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战国1.4
魏武侯大杀四方,魏国危机四伏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魏国开疆拓土:攻灭中山国
- 上一回说到,魏文侯任用了半辈子一事无成,却又有真才实学的吴起,进行大胆的军事改革,打造了战斗力爆棚的特种部队——魏武卒,随后在吴起的指挥下,魏国军队在河西之地,接连打败秦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战果相当辉煌,but,河西是秦魏两国反复争夺的地区,算不上开疆拓土。作为战国第一批发迹的国家,魏国真正的开疆拓土,当从征服中山国说起。
可能有朋友要好奇了,中山国在哪里?注意了,战国除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国家,比如这个中山国。中山国,中山的朋友别激动,它不在今天广东省的中山市,大致在今天山西、河北两省中部,卡在赵国的中间,由少数民族“白狄”建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卡在赵国中间,怎么就成了魏国的目标呢?原因其实也没有多复杂:战国初年那会儿,大家脑子里还残留着一些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思想,魏国又有点想称霸,怎么称?自然是按照过去的套路——你蛮夷,我要代表周天子讨伐你。也就是为了抢地盘找个好听的由头。
决心已定,魏文侯便点起兵马,一边向赵国借路,一边准备让吴起率军出征。但就在出发前,大臣翟璜向魏文侯推荐了他的门客乐羊,说此人通晓军事,足以担任统帅,可否让他一试。
有意思的是,翟璜推荐乐羊,这里面的关系还挺复杂的,我跟各位理一理。首先,这个乐羊,是魏国大臣翟璜的门客,也就是说,他是为魏国效力的。但他儿子乐舒,却是中山国的将军,替中山国效力。父子不在一家。而且,更重要的是,某次中山国与魏国发生了军事冲突,乐舒把翟璜的儿子给打死了。
不知道您听明白了没有,翟璜跟乐羊既是主子与门客的关系,两家还有一段杀子之仇,而今,翟璜竟然推荐乐羊率军出征中山国,保不齐就要上演父子对战。这画面着实是太美我不敢看。
要么是,故意给人家创造条件,顺势倒戈?
哎呀呀,太复杂,良辰我只能表示,古人的思想太纯洁,我怎么猜也猜不透。当时,也有不少人表示,翟璜的想法太离谱,怎么可以推荐乐羊率军出征呢?但翟璜据理力争,力排众议,坚持让魏文侯任命乐羊为主帅。好吧,且看他到底玩的哪一出!
乐羊出征后,围困了中山国的首都灵寿,也就是今天河北省会石家庄一带,中山国负隅顽抗,整整三年僵持不下。不过中山国是个小国,眼瞅着扛不住了,耍了一招绝的——把乐舒给吊了起来,对城下狂喊:“乐羊,你看看这是谁!”
乐羊冷笑道:“不错,他是我儿子,但我肩负君臣大义,岂肯为了区区一个儿子因公废私!”二话不说,下令继续攻城。中山国这边,气急败坏,便把乐舒杀了,剁下他的头,又割下他的肉,做成肉酱,派使者给乐羊送了过去。乐羊摸了摸人头,哭着说道:“没错啊,这是我儿子的脑袋。”
接下来他做了个惊人的举动:就着酒,一口气吃了三碗肉酱。
使者简直疯了,便回去报告说:“乐羊这人太狠了,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得知这一情况,坚持抗战了三年的中山国,吓得心如死灰,当即放弃了抵抗,打开城门,举国投降。
这段故事最早被记载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可信度应该不低。从乐羊的行为准则来看,他与吴起非常相似,都是那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心狠手辣之人。当然,如此出格的行事风格,自然会引起他人侧目。
据说,事后魏文侯听说此事后,大为感动,便向大臣夸赞,说乐羊真是忠君爱国。不料,有大臣当即表示:“他连亲儿子的肉都能吃,还有谁是他不能吃的呢?”魏文侯一听,默然不语。
果然,乐羊回国复命时,以功臣自居,一脸得意之色,态度也比较骄横。魏文侯想了想,就对乐羊说:我给您看个东西。随后便命人搬出了两箱竹简,让他自己看。乐羊打开竹简,没读几篇,就冷汗直冒——这一篇篇的都是奏章,内容不是反对他带兵,就是抨击他久攻不下,再不就是骂他劳师糜饷。
下乐瞬间也明白了,魏文侯让他看这个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希望他能明白——你有今天的功绩,都是他魏文侯用人不疑,背后力挺。
于是,乐羊恭恭敬敬地向魏文侯行了一礼,说:“灭掉中山国,非我之功,都是君上您的功劳。”魏文侯摆摆手:仗是您打的,功劳自然是您的,灵寿就送给您当封地吧。
得到了灵寿这个封地,这奖励不可谓不大,只是,自此之后,乐羊再没有掌过兵权,也没有被重用过。史称“乐羊以有功见疑”。意思是乐羊因为功勋卓著而遭猜忌。
为什么乐羊会落得这般结局呢?西汉皇族大学者、淮南王刘安在他的名作《淮南子》中写道:“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这句话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是中小学生考试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题。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有人因为建立了功勋却被怀疑、不被信任,有人因为做错了事情获罪了,反而更受信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安就拿乐羊举例说,乐羊这个人呐,虽然立了大功,却能狠辣到吃自己儿子的肉。他有本事,又一心追求功名利禄,没有底线,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所以魏文侯虽然欣赏他的才干,却也怀疑他的内心。
是啊,若是让乐羊继续带兵,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干出不利于魏国的事情呢?而这,正是魏文侯所顾虑的,自然也就难以再重用他啦。当然,这也涉及另一个老话题,用人,最重要是看重德行呢,还是才干。
不过,不管怎么说了,魏文侯要开疆拓土,首战中山国,此事到底是成了。接下来,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魏国又有什么大招呢?
-
2.再胜河西,密谋操纵秦国
-
3.失算秦国,连胜郑楚齐三国
-
4.大杀四方,却也四面树敌
-
5.魏武侯之失:名将出走,千军难再有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刘向,西汉皇族大学者,涉猎广泛,在史学、经学、神学、文学、目录学方面皆有建树,著有《别录》《新序》《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作品,并编订《山海经》《楚辞》。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50年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最动荡的变革时代。旧的制度与规则被打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新与旧的交替之中,军事奇才们驰骋沙场,上演了智慧与武力的巅峰对决;改革家们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纵横家们东奔西走,陈说利害,连横合纵;思想家们发展学说,传播主张,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根基……
每一段旋律都振聋发聩,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次转折都令人深思。战争虽波澜壮阔,却也血腥残忍;复仇虽畅快淋漓,却也让人齿冷战栗;梦想虽远大,却也透露着壮志未酬的悲凉。人性的善与恶,坚强与脆弱,理性与感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每个国家只要倾力而为,都会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国;每个人只要抱定信念,总会找到自己的辉煌篇章,不管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回到战国,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