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陈杞世家
三灭两复的陈国,高开低走的杞国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舜禹后代建立的诸侯国:陈国与杞国
- 在讲完宋国的历史之后,今天,我们要进入春秋时期,另外两个诸侯国,陈国和杞国的历史,但其实主要还是说陈国。咱先来讲讲这两小国怎么组成CP的。
话说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除了分封自己的儿子,对前朝君主的子孙后代也一一分封,好让他们继承香火,也显示周朝对他们的敬重,当然,主要是为了证明新政权的执政合法性。
周朝往前推,依次是商代、夏代和舜帝时代。商的后代我们前面已讲过,被封在宋国;夏朝,也就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把他们封在杞国——枸杞的杞。
杞国最早的封地,大概在今天河南开封的杞县一带,后来不断迁移,到春秋晚期,迁到了鲁国北部一带,最后于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亡。
杞国的历史存在感几乎为零,最出名的,还是一个著名成语“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国有一位老兄,害怕天会塌下来,地会陷进去,为此整天担心,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故事的的真假无从考证,可好像除了这个,杞国就没什么闪光点了,就连司马迁都直接说杞国实在太小了,没啥好说的,然后一笔带过。
所以,今天咱们重点要讲的,是陈国的历史。当然,陈国也很小,还没等进入战国时代就被灭了。但是,陈国的国君,血统却非常显赫——他们是上古时期舜帝的后代。
舜的后人中,有一个叫虞阏父的,给武王当陶正——就是负责制造陶器的官员,那时候制陶是一件大事,负责人约等于今天的工信部部长。虞阏父有一个儿子,叫满,娶了周武王的大女儿,被封在陈国,定都宛丘,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阳区,全盛时,占据了今天河南的东部。它的四周,被许国、郑国、宋国、蔡国包围着。
这个周武王的大女婿,史称“陈胡公满”,他是陈国的开国之君,也是天下陈姓的始祖。他在位有什么表现,可能是真的乏善可陈,司马迁便没写。
就这样王位传了九代,过了两百多年,到了春秋时期,这一段时期陈国的历史在《史记》中都是空白,司马迁只是像记流水账一样记了九代国君的名字。直到第十二代国君陈桓公上位,陈国的历史才有了点看头,当然,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内乱、手足相残。
-
2.陈国内乱,陈宣公杀了亲儿子
-
3.君臣淫乱,陈国被灭又复国
-
4.夏姬的结局
-
5.陈国的悲剧:三灭两复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史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代的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出色的史书之一,作为“二十四史”开篇之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组成,共有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历经十四年时间方才完成。《史记》是我国史学开天辟地的作品,其社会影响极为深远,对我国的史学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史记》同时也被认为是文学名作,留下了许多名篇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