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那些已经失传的中华美食,你听说过几种?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保证每个人都喜欢都听得流口水的话题,啥呀?美食,简而言之就是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举个例子就是烧烤火锅喝啤酒,蛋糕炸鸡配可乐。 当然了,既然是我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做的美食节目,那怎么着也不能让拍黄瓜、炸鸡翅这种低配版上线,是不是?怎么着也得是和我演技一样高级在线的,比如说什么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贵妃红、御黄王母饭、通花软牛肠、水晶龙凤糕、八方寒食饼、乳酿鱼、葱醋鸡、冷蟾儿羹、分装蒸腊熊、筯头春、过门香……哎呀妈呀,这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憋死我了。 那位说,这都什么呀,龙呀凤呀还有这王母娘娘,各位,我可没唬您,这还真是菜名儿,就是相声演员他不念的那种,失传了。以上失传美食,统统来自一本唐代的菜谱《烧尾宴食单》,又叫《韦巨源食谱》,是唐代一个大宰相韦巨源,他家举办家宴的菜单。其中,光糕点就有20多种,菜品更是有32种之多。奢华不奢华,高级不高级? 当然,你要问我,周啊,刚才那些都啥菜啊?怎么做的?那你可真为难死我了!失传了啊大哥!统统失传了啊! 好在呢,古代的美食不止这一单,今天良辰就带着各位,翻越这历史长河,用耳朵享受一把失传的中华美食。话不多说,上菜! 1.冷蟾儿羹 常言道“吃饭先喝汤,胜过良药方”,在上硬菜之前,咱们先喝口汤开开胃。 第一道菜叫冷蟾儿羹,听了这名字大家也不要害怕,这可不是用瘌蛤蟆做的,而是用“天下第一鲜”的蛤蜊熬制而成的,简单点说就是鲜美的蛤蜊汤。 蛤蜊咱们都吃过,那可是物美价廉,鲜香一绝,正所谓“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而且这蛤蜊肉还低卡高蛋白,家里要是有想减肥的朋友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这道菜在《烧尾宴食单》中就有记载,它的做法呀,首先取蛤蜊,洗净后泡水,把这泥沙全都吐出来,吐不净的话吃起来就会沙沙的,可就品不出这蛤蜊肉的鲜口弹牙了。 接下来把姜切丝放入锅中,倒入面粉炒至稍黄,再加上香浓的高汤大火烧开,加入主角蛤蜊肉,小火煮至汤汁浓浓的再关火,晾凉后就可细细品味了。 介于金色与白色之间的浓汤,没了热气,却把更深层次的鲜,激发了出来,尝一口就明白了。稠稠浓浓的奶白色汤汁,鲜而不油,洁白的蛤蜊滑嫩弹牙,真是鲜掉眉毛啦。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就应该是鲜,就这一个字就能满足人类对于食物的全部期待了。 2.炖熊掌,绝对的硬菜 感受了冷蟾儿羹对味蕾的刺激后,我猜大家的食欲一定也都被激发出来了,是时候上主菜了! 主菜先来一个炖熊掌,熊掌我们都知道,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在教科书上都学过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舍鱼取熊掌呢?简单呀,原因就一个,熊掌更好呗,这绝对算一个有排场的硬菜,它要说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 这道菜的历史那叫一个悠久啊,《左传》中就记载了几个关于熊掌的典故。晋灵公大家还有印象吧,暴君一个,某一天他想要吃熊掌了,就吩咐厨师快去做,可是熊掌很难烧啊,还没等煮熟,晋灵公就嚷嚷着:“快把熊掌拿出来给我吃”! 厨师挺为难的,你说端上去吧,没熟,晋灵公肯定大怒,可如果不端上去吧,他的命也许就没有了。于是,他选择了前者,把没烧好的熊掌端了上去。晋灵公刚吃了一口,就大叫:“大胆狂徒!居然把这种没有烧好的东西端上来”!一气之下,他就把厨师给砍了,厨师实惨,就因为一对熊掌丢了小命。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想废太子商臣,改立新太子。商臣得知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找人包围了王宫,准备逼他爹自杀。楚成王吓坏了,情急之下想了个缓兵之计,说“好儿子,你要杀我可以,只是我临死前还想再吃一次炖熊掌,能不能让我吃完再上路啊?” 商臣左一想,哎,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亲爸爸,让他吃饱了上路?右一想,不成!你吃啥都可以答应,吃熊掌不行!等熊掌煮熟了,你的援兵也到了,我岂能被你骗了?赶紧地麻溜地自我了断吧。 所以说,熊掌这东西,除了好吃,估计最大特点就是烧起来费时间,那么问题来了,熊掌这东西要怎么做呢,有那么复杂吗? 清代饮食文献《食宪鸿秘》中,就曾提过一种做法,直接在地上挖个坑,把熊掌深深地埋进去,撒上石灰再拿凉水一浇,磁的一声这热气就起来了,熊掌在里面均匀地受热,鲜嫩的食材香味,那是止不住地往鼻子里钻呀,等把熊掌扒拉出来,这毛也自然脱落了。 不过您可不能闻着香直接就开咬,工序还没完呢,接下来你要拿淘米水,泡出浓浓的米香味,再裹上一层鲜熬的猪油,加上香料下锅开炖,文火炖到肉都熟透,香味都融进去之后,再剔骨,撕成肉条。掌肉肥瘦适宜,连皮带肉这么一撕,充满光泽的肉皮软糯,根根分明的瘦肉有嚼劲,软嫩多汁的肥肉,真是十足的诱惑。 不过还没完,这还有最后一步呢!熊掌肉还要和猪肉放一起炖,把浓浓的胶原蛋白炖出来,这才可以上桌品尝。 这道炖熊掌一上桌,肉香、料香、米香交融,轻轻一咬膏状的脂肪,让食客味蕾炸开,脑子里只剩下一个香字了。细细品味这肉丝,更是满口的肉香,多吃几口竟也不觉得腻,配上一碗大米饭,沾着汤汁吃更是香嫩可口,根本是吃不够。怪不得这当了帝王的人也爱吃,这美味估计神仙尝了也会想下凡的。 想不想知道有多美味?想不想体验一把这人间美味?哎,也就只能想一想了,毕竟原材料是我们国家的保护动物,你敢吃吗?我发誓,我不敢,所以,我合理怀疑,这就是这道菜绝迹江湖的原因。 3.糖蟹:螃蟹的独特吃法 吃完了炖熊掌,我们再来一道秘方菜——糖蟹,良辰可不是有口音,不是螃蟹,就是糖蟹,蜜糖的糖。 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这么一段话: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蜜拥剑四瓮。又何胤嗜糖蟹。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听听,什么蜜蟹啊糖蟹啊,也就是螃蟹加了蜜糖,从来只听说粽子、豆腐脑有甜咸之分的,怎么螃蟹也有啊? 其实呢,这糖蟹历史没有熊掌悠久,是到了南朝时期才有的一道美味。 说到这大螃蟹,等会儿,我先擦下口水。通常咱们吃螃蟹不是清蒸就是爆炒,可这加了蜜糖的螃蟹怎么做的呢?来,看看古人的风骚操作。 好菜得配上好材料,选蟹是第一步。好蟹背后是黑绿色的亮光,腿上绒毛丛生,才是肉厚壮实;把螃蟹翻过来,能迅速翻转就是有活力的螃蟹。 接着把这肉厚膏足的大螃蟹,里里外外洗干净,放竹篓里吊起自然风干,肉质的弹性与紧实感被激发了出来,绑腿剖肚后,再把螃蟹蟹与盐、花椒、胡椒、大料、茴香一起腌制,怎么腌制? 先一层蟹,再放一层糟。这糟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米发酵后,用来酿酒的东西,味道和甜酒、醪糟大概差不多。这道菜的关键就在于酒糟,要把酒做得老一点,烈性的酒糟伴着香料渗入蟹肉。糟蟹相间封成一坛,所以糖蟹也常被称为糟蟹。 出坛后蟹色青微泛黄,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入口是蟹的甘甜,回味更有酒香、酒甜与酒酸,细嫩可口的蟹肉更是鲜香无比。醇香的美酒与螃蟹完美融合,酒香既没有掩盖住螃蟹丰满的味道,更是除净了腥味,激发出了清鲜的甜,满满的芳香萦绕在口舌间。 馋了馋了,可惜还是吃不到。话说现在的螃蟹做法好像很少有腌制的,的确,直接蒸直接炖,它不香吗,它不新鲜吗?各位,不要忘了古代的交通条件呀,虽然说那会儿已经出现生鲜运输了,不过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螃蟹保存不当那就很容易发烂发臭!而制成糖蟹可以延长食用期限,重点是还很好吃。 陆游在《醉中歌》里曾经深情地说道:“浔阳糖蟹径尺余,吾州之蔊尤嘉蔬”,九江的糖蟹和自己老家的野菜,都是下酒的好菜哇!北宋诗人苏舜钦,估计也是个吃货,曾有诗云:“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意思就是说吃口糖蟹来口酒,整个人生都圆满了啊。 哎,良辰我也好想尝尝这种美味啊……下一道下一道,只要我嘴巴说得够快,馋虫它就追不上我! 4.北方少数民族名膳:胡羹 下一道菜是胡羹,顾名思义,它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道名膳。 要说到北方的胡人最爱吃什么,那排行榜上的第一,绝对是羊肉,什么手把羊、烤羊,数不胜数,但是你要是问他们在寒冬腊月最想吃什么,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人汉子,绝对会说胡羹呀。不过估计大家还是很懵圈,啥是胡羹?其实今天的羊杂汤,羊肉汤,估计都是起源自胡羹,不信的话您再听听它的做法。 取现杀的羊肋肉,焯净杂质,剔骨后切的碎碎的,再配上洋葱、香菜和石榴汁,小火慢熬成一锅浓白色的羹。 这奶白色的汤鲜香浓烈,有滋有味,余味悠长,闻着膻香不腻,喝着鲜美可口,品着沁人心脾,更别提这鲜嫩可口的羊排肉了。想想在这寒冬里,拍拍帽子和衣服上的雪,进到温暖的帐篷里,喝一口现熬好的胡羹,再配上一口酥脆的烧饼,品起来辛香酸辣,让人停不了口,真是怎么吃怎么可口,更是全身从里到外都暖暖乎乎的,怪不得这胡人离不开胡羹了。 《南史》中也提到过这道菜,有个人叫朱绪,他的母亲卧病在床,老母亲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吃胡羹,朱绪的老婆比他孝顺,给婆婆做胡羹吃。结果这朱绪也爱吃,自己偷偷吃光了,好一个“母慈子孝”啊,给他的老母亲气得,破口大骂“你这个不孝子!你的老母亲都病成这样了,只想吃一顿这个羹汤,你倒好,全给老娘吃光咯!老天要是有眼,就应该让你被噎死!” 您猜怎么着?第二天,朱绪真的死翘翘了,不过不是噎死的,而是出血而死。这个故事听起来挺玄的,不知道真假,但是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喜欢吃这道菜的人是非常多的,二是抢爹妈吃的没有好下场,当然孩子的吃的也不能抢,女朋友的就更不能抢了。 5.不一般的“鲜花饼”:贵妃红 尝完熊掌糖蟹,品完鲜香羹汤,是不是感觉还少了点什么呢?没错,饭后甜点时间到!现在给大家端上来的是最后一道菜品,贵妃红,名字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不过为啥叫贵妃红呢?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位贵妃是山西永济县人,家乡有一道出名的小吃,用玫瑰鲜花作馅,精细面粉做面皮包住馅料,再在上面再点一个红点儿,看起来像贵妃额头的梅花妆一样,这个糕点送进皇宫,贵妃非常喜欢吃,每天都要吃一个,吃着吃着越来越漂亮,这个饼也就得了这个名字。 说到这,听众朋友们要说我故弄玄虚了,这不就是鲜花饼吗?谁没吃过啊!您听我说说这贵妃红的做法,就知道这其中的不同之处,温水里加花生油和面粉,拌匀揉成表面发光的油面面团,再加入去皮除蒂的临潼火晶柿子,揉成柿子面团待用;接下来做馅料,玫瑰、橘饼、桂花、豆沙、米酒搅匀,面皮包好后,表面打红点,烘烤至表面油酥开皮就成了。 这贵妃红饼皮呈淡红色,又酥又脆,皮酥层次分明,浓郁的天然玫瑰花香味,酒香味甜,沙润爽口,更有黄桂芳香。拾起一块慢慢品尝,入口酥脆多层,火晶柿子的香甜融入口中,再咬馅料,十足的浓香可口,让人感叹这花香、酒香、甜香竟然能搭配地如此香浓多姿,细细回味是那透心却不腻地甜,轻轻一品那花香酒香还萦绕在舌间。 调中活血的玫瑰花,香美悦口的桂花,甘凉清肺的橘饼,贵妃吃了后,那肯定是面色红润有光泽,连痘痘都不起了,怪不得这贵妃天天想吃。这贵妃红虽说绝对称得上美味,但是由于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也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哎,可惜了。 听众朋友们,听完我分享的这五道菜,有没有觉得又美味又精美呀?是不是都要忍不住流口水了?中华美食流传了这么多年,老祖宗们也创造出了无数的美味佳肴,今天说的几道菜只是沧海一粟。 到今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代代人知晓的传统美食越来越少,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良辰也是分析了一番,我觉得呀,这美食失传主要是有三种原因,第一点就是食材导致的失传,古代人呀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管它是什么东西,想吃就吃,有些食材被吃成了保护动物,那肯定得失传了。 第二是这做菜手法失传了,正如良辰以前说的,这古代人天天琢磨怎么做菜,研发出了成百上千的做法,这谁能都传承下来呀,更何况有一些做法听起来就很反人类,这后人自然不敢吃这奇奇怪怪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失传了。而且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太过奢侈麻烦的菜品,也不符合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这样被淘汰了。 第三点我认为有些菜,您说他失传了,也确实没人这么做了,但是呢又不算失传,毕竟我们现在吃的是源自于这些菜,根据各个时代的发展改进,一步步变成了今天的家常菜,有了进步和创新,那旧的东西就渐渐被遗忘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些失传美食有的确实是有失传的理由,有的今天也根本没办法尝试,不过还是有一些可取的美食,躲藏在典籍之中,还是希望听众朋友们以后,吃腻了火锅烧烤,可以去多多关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自己看看能不能把这个老菜做出新味儿来,不过得提前说好,做的不好吃可不能怪我。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要结束了,良辰也该回去吃我的靓仔必备“老干妈”啦。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薄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式美食数不胜数,然而,还有更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再也没机会吃得到的中华美食。本期大内密探翻越历史长河,带着耳朵,一享消失了的美食:冷蟾儿羹、炖熊掌、糖蟹、胡羹、贵妃红……和它们背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