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典型的“九二派”企业家
- 上一回,我们聊了太子奶的故事。从被寄予厚望的乳酸菌饮料龙头企业,到对赌失败被踢出局,太子奶的失败,可谓是个经典案例。要说太子奶为啥败得这么惨,主要还是创始人的问题,豪赌一场,被资本与地方力量裹挟,最后输了个底儿掉。可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企业创始人,着实就有点冤,有点悲情,而且这委屈这悲情,他还说不出来,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谁呢?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 说起朱新礼,那是一个很典型的“92”派企业家。什么叫“92”派企业家呢?大家还记得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南方讲话不?总设计师说了,不改革不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在那之后,体制内的许许多多中低层官员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下海创业。这群人,就被叫做“92派”。和同期一般的企业家比,他们在政府部门待过,有点政府关系;而且知识水平比较高,具备国际化视野。 朱新礼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1992年,他刚刚年满四十,是山东沂源县的经贸委副主任,还是副县长的热门人选。按理说,人到中年,在官场上混得也不错,谁还下海折腾自己啊。 可朱新礼不一样,早年他就是个创业的老手,人生起点那就不是当官走仕途的。早在80年代初期,人就在老家承包汽车运输,两年赚到了20万,成了致富带头人。所以,才成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可在他看来,中国不缺当官的,缺什么呢?缺真正干实事的企业家。 所以,1992年的某一天,朱新礼果断地就去找了县委书记,说我不打算在机关里干了。县里经营情况最差的是哪个国企?你让我接手干吧。县委书记那还能不高兴吗?就这样,给他指了一个当地的水果罐头厂。这个厂子不光一穷二白,还欠着一百来号工人三年的工资,背着一千多万的债。 朱新礼主动请缨,自然心里早就有了把厂子盘活的谋划。他先把厂子私有化,改成了公司制,然后开始业务转型。转做什么呢?浓缩果汁。 原来,早在经贸委工作的时候,朱新礼就从一个工程师那里听说,外国人特喜欢喝果汁,市场空间巨大。正好呢,沂蒙山区从80年代开始,就号召农民“要想富、种果树”。只是吧,因为交通和加工业水平落后,水果倒是种了很多,却经常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如果做成果汁,卖到国外去,不正好就能解决水果积压的难题吗?您看,92派企业家就是不一样,当过父母官,了解地方上的情况,又有国际视野,知道风口在哪里。 所以,朱新礼利用之前积累的社会关系,向银行申请了一个信用证。之前我们在讲大陆首骗牟其中的时候,和大家介绍过,这个信用证就是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一个付款凭证,让进口商可以不用马上付款。 拿着这个信用证,朱新礼就跟德国的一家设备商签了个800万美元的进口合同,引进了一条现代化的浓缩果汁生产线。等产品生产出来、卖了钱,再拿去抵设备款。用朱新礼的话说,这就是拿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设备,再去赚外国人的钱。美! 就这样,1993年10月,汇源的第一批浓缩果汁诞生了。
- 2.找对风口,海外海内两开花
- 3.险陷德隆系,逢凶幸化吉
- 4.管理显弊病,业绩难提升
- 5.急流难勇退,卖身终失败
- 6.深陷泥潭,汇源被“榨干”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Tracy,金融学和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热爱读书持续思考的独立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992年,朱新礼辞去了外经委副主任的公职,投入下海潮中。短短几年间,汇源果汁的神话从此开始,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从山东沂源县,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港交所上市企业。历经劫难之后,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与可口可乐达成了并购意向。然而,高光时刻总是短暂,从与可口可乐的并购被否,到2021年最终退市。
十多年的挣扎,汇源果汁最终还是从餐桌必备、国民饮料,走向了一代人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