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爆笑历史剧明朝那些事·番外篇73
冲冠一怒,到底是不是为红颜?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冲冠一怒为红颜
- 上一回说到,吴三桂凭借家庭背景,加上自身有勇有谋、敢打敢拼及善于钻营,一路平步青云,33岁就官至总兵,驻守宁远,成为明朝在辽东的第一号话事人。但在奉诏救援京师时,他却自作聪明,拖延时间,导致救援失败,崇祯自杀,明朝灭亡。
如此一来,何去何从,就成了摆在吴三桂面前的难题了。经过一番盘算,他决定投降李自成。当然,投降嘛,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为此,他精心布局了一番,先是下令全军挂孝举哀,为崇祯吊丧,以示他对大明朝最后的一份忠心。
完了后,就把三海关交接给李自成派来的唐通,自己率领本部兵马向北京进发,准备进京归降。进京途中,他甚至还命人沿途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大军行动,乃是去“朝见新主”,非为打仗,各位无须惊恐,可见,当时的吴三桂,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投降李自成了。
谁知道,行至半路,意外发生:三月二十六日前后,吴三桂大军到达河北省的玉田县,距离北京仅一百公里出头。这时,他遇到了一位从北京城里逃出来的家人,也有说是仆人。
清朝学者刘健在其著作《庭闻录》中写道,遇到家人后,吴三桂先问父亲吴襄的情况,家人回答说:“老总兵已被拘捕。”吴三桂笑道:“这是他们怕我不投降,借此胁迫,不必为虑。”在他看来,只要他到了北京,父亲自然就会安全释放。
接着,吴三桂又问起爱妾陈圆圆的情况。仆人告诉他,陈圆圆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顿时头发竖立,怒不可遏,喝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
随后,他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后队变前队,回师山海关。
到了关下,吴三桂二话不说,就向唐通的部队发起了进攻。唐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是去北京投降的吗?怎么又回来了?
因为毫无防备,唐通应对失策,挡不住吴三桂的攻势。仓皇中,他带着八个骑兵逃回北京,手下八千多人则全部投降。
重新占据山海关后,吴三桂便给父亲吴襄寄去了一封诀别信。在信中,吴三桂先责备父亲作战不力,统领的京军连两天都扛不住,导致自己救援失败;然后又斥责他苟且偷生,投降贼寇,大逆不道,措辞极为严厉。随后吴三桂表示:“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意思是父亲您既然不能当忠臣,那也别指望儿子当孝子了。从今天起,我们一刀两断。
这封诀别信写的是荡气回肠,义正言辞,但实在是龌龊至极:吴三桂堂而皇之地把自己拖延时间、导致明朝灭亡的锅丢给了父亲,又对自己之前投降李自成的打算避而不谈,还立了个“忠孝不能两全”的flag。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您听听就行了,别太当真。
不过甭管咋样吧,这封诀别书,标志着吴三桂与李自成彻底决裂。这些故事前前后后加起来,便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非常有名,但凡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不过,听到这,您有没有觉得很多地方有bug?
为了一个小妾,不惜与父亲翻脸?与天下为敌?甚至把自己逼上死路?这是讲故事的玛丽苏调调,非常适合文学作品,但不符合历史的逻辑。
历史上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吗?如果“冲冠一怒”不是为了陈圆圆,那又是为了谁?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突然又反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
2.陈圆圆别传
-
3.吴三桂的真正抉择
-
4.第三个参与者
-
5.山海关外的博弈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