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P作品:¥2.99

该书籍是收费作品
需要VIP用户才能收听

会员登录

仿制药的真相

今天,咱们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到底有多少可靠?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凯瑟琳·埃班,美国《财富》杂志的撰稿人,毕业于布朗大学和牛津大学。有制药业、医疗卫生行业十几年的报道经验,相关领域获奖无数。另著有《危险剂量:警察、造假者和美国药物供应污染的真实故事》。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Tracy,金融学和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热爱读书持续思考的独立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将“印度神药”带到了大众面前。电影中印度仿制药的低廉价格和良好疗效,让人忍不住为仿制药鸣不平,为什么这么好又这么便宜的灵丹妙药不能普及大众?以及,为什么印度会成为仿制药的天堂?现实中的仿制药,是不是都像电影中那样有效且稳定呢?

真相是,仿制药行业可能并不那么美好。在复杂的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交织下,仿制药给病人带来的不仅是生的希望,还有危险和死亡的可能。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仿制药行业全面而详实的著作,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直视这个行业难以破解的乱局,从中重新审视生和死,制度和人性的纠葛。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如果数据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就很可能是假的。

在印度,企业就像国王,而人更可能被看作可有可无。

在这个地方只要稍有闪失,比如没能正确地过滤空气、读错了细菌样本、或是技术员露出了手腕,都可能造成污染,使原来救人的产品变成杀人的产品。

现在药物短缺已经成了一场博弈,美国药监局被耍得团团转。就算是实施诈骗的企业,照样可以通过生产短缺药物来维持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