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爆笑历史剧明朝那些事·番外篇75
投身新东家,大明悍将变身清军爪牙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重新起用,坐镇汉中
- 各位路上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继续为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之番外篇。
上一回说到,吴三桂投降清朝,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随后一路穷追不舍,逼得李自成最终意外命丧湖北九宫山。按多尔衮的盘算,李自成已死,弘光小朝廷也灭了,清军再也没啥强大对手了,即便有,自家的八旗劲旅也足够应付。于是,他让吴三桂带着他的人马回辽东“养老”。
吴三桂当时35岁不到,搁今天还是青年呢,说“养老”有点奇怪,但上面让你退,你还能说“不不不,我还可以为朝廷再效力20年”吗?吴三桂自然是很识相的,二话不说,就奉旨退休了。
吴三桂带部下回辽东之后,种地养马,盖房修瓦,一副归隐江湖的姿态。鉴于他态度确实是好,朝廷自然也没有忘记他,隔三差五派福利,今天送衣服,明天送银子,后天又是宝马良驹,大后天请他吃饭。这还不算,为他的礼仪问题,朝廷是绞尽脑汁,一边改,一边增加规格。到最后,吴三桂的仪仗与皇室的亲王,列入同一档次,真真是富贵无边,王者荣耀。
只是吧,这样悠闲富贵又快乐的日子,才两年就结束了,倒不是吴三桂失宠了,而是多尔衮犯错了。
啥错?之前咱们也讲过,多尔衮太小瞧汉人了,形势刚刚平定,他就在南方残暴地推行“剃发令”,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全国各地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一些原本投降清廷的明朝将领,看着形势大乱,也跟着反水了。这搞得多尔衮手足无措,眼看着要丢掉已经到手的半壁江山了。焦灼之中,多尔衮不得不重新启用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老牌汉奸,让他们领兵出征。
顺治五年,清廷命令吴三桂去镇守汉中。汉中在今天陕西省的南部,位于四川与秦岭之间,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属于兵家必争之地。调吴三桂镇守汉中,一是要他协助剿灭陕西的各路反清力量,二来是要他伺机南下,进攻四川。
当时,陕西一带有大量的农民军余部,有首鼠两端的投降明军,有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土匪,乱得够呛。但吴三桂接到命令后,情况变得更为糟糕:先是甘肃回民发动了反清起义,接下来,山西大同总兵、原明朝降将姜瓖宣布“反正”,随后陕西的几个明朝降将也揭竿而起,整个山陕甘地区全乱了套。
不用说,吴三桂的任务相当艰巨。多尔衮更是明明白白告诉他,让你“坐镇”不是过去暂住,而是举家搬迁,在那驻扎。吴三桂欣然领命,临行前,他请求清廷派人看守他家祖坟,大有一去不复返之意。
顺治六年初,吴三桂把儿子吴应熊留在北京,率领部下和家眷数万之众,从辽东赶赴三千多里外的汉中。出发时,旌旗猎猎,刀枪如林,仪仗开道,吴三桂骑着高头大马,人头簇拥,那是相当有排面。
就这样,他离开了待了三十多年的故乡辽东,在那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
-
2.战陕西,平四川
-
3.从四川到磨盘山
-
4.吴三桂的野心
-
5.灭亡明朝的明朝将领
-
6.为何凶残至此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