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卫康叔世家(上)
独特的卫国:弱小、长寿、人才多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长寿又弱小的人才孵化地卫国
- 今天咱们继续说司马迁的史记。上一讲,咱们扒完了鲁国、蔡国的历史,今天我们进入卫国,保卫的卫,不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那个魏。
为什么说卫国呢?前面咱们说管蔡世家,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亲弟弟们,周文王十个儿子,老大早死,老二是周武王,余下的,老三管国,老四鲁国,老五蔡国,这几位比较有存在感,前面咱们也都讲了,剩下的几位,戏份很少,司马迁老爷子基本一笔带过,咱们也就不一一掰扯,直接跳到老九,也就是卫康叔的封国,卫国。嘿,这个小小的诸侯国,堪称各路诸侯中最神奇的一个。
怎么个神奇?第一,它是所有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还让它像钉子户一样存在着,直到秦二世才把它拔了才宣告灭亡,历史超过九百年。这可比“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还多活了四百年。
第二,它有可能是各国中出人才最多的国家。著名的有孔子得意门生子贡和子路,有变法第一人李悝,更著名的有变法者商鞅,还有成就了秦始皇父子并权倾天下的吕不韦,以及战神吴起。除此之外,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卫国就占了俩:刺杀韩国相国的聂政、刺秦王的荆轲。
因为这种现象,有研究者把卫国跟以色列相提并论。因为以色列虽然也是个小国,却有大量人才为英美等强国服务,还出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然,区别还是很大的,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没人敢小瞧,而卫国哪怕在军事上,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国。
按理来说,出了这么多的顶流人才,卫国是很有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那为啥直到灭亡,它都还是一个小国呢?原因很简单,它出产的这些人才,绝大部分都跑国外发展去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特别是商鞅和吕不韦这两位,秦国后来能吞并天下,军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所以,活得久,人才还超多,就是始终是个弱鸡小国,你说,这么别致的卫国,它的故事值不值得一听?
好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卫国,这个神奇的诸侯国。首先来看看,卫国在哪里?从地理位置来看,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北部。当然,河南的听友也别激动,你们祖上的荣耀比这大的多了去。
卫国怎么来的呢?事情还有点曲折。周武王分封天下时,还没有划出一块叫卫国的土地。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把原来商朝的中心地带划分为卫国和宋国,卫国就给了九弟康叔。卫国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正式开始的。
且说卫康叔被封到卫后,年纪还很小,周公旦对老九有点不放心,怕他太年轻治不了那些商朝遗民,就千叮咛,万嘱咐,说务必继续实行商人治商的基本国策,礼贤下士,找一些有能耐的当地人来辅政,特别是要爱民如子。还有,当年商纣王就是因为酒色无度才会亡国的,所以千万要吸取教训,喝酒不能过量。
为此,周公旦还写了三篇治国方略给老九做指导,老九也很听话,认真学习,用心治国,很得民心,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周公旦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他就向朝廷举荐了卫康叔,由他担任周王朝的司寇,约等于司法部长。
以上种种,说明卫国开局很好,第一任国君是个好领导。只是吧,卫康叔死后,儿子上位,儿子传儿子,三百多年间,传了十代,卫国的存在感还是那么弱。直到卫武公这一代,卫国才开始在诸侯中崭露头角。当然,后面的奇葩故事,也就跟着上场啦。
-
2.嫡庶之争,手足相残
-
3.手足情深,弟代兄死
-
4.后妈变老婆,亲妈变嫂子
-
5.卫文公不礼重耳,埋下祸根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