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战国1.2
魏国,吹响变法的第一声号角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引子
- 公元前359年的深秋,46岁的商鞅还叫公孙鞅,那一天,云层有些低层,他的衣衫有些凉薄,阵阵秋风吹得他身上寒意陡起,也不知是这秋意,还是眼前即将踏出的步伐,他的身体不禁有些发抖。脚下这石阶,一级一级,直通秦宫殿,在那里,他即将当着秦王和秦国所有的重臣,宣扬、阐述他的变法思想。
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成败只在今日了。
遥望人生来时路,他不禁有些悲凉,想他公孙鞅,望族出身,早年为法家学说吸引,崇拜李悝与吴起,弃家业于不顾,东奔西走,专注于成。所幸皇天不负苦心人,终是学业有成。带着满腹才华,他投身魏国,做了相国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肝脑涂地,只盼凭着一身才干,盼得出头之日。
然则,那相国离世前,竟叮嘱魏王:公孙鞅能用则用,不用则杀之,否则必为魏国大患!魏王对此不屑一顾,他却很惶恐,如丧家之犬般逃了出去。
抵达秦国时,盘缠将近,全身上下,仅剩一套衣服,几枚铜钱。人生如萍,何枝可依?多亏秦王身边的太监景监,有伯乐之能,一眼便认定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以性命相保,举荐他面见秦王。
天赐的良机。只可惜,造化弄人,两番觐见,与秦王大谈帝道和王道,任凭他滔滔不绝,秦王只是一味昏昏欲睡……
他十足的尴尬,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灰头土脸地离开秦宫时,面色苍白的景监说:公孙先生,我舍出性命保举您,您可不能就此放弃啊。刚刚大王又把我骂了一顿,说您只会胡言乱语。我冒死又劝了大王一次,他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答应再给您一次机会,公孙先生,最后一次机会了……
想起景监的话,商鞅情绪翻滚:“不,我不能失败,依我之术,足以令秦一统天下……”顿了顿,他振奋振奋了精神,抬脚大踏步走去。
秋风刮起了几片树叶,落在他脚步,沙沙作响。他迈开第一只脚,踏上阶梯,第二只脚便自然地搭了上来。他走着走着,觉得步子异常轻快,像是在魏国欢宴时,看见那些舞女轻盈的踢踏。
他笑了,也罢,成败在此一搏,一阵寒风拂来,他的思绪变得更清晰,也便毫不思索地继续前进……
他不知道,他的这一次迈步,改变了整个战国的局面,改写了秦国的命运,更是,奠定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
2.战国故事,从魏国开始
-
3.鸠占鹊巢,赳赳武夫
-
4.选贤任能,布衣卿相
-
5.李悝:儒家出身的法学大师
-
6.魏国的变法:君臣相辅相成的佳话
-
7.“尽地力”和“平籴法”,国家富强的基础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刘向,西汉皇族大学者,涉猎广泛,在史学、经学、神学、文学、目录学方面皆有建树,著有《别录》《新序》《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作品,并编订《山海经》《楚辞》。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50年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最动荡的变革时代。旧的制度与规则被打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新与旧的交替之中,军事奇才们驰骋沙场,上演了智慧与武力的巅峰对决;改革家们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纵横家们东奔西走,陈说利害,连横合纵;思想家们发展学说,传播主张,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根基……
每一段旋律都振聋发聩,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次转折都令人深思。战争虽波澜壮阔,却也血腥残忍;复仇虽畅快淋漓,却也让人齿冷战栗;梦想虽远大,却也透露着壮志未酬的悲凉。人性的善与恶,坚强与脆弱,理性与感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每个国家只要倾力而为,都会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国;每个人只要抱定信念,总会找到自己的辉煌篇章,不管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回到战国,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