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战国1.5
反转的登基之路,迁都大梁搞经济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魏武侯之死与魏国内乱
- 上一回我们说到,在魏武侯的统治下,魏国达到了武力值巅峰。三大老牌强国秦国、齐国、楚国,都被魏国锤了个遍,特别是秦国,如果不是魏武侯收了手,估计要被爆成亡国灭种。别的方向,小弟赵国对魏武侯有些不满,两巴掌就服了。至于其他的国家,那就不提了,挨过打的都说好。
厉害不厉害?牛掰不牛掰?战国初期,谁是NO.1,必须必是魏国啊。
然鹅,但是,可惜,魏国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那叫一个隐患重重:首先是,四面开战,意味着四面树敌;其次是人才流失严重,像吴起这样的顶流军事家,居然,竟然,就离开了魏国;再其次,魏武侯傻傻地放弃中山国,意味着失去了牵制赵国的基地;再再再其次,吴起出走,军队士气下降,魏武卒难续辉煌。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魏武侯统治时期,魏国除了军事上颇有建树,到处打打杀杀,其他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一点一点走上了下坡路,且浑然不觉。
就这样的局面下,魏武侯还亲手玩了一把大的,差点把魏国推进了火坑。啥呢?没有立太子。
常言道,太子乃国家之本。魏武侯竟然没有选定接班人,着实是让人难以理解。不过细细分析的话,这里面可能也是有别的原因的。
魏武侯的大儿子公子罃,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不知道是他哪里把爹给惹了,是长得不好看呢、性格不讨喜呢,还是能力有问题,总之魏武侯就是不怎么喜欢他,没有任何表示,连一百块钱都不肯给。
相比之下,另一个儿子公子缓就颇为得宠。魏武侯刚上台,就给了他一块封地。差别如此明细,魏武侯的想法是再明显不过了。
可是吧,魏武侯也只是分封了公子缓,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这是为啥呢?史书上没写,或许吧,是魏武侯担心太早废长立幼,会造成隐患,打算让公子缓先锻炼锻炼,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宣布他为接班人。或许吧,也仅仅只是因为没怎么考虑清楚。或许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
反正总之,就是他万万没想到,还没等他把继承人的事情安排好,他自己就先死了。关键是死得还很仓促,至死,关于谁来继承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么一来,可算个魏国上上下下挖了个大坑了。
到底谁来继位呢?老大公子罃觉得,既然没有明确指定,自己作为长子,理所应当子承父业。老二公子缓就不乐意了:搞什么搞?爹最喜欢的人是我,他在世的时候都没正眼瞧过你,一个爹不疼的东西,也好意思当国君?
这对哥俩谁都没有谦让的精神,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接班人。可光是打嘴炮的话,谁也赢不了,最后只能真刀真枪的来一仗。两边各自组织人马,朝中的大臣自动站队,就连后宫女人也迅速加入粉丝后援团,一场内战即将火爆开演。
乱了乱了,魏国要乱了。
-
2.魏惠王山路十八弯的登基路
-
3.不敌秦军,兵败河西
-
4.迁都大梁,避秦锋芒
-
5.兴修水利,开发经济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刘向,西汉皇族大学者,涉猎广泛,在史学、经学、神学、文学、目录学方面皆有建树,著有《别录》《新序》《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作品,并编订《山海经》《楚辞》。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50年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最动荡的变革时代。旧的制度与规则被打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新与旧的交替之中,军事奇才们驰骋沙场,上演了智慧与武力的巅峰对决;改革家们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纵横家们东奔西走,陈说利害,连横合纵;思想家们发展学说,传播主张,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根基……
每一段旋律都振聋发聩,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次转折都令人深思。战争虽波澜壮阔,却也血腥残忍;复仇虽畅快淋漓,却也让人齿冷战栗;梦想虽远大,却也透露着壮志未酬的悲凉。人性的善与恶,坚强与脆弱,理性与感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每个国家只要倾力而为,都会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国;每个人只要抱定信念,总会找到自己的辉煌篇章,不管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回到战国,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