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大汉王朝.25
叔孙通:到底是儒家大宗师还是无耻卑鄙小人?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没有任何学术成果的儒家大师
- 上一回我们说了汉景帝的几个儿子,仿佛是进入了牛鬼蛇神的奇幻世界。这一回我们就回到正常的轨道,来说说一个儒生的人生故事。听到这可能很多人要好奇了:良辰啊,汉初那么多风云人物你不说,为什么偏偏要讲一个儒生呢?
之前提过,汉景帝过后,接下来上场的就是汉武帝了。很多人都以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就是狂飙突进,扫荡四海;事实上,汉武帝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改造,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便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里面的门道特别多。比方说,汉初奉行“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当时的学术思想也是五花八门,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选择儒家?
更何况,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很尴尬。儒家是积极提倡入世的,但早期儒家学说的局限性,又使得它无法展开。这就有了孔子周游列国,却一直碰壁;以及孟子提倡“仁政”,也是无人理睬的尴尬局面。因此,虽然韩非子认为儒学是战国时期的“显学”,也就是非常热门、影响力很大的学说,但司马迁也承认:“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意思是战国群雄争霸,儒学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要求,结果遭到了排斥。
为什么?随便举个例子,良辰在《战国》里面就说过,魏惠王问孟子如何打败齐、秦、楚等入侵的外敌,孟子说,你要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育,只要老百姓的品德搞上去了,拿根木棒也能吊打武装到牙齿的强敌。
这明显就是空谈,所以无人为儒家买单,也是很正常的,有人甚至认为儒者都只会胡思乱想。等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司马迁感慨说,打那之后,儒生少之又少,儒学也步步退缩,几乎成了齐、鲁大地的地方特产。
刘邦建立汉朝,儒学看上去更是前途黯淡,毕竟刘邦对儒生的厌恶众所周知。眼看儒学就要被淘汰了,有一位儒者站了出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儒学的处境,也为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他的话,只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来得更晚一些,甚至可能都不会存在。
这位儒者又是谁呢?那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叔孙通。
说起叔孙通,可能您没听说过这个人。的确,比起学术水平、成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叔孙通根本不能和孔子、孟子、荀子等前辈相提并论,也不如后来的董仲舒,就连跟他同时代的儒者贾谊、陆贾,都有不朽的作品流传,叔孙通却连一篇有名的文章都没写出来。
是的,论儒学的学术建树,叔孙通基本为0。可是,司马迁却毫不吝啬地评价叔孙通是“汉家儒宗”,意思是汉代儒家的大宗师、奠基人。
司马迁这话靠谱吗?各位,别看司马迁在思想上更倾向于道家,但他拿的却是儒家的学位证书,人家导师还是董仲舒,牌子不是一般的硬。所以说,司马迁也是儒家圈子的人,他评价叔孙通是“汉家儒宗”,绝非不懂门道的外行吹大气。
没有任何研究成果,没有核心期刊论文,没有流传的作品,却能被称之为“汉家儒宗”,那这位叔孙通先生到底有何神通?今天我们就来说上一说。
-
2.秦二世身边的“博士”
-
3.颠沛流离,终归刘邦
-
4.制订礼仪
-
5.汉礼大成
-
6.何以称为“汉家儒宗”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