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16聊斋新说·珠儿
人生在世,生儿育女究竟是为了什么?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气急败坏妖僧作怪
- 咱们继续给大家说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今天为您说的这一段叫《珠儿》。哪个珠呢?掌上明珠的珠。
话说江苏常州有这么一个富翁,姓李名化,已过知天命之年,家里相当有钱,吃穿不愁,跟老婆过着神仙日子。夫妻二人子嗣不多,只有一个女儿叫小惠,长得是秀美可人,老两口十分疼爱。
可没曾想,小惠十四岁那年,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没了年轻人的热闹,家里顿时就冷冷清清,了无生气。李化瞅着这光景吧,不是个事儿,就纳了一个婢女为妾,一年多后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李化那个高兴哟,简直跟天上落下来的一般,喜欢得不得了,就给儿子起名叫珠儿。珠儿珠儿,掌上明珠的意思。
话说这珠儿一天天长大了,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的,五官分明,长胳膊长腿,一表人才。打眼一看,没一个说不好的,但是吧,这要是第二眼再一看,坏了。
咋回事呢?嗐,天生痴呆,五六岁了还五谷不分,每天就知道傻乐,说话也颠三倒四结结巴巴的,他说半天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饿了呀还是渴了呀,他乐半天你也不知道他到底乐啥。
但即便如此,李化也无所谓,他老了,早就看淡了这些个了,他觉得一家人就是和和睦睦外加凑个人气就很好了,再说了,家里有钱,也不指望珠儿将来有什么出息,反正一家人齐齐整整,乐乐呵呵就好了,这珠儿天生不足,李化反而更疼他了。
本来呢,不出意外,一家人的日子也就这么平淡的过下去了。可是有一年,城里突然来了一个化缘的瞎子和尚,都说特别神,别人家闺房里那些小秘密,他掐指一算就能知道,说的跟他亲眼看见了似的,都觉得他是神仙。
但这和尚僧品不太好,他告诉众人:“我呀,能决定大家的生死祸福,你们呢,最好是破财免灾,就当是给贫僧我化缘了,给佛菩萨交点上供的香火钱。”
这不就敲诈勒索吗?城里老百姓怕呀,今天你明天他后天这个大后天那个,被这妖僧是强征明抢,可没人敢说个不字,你想想,谁敢拿自个儿性命开玩笑呀?给了就给了,就当是花钱消灾,都忍气吞声,一个一个就这么被那和尚勒索。
某一天,轮到李化了。和尚说:“今天,到你给我一百串钱了。”各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李化就很为难,心说你这狮子大开口也忒贪了,你一个和尚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呀?能不能通融通融,买菜还能议个价呢!李化这么想着,就先试探着给了他十串。
和尚一看,蛤?!你打发叫花子呢?不要!李化一看不行,给他涨到三十串。和尚直接急了,破口大骂:“你今天必须给我一百串钱,少一分你就后果自负!”李化一听,我又没招你没惹你,也没什么事儿求你,你凭什么对着我指手画脚管我要这么多钱,我是有钱,可又不是我偷的抢的,也不是哪天下雨下下来的,这都是我辛苦赚的攒的。想到这儿,李化也上劲儿了,一把拿起那三十串钱揣兜里头也不回的就回家了。
各位,这和尚欺负其他人欺负惯了,哪儿受得了这样的冷落?恨得是牙直痒痒:“好你个李化,算你狠,你可别后悔,你可别后悔……”在那儿发了半天狠。
就在和尚发狠的这会儿工夫,李化走回家了。可进了家门没多久,珠儿突然心口剧痛,在床上是手抓脚蹬,面如土灰。这孩子以前从来也没这样过,没别的原因,肯定是那个妖僧搞的鬼!
李化吓坏了,赶紧拿上八十串钱跑去求和尚,只见那和尚坐那儿是皮笑肉不笑:“呵呵,你这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还真是稀罕事儿,平生头一遭吧,太不容易了。可你这么大方,我一个瞎子和尚啥本事没有,无功不受禄,你给我这些钱你是要吓死我,你赶紧回去吧。”对着李化是一通冷嘲热讽。
李化在那儿求了他半天,没用。没办法,只能先回家先看看情况。等他回到家一看,掌上明珠宝贝儿子珠儿都已经没气儿了。李化登时大哭起来,哭完之后,拿起笔墨纸砚,写了个状子告到县官那里。
县官一看,啥?怎么还有这等妖僧?立马就把那和尚抓来审讯了半天。刚开始这和尚是极力抵赖,死活不承认,那就上刑呗。衙役直接把他揍了一顿,搜身发现他身上有两个木人、一口小棺材、五面小旗子。人赃俱获,这次搞封建迷信玩大了!
县官大怒,把搜到的东西举起来挨个给妖僧看。和尚这才怂了,赶紧磕头求饶:“我错了,我再也不敢这样了。”县官冷笑一声:“人都被你害死了,say sorry有用,要警察干嘛?给我打,狠狠打,乱棒打死!”
妖僧死了,可儿子也不能复生啊,李化谢了县官,伤心欲绝地回家了。
-
2.感恩戴德珠儿复生
-
3.打通殊途惠姐归宁
-
4.铲除恶鬼姐夫出手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蒲松龄,生于明末,卒于康熙年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穷困潦倒,著作丰富,除《聊斋志异》外,留下诗、词、文共计千余篇,并著有《日用俗字》、《药祟书》、《农桑经》等科普读物。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雨辰,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中国文言小说最后的高峰。全书分为十二卷,近五百篇。有山东特产的鬼怪传奇,也有原装进口的佛经教义;有热烈浪漫的人狐恋曲,也有魔幻现实的人事纠葛;有偷桃种梨的道法,也有穿墙通天的仙术;有痴情、苦情、悲情、绝情、柔情,不出情理之外;也有仁、义、孝、友、谅,常在人伦之中。
真可谓:鬼怪狐仙,说尽人间不平事;如梦如幻,庄列班马孤愤书。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吾愿读书之士,览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濡音。
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寤耳。可哀也夫!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