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有什么好看?
-
你听过《江南style》,也迷恋过来自星星的帅欧巴,但你知不知道这些酷炫的韩国流行文化背后的故事呢?今天要讲的这本书《韩酷的诞生》就能给你答案。本书作者洪又妮是一位韩裔美国人,她在1985年和父母一起从美国搬回了韩国,那时候的韩国并不像现在这么酷,当她到达首尔机场的那一刻,之前一切的梦境都破碎了。和现在的繁荣景象不同,二十世纪的韩国有着另一番面貌。
1965年,韩国的人均GDP比加纳还要低。到了1970年,韩国的GDP才和朝鲜齐头并进。除了贫穷,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也非常大。不过谁也没想到,几十年的时间,韩国就靠着大力输出流行文化致富了。韩国的电视剧,音乐,电影,电子游戏和快餐已经逐步占领整个亚洲。
韩国的这场流行文化输出运动被称作“韩流”。毫不夸张地说,韩流是当前世界上范围最大,速度最快的文化传播现象。与此同时,韩国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软实力。韩国政府把这个韩流运动提升为全国第一大重点项目,正像韩国当红歌手朴珍怜评价韩国文化产业时说:“我是来自未来的人”。
-
-
2.七八十年代的韩国,还是一个萧条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
当洪又妮随她的家人搬回韩国的时候,韩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1970年和1980年之间,韩国政府大力招揽外国高精尖人才回国。洪又妮的父亲是一位经济学家,所以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到了韩国。政府承诺让他全权管理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还提供免费的公寓,配备管家和司机。虽然享受了这么丰厚的待遇,但她们在韩国的新生活其实并不如愿。
在生活方面,韩国当时虽然有超级市场,但街头简陋的餐车小铺才是主流。各式各样的餐车遍布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小吃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小摊的卫生条件自然不好,但是味道还不错。
那时,在街头巷尾经常看见关系好的女生和女生们手牵手,或者男生们相互挽着胳膊。洪又妮回忆说:“还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问我:‘是不是在美国,你和你的朋友手拉手,别人就会叫你们同性恋?’她说是的。而后来随着韩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和国际接轨,她很难再看到关系好的孩子们手拉手的走在街上了。
医疗卫生问题对他们来说也很难以接受。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公立学校会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所有人都在学校里接种疫苗。护士让学生们按照学号排成一排,一个接一个的打针。当时护士是用一个针头给所有学生注射疫苗,唯一的消毒方法就是把针头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烤一下,然后很快再给下一个学生使用。
除了这些基础设施简陋之外,在教育问题上,韩国当时也非常落后。在学校里,女生必须修家庭经济学,男生们必须修工程学。作者说她其实是对家庭经济学很感兴趣的,只是学到的知识有些奇怪。老师会告诉学生们:“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你一定要学做丈夫喜欢吃的食物,而不是你喜欢吃的。之后,你的孩子也会渐渐和你的丈夫的口味一样。”那时的社会,性别还是决定你命运的主导因素。从十年级开始,学生们要学习除了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很多高中里,男生只能学德语,女生只能学法语。在法语的课堂中不可能有男生的存在;同样,男生的德语课也不会让女生旁听,毫无例外。
幸好洪又妮所在的中学是实验中学,很多新政策都从这里开始实施。所以她也有幸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见证韩国的飞速变化。就用了短短的二十年,整个国家和人民的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
3.为什么韩国人想到了用流行文化占领世界?
-
在我们的印象里,流行文化一直是美国这样的英语国家主导的,所以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韩国偏要把发展流行文化作为发展国家的途径呢?这个缘由要从1997年讲起。那时韩国的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碰壁。如果不是这场金融危机,韩国可能永远都不会发起这场举世瞩目的韩流运动。
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国际形象非常糟糕。韩国爱德曼公关公司的总负责人Lee回忆说:1998年2月的一天,他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而对方正是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Lee当时纳闷,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公关,总统怎么会找他。但其实恰恰因为Lee是公关行业中的权威,金大中才需要他来帮忙重塑韩国的国际形象。Lee说:“他们告诉我,所有人都知道韩国深陷危机,投资者们纷纷撤资。”为了完成这个重大使命,Lee采取了一个非常激进的方法。如果世界人民都知道韩国正经历危机,与其刻意的回避这个话题,不如借题发挥,告诉世界韩国很擅长在危机中自救。
金大中在之后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主要为了吸引国际投资者,为他们投资韩国重拾信心。在这本书里,危机这个话题不但没有回避,反而成为了整本书的核心。
在负债累累的时候选择去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的确有些不合时宜。可是,韩国为什么不能继续发展他们本来就很成功的领域,比如手机和半导体呢?即使要发展新领域,他们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无形而又善变的文化领域呢?
这是因为韩国本土没有自然资源,可耕作的土地也非常稀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韩国没有能力再继续把制造业作为唯一的致富道路。所以韩国总统金大中才把目光转向了流行文化。流行文化的创作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唯独需要的是时间和人才。把文化作为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还能帮助韩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总统金大中设立了一个文化建设办公室,还专门创建了特殊基金。最初,文化建设办公室的年预算是五十万美元,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五亿美元。
-
-
4.文化开放的韩国,也经历过让创作者最糟心的年代
-
虽然韩国的流行文化席卷全球,但实际上,韩国流行音乐的创造者刚开始并不是韩国人。那些流行歌曲创作的主力军来自欧洲,尤其是瑞典,而音乐制作人又大多数来自美国,韩国最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批评家李韩元曾经说过:“韩国流行音乐的基础是欧洲流行音乐。” 可是为什么韩国缺少本土原创的音乐呢?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当时对音乐创作类的文化产品审查制度非常严格,导致流行文化起步晚。甚至在1970年期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还严令禁止过摇滚乐。
被称为“韩国摇滚教父”的音乐人申重铉是那个年代最直接的受害者。像其他活跃于1950年到1980年期间的艺术家一样,申重铉是通过美国军中广播接触到摇滚的。他的第一场演出是在美国第八军营,这个军营全是经历过朝鲜战争后继续驻扎在韩国的军人。
1972年,申重铉被要求创作一首赞颂朴正熙总统的歌。但申重铉本人一向反对朴正熙政府,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要求。没想到,政府随后下令全面封杀了他。1975年,申重铉因持有大麻而入狱。之后他说自己在狱中深受折磨,甚至还被送去了精神病医院。直到1979年朴正熙被暗杀以后,他的歌曲才得以重新发行。
记者马克·罗素写过一本关于申重铉的书《流行文化到韩国》。他在书里说:“1970年,摇滚音乐像风一样在韩国一飘而过,取而代之的是混杂着迪斯科和现代风格的音乐,甚至有些音乐又回到了朴正熙喜欢的质朴乡间小调。那时候的韩国音乐只停留在耳朵能听的阶段,没有精神,没有灵魂,没有人性。这种音乐风格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人们其实在真正的音乐面前会像聋子一样,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音乐。”
这项禁令的的结果是,韩国的流行音乐在70年代完全和世界脱轨,整个流行音乐领域没有任何进展,包括经典摇滚,朋克,华丽摇滚,和早期的重金属。
-
-
5.电子游戏才是韩国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输出产品
-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高中生还被禁止玩电子游戏。这造成韩国的电子游戏产业用了很长时间才逐渐起步。所有涉及文化内容的产业,包括书,漫画,电影和音乐,都被政府严格管控着,更别说从国外进口游戏了。不过进口受限就给韩国本土发展游戏业提供了机会。
到了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的失业率翻了两倍。起初,那些失业的闲人会聚集在网吧里打印简历,上网找工作,以避开亲戚朋友嫌弃的眼神。但渐渐地,他们开始在网吧里玩起了游戏。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失业人员,韩国的电子游戏业才开始快速发展。
相比其他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工业, 金大中认为发展科学技术才是正确的道路。所以,政府和科技公司开始联手,打造线上游戏行业。为了鼓励软件创业公司,金大中还实行了减税政策,这个政策惠及了很多电子游戏设计师。1996年,韩国视频游戏公司Nexus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这项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美国作为技术最顶尖的国家,也几乎是在这个时间段才发布了几款类似的游戏。
但是,韩国制造的产品如果只做内销,各个行业都没法长期发展。毕竟韩国只有五千万人口,相对于世界这个大市场,就算韩国人每人都买电子游戏,销量依然很有限。所以当时,韩国政府和游戏制造商决定转移目光,促进产品出口。如今,韩国制造的电子游戏已经占据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绝大多数韩国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电子游戏业如此发达。
在一项全民测试中,有一个问题是:韩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产品是什么?选项包括电影,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等等。大多数人在知道正确答案是电子游戏的时候几乎都惊呆了!确实是这样,韩国的出口电子游戏的收入比流行音乐的收入还要多出12倍。事实上,2012年的文化出口总收入约48亿,韩国电子游戏出口的收入高达23.8亿,占据整个文化出口份额的百分之五十八。
-
-
6.强大的科技支柱产业也能助力韩国文化输出
-
就在几十年前,三星生产的所有电器都被韩国人视为垃圾。商学院教授张世金曾在他的书里比较了三星和日本的索尼两个大品牌。他说连像风扇这样最简单的电器,三星公司的产品从质量到设计都非常差劲,如果你单手去拿风扇,扇子和底座的连接处可能会断掉。
不过正像韩国其他的励志故事一样,三星的崛起离不开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植,二是公司本身愿意跟随数字革新做转型。
1962年,韩国政府选出了一些老牌公司,比如三星和现代,帮助他们申请国外贷款。有了新的注资,这些公司又购置了新的机器,1969年,三星重建品牌,重新开始生产电器。
1987年,李健熙作为三星创始人的第三个儿子,开始接手管理公司。1993年,他把数百名三星高管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酒店里,连开了三天的会。李健熙这三天的演讲后来被称为著名的“1993法兰克福宣言”。宣言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除了你的妻子和孩子,我们要改变一切。”
不过李健熙的做事方式有时候也很极端。1995年的一天,李健熙发现三星手机新生产线上的一批产品有瑕疵,他不但亲自跑去车间,还在工厂中挂起了一个大大的标语,上面写着:质量就是我的人格,我的自身价值!他命令工厂两千多个员工头带写有“质量保证”的纸条。之后,又让员工把所有不合格的产品堆在一起,拿大榔头全部砸碎,又把它们彻底烧毁。要知道,这把火可是价值五十万美元呢!
当然了,三星公司的崛起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质量把控,另一方面就是被称为“梦之队”的领导层的管理了。1996年,李健熙任命前工程师尹钟龙担任首席执行官兼副董事长。1999年,他又挖来了精通韩美贸易的奇才金炳国来掌管全球营销。他们不仅代表了三星全新的面貌,也代表了韩国新时代财阀的新特质,他们都拥有国际视角,科学的辩证思维和不畏强权的精神。
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三星代表韩国进入国际市场,在整个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三星的成功,韩国其他行业,像音乐,电影等等都更有信心度过难关、蓬勃发展。三星帮助韩国振兴了经济,也让政府更有资本去发展其他流行文化领域;而反过来,韩国流行文化的输出,也帮助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这一切也都最终让韩国文化输出产业蒸蒸日上。
-
-
7.欢迎来到韩国,欢迎来到未来
-
洪又妮在这本书的结尾处问了读者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从韩国的成功历程中学到什么呢?”
总结来说,第一点经验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危机面前,政府勇于去干涉私人企业,去改变韩国公民的私人生活。重大的决策是政府直接部署的,就像韩流是韩国政府的首要发展目标一样。
韩国成功的第二个要素是韩国人的职业道德。因为韩国人民一直都会有谦卑的羞耻感。他们会因为1910年自己的国家被日本入侵而感到羞耻,会因为九十年代自己国家被卷入金融危机而羞耻。这种羞耻感让韩国人保持谦逊并非常努力的工作。
他们想要一切都做到完美,做到第一位。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的流行文化可以称霸亚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韩国可以成为亚洲第一个文化出口大国。最后,洪又妮也向她的读者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欢迎你来到韩国,欢迎你来到未来。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书对韩国文化做了幽默而深刻的解析,描绘了它如何通过“兜售惹人喜爱的形象”,将影响力输出。韩国的这场流行文化输出运动被称作“韩流”。毫不夸张地说,韩流是当前世界上范围最大,速度最快的文化传播现象。那么,韩国到底是如何从那个让“梦境破灭”的社会,逐步走到今天的呢?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韩国人民从经验中学到,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同甘苦,共进退。
- Koreans know from experience that everyone must rise together, or not at all.
● 韩国政府总是把自己的国家当做一个拥有五千万员工的大企业来运营。
- The Korean government has always run itself like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a giant corporation with 50 million employees.
● 韩国的经济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整体来说它是个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但是在有些方面,它又有着中央集权的特征。
-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 is a paradox: it is utterly capitalist, ye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 some ways still a command economy.
● 成为世界第一名固然重要,但是成为首次尝试的人并没有那么重要。在韩国争霸世界的几乎所有领域中,其他国家才是首次发明和尝试着,韩国只是做到了最好。
- Being number one matters, but being first does not. Almost every area in which Korea achieved dominance occurred in territory that was well covered by other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