那个男人正是斯比罗先生,他的发色有些花白,脸上连一丝皱纹都没有,这是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脸。科斯坦站起来,高兴得与他握了握手。 拉夫勒也站起来,笑着对斯比罗说:“这两个星期科斯坦一直来这里吃饭。他马上就要成为你的新的仰慕者了。” 斯比罗的视线转到科斯坦身上,他谦逊地表达感谢大家对他餐馆的热爱。科斯坦饶有兴趣地询问着一些餐馆的问题。斯比罗始终面带微笑,并没有具体回答科斯坦的问题。 拉夫勒跟科斯坦说:“斯比罗先生会让你不知不觉间体会到这家餐馆的各种奥妙。当然,对于神圣又奇妙的厨房,恐怕就只有这里的员工才能踏入了。” 斯比罗笑着对他们说,要过段时间,才能参观厨房。接着他抬起头,示意他们看看墙上挂着的一幅肖像。那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的画像。作家是餐馆最早一批的顾客,也是最早参观厨房的人。只是那位作家后来突然说要移居墨西哥,从此音信全无。 “你的朋友失踪了,你一定很受打击吧。”拉夫勒说。 “确实如此。”斯比罗说,“他是个可怜的人,或许死亡对他来说比活着跟快乐。他一生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我的餐馆度过的,而我能做的只是带他参观我的厨房。其实,当你们见过之后,就会发现那不过是个普通的餐馆后厨而已。” 这时,主菜端上来了。斯比罗亲自为他们服务。科斯坦用叉子叉起羊肉后,端详了一会,慢慢送入口中,细嚼慢品了好一会儿,他才咽了下去,然后发出一声惊叹:“老天哪,艾米斯坦羊肉的美味根本无法形容,好像困顿的灵魂终于得到窥探,然后逐渐清晰振奋起来。” “这非常有趣。”斯比罗站起来,一只手轻轻地搭在科斯坦肩上说,然后他冲两人深深一鞠躬,表示不打扰他们用餐,笑着离开了。科斯坦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想知道是不是无意中冒犯到他了。 “冒犯?他很享受刚才的交谈。艾米斯坦羊对他而言就像某种宗教仪式;开了这次头,他以后会不停跑来找你,唠唠叨叨的像个布道的牧师。”拉夫勒说完,两人继续吃了起来。 一个月后,当他们再次来到餐馆门前时,发现两个身影在黑暗中扭打一团,其中一个人被压在地面上,惨叫着。两人上前一看,原来被压在地上的那个人是斯比罗餐馆的侍者。拉夫勒扭着肥胖的身躯,喘着粗气问发生了什么事。侍者在地上呼喊着救命。占据上风的那个男人是个海员,浑身脏兮兮的,散发着酒臭味,正继续用力地掐着侍者。 拉夫勒抓住海员的肩膀,想让他放手,结果被他一挥手,踉踉跄跄地倒退几步,才勉强站稳。拉夫勒暴怒起来,扑向海员。科斯坦也加入了战斗,三人扭打在一起,才勉强制服了那个海员。科斯坦想让侍者报警,让警察把海员抓走,但侍者不同意,因为斯比罗先生不想跟警察有任何的交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放开那个海员,让他赶紧滚。 不过,拉夫勒忍不住问那个侍者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侍者说:“我不小心碰到了他,他就扑过来,说我偷了他的钱。先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会报答您的。” 但拉夫勒不以为意,让侍者赶紧去处理一下伤口,然后他和科斯坦就走进了餐馆里。距离他们上次食用招牌菜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不过今晚依旧没有招牌菜。拉夫勒有些失望,因为他临时决定要去南美进行一次秘密考察,时间可能长达一两个月,他将错过斯比罗餐馆的美味佳肴。 但让科斯坦意外地是,作为下属,他居然从未在公司内听过这事。拉夫勒坦言这次秘密考察,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打竞争公司一个措手不及。所以他在公司里只是说要去疗养院调养身体。 “明天你上班时会接到一份升迁令。非常抱歉,我无法亲手交给你。此事和我们的友情无关,而是我对你工作的肯定。”拉夫勒说,“这一餐算是我们的告别晚餐,希望我们像之前一样吃得开心。” 科斯坦受到夸奖,红着脸,笑着表示一定会像之前那样用餐愉快的。当他们用完餐时,刚刚在餐馆外被海员暴打的侍者走了过来。侍者完全忽视科斯坦,而是紧张地对拉夫勒说: “先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定要报答您。我向您信仰的神发誓,请您千万不要走进厨房。我是押上生命对您说这句话的。无论今晚还是以后任何一个晚上,都绝对不要进斯比罗餐馆的厨房。” 拉夫勒靠在椅背上,疑惑又惊讶地看着那位侍者。这时,一只有力的手搭在了科斯坦的椅背上,另一只则抓住侍者的手臂。侍者像被冻住了似的,僵在原地,嘴巴紧闭,目光低垂。是餐厅的主人斯比罗先生,他用那让人沉醉的嗓音问,有什么事需要他解答。 拉夫勒松了一口气,说:“斯比罗先生,您来得正是时候。您的侍者警告我千万别进厨房,能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吗?” 斯比罗咧开大嘴笑了:“这种好心的警告可以理解,因为情绪化的大厨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有人要闯入他宝贝的厨房,正大发雷霆。不过我已经向大厨保证,一定会带一个真正受人尊敬又懂得欣赏美食的先生,来现场观摩他的工作。现在他已经平静多了。” 斯比罗放开侍者的手臂,让他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并告诉他别再犯这种错误。侍者离开后,斯比罗搬来一张椅子,在他们身边坐下,用手轻抚着头发。他说原本是打算给拉夫勒一个惊喜,让他参观厨房的,现在这个惊喜没有了。 拉夫勒声音有些沙哑,他兴奋地向斯比罗确认,今晚他和科斯坦是不是有幸进后厨,看看这一道道的美食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斯比罗尖锐的指甲在餐桌布上划过,亚麻桌布上留下了一道细细的痕迹,他看着那道印痕严肃的说:“这个机会恐怕只有照顾我的餐馆长达十年的拉夫勒先生。” 科斯坦表示理解这种安排,但拉夫勒却希望斯比罗能够为他破例一次,让他们两人同时参观,这样也更有乐趣。但斯比罗只是耸了耸肩,没再说话。科斯坦赶紧站了起来,对他的上司及伙伴拉夫勒说:“拉夫勒先生,我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搅乱您来之不易的厨房之旅。我相信这会是一次精彩的参观之旅。” 说着科斯坦就与拉夫勒握了握手。拉夫勒很感谢同伴的理解,并期待能够早日与他重聚。斯比罗站起来为科斯坦让路,并希望他能再次光临。 走到昏暗的门厅,科斯坦稍事停留了一下,整理围巾和礼帽。当他从镜子前转过身时,心满意足的拉夫勒和斯比罗已经走到厨房门口了。斯比罗的一只手将厨房门使劲推开,另一只手无限怜爱地搭在拉夫勒肉乎乎的肩膀上…… 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很显然,拉夫勒走进厨房,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那道为人称道的招牌菜,其实是用人肉做成的。食客用被美味的食物养得肥肥胖胖的,最后食客又成了一道道招牌菜被端上桌,以供其他食客享用。 这个故事的结局不难猜到,但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些食客会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慢慢享用美食,等待最后的献祭?故事中多处暗示这种习性与宗教信仰相关,奉持一种信仰,信奉一种理念,践行一种思想,都要有随时为之牺牲的准备。当然,这是一种正面的说法。 故事中的食客,尽管他们都很仰慕餐厅主人斯比罗,也乐于在斯比罗餐馆用餐,但他们不知道,口中的美食,其实是人肉,也不知道参观厨房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可以说,他们是在斯比罗的蛊惑之下,走上这条死亡之路的。然而,为何他们又会着了斯比罗这个恶魔的毒手呢?原因是,人性的弱点。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听完之后,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路上读书,您的音频图书馆,我是彦磊,我们下一期再会。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斯坦利·艾林(1916.10.6-1986.7.31.),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在成为推理作家前,他曾任职教师、钢铁工人、乳牛牧场农夫等,二战时并从军上了战场。1946年,以短篇处女作《本店招牌菜》开始走上创作道路,并在其作家生涯中获奖无数,1955年获得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所颁发的爱伦·坡奖。1975年获得法国侦探文学大奖。1981年,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其著作有《本店招牌菜》、《墙上的镜子》、《第八圈》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川明,不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斯比罗餐馆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私房餐馆,知道的人不多,但只要有幸光临过一次,就再也难以摆脱它的美食诱惑。特别是它的招牌菜艾米斯坦羊羔肉,许多人慕名而来,但往往需要等上几个月,才有机会一饱口福。
不过,最令人好奇的还是餐厅的厨房,到底是什么样的厨师,用什么样的手法,烹制出这样的美味呢?只有长达十年的老顾客,才有机会受邀参观。然而,凡是有幸参观了厨房的老顾客,从此再也不会出现了……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对我而言,光知道有斯比罗这么好的餐馆,却找不到共享美食的朋友,就像房间里锁着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却无人与我共赏一样。
你把美食家和吃货这两个词搞混了。吃货只关注吃,不断刺激食欲,吃得越多越满足;然而美食家的本质却是崇尚简单。
我一个人生活,这并非我所愿。你听起来或许会觉得奇怪,觉得我不正常,但我内心深处确实这么想,在这个冷酷而不正常的世界里,这家餐馆就像个温暖的避难所,是我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