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别人家的孩子
- 大家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刘学。咱们今天接演《当代大败局》。 上一回,我们聊了最会讲相声的企业家老罗和锤子手机的故事。老罗做了一场失败的手机梦,梦没做成就算了,还欠了6个亿,又上直播、上综艺,浩浩荡荡来了一出“真还传”。咱们今天的主人公和老罗有点类似,也是为了情怀而创业,结果留下了上千万排队申请退押金的用户,自己还成了“老赖”。他就是戴威,ofo小黄车的创始人。 说起ofo,就不能不提它背后闪亮的创业团队,为啥说它闪亮,因为成员一水儿的北大学生。创始人戴威,更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士,校学生会的主席,他父亲是一家国企的董事长、母亲是一名教师,家境优渥、学历背景漂亮,占全了,是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不过,就好像月亮不只有一面,戴威在一些人心中,也有一幅完全不一样的面孔,有人传言,他是官二代,靠“高考移民”和60分的加分才进了光华;平日里那是大手笔请客,请几十人看王力宏的演唱会,酒店、飞机安排得妥妥帖帖,靠着几十万的贿赂才当选了学生会主席;还有,选导师的时候,也是靠家庭关系运作,才成为厉以宁教授门下的弟子。 这些传言又是怎么来的呢?一封2012年的举报信。这件事后来闹到什么地步呢?北京大学纪检部门介入了,举报人出来澄清,说这个信真不是我写的,是别人冒名顶替,估计是又嫉妒戴威,又跟我有仇。反正公开来讲,这事就算过去了,也没影响后来戴威继续支教保研。 事情的真真假假,咱们这些看客肯定说不清楚。不管是人红是非多,还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总之,ofo的创始人戴威,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在校大学生。 还在北大读书期间,戴威就和他的同学们就做过不少创业尝试,开过校内咖啡馆,做过骑行旅游项目,但都没成。直到这群骑行爱好者,联想起自己频繁丢自行车的经历,才产生了做共享单车的念头。 自行车被偷,这样的糟心事儿,相信各位都经历过,特别是大学生。大学里头最多的,一个是学生,一个就是自行车,教学楼、宿舍楼,底下密密麻麻的全是车,上的U型锁又大同小异,特别容易遭贼惦记。北大也是一样,学生里头还流传着一个段子,说自行车丢了别着急,去隔壁清华逛逛,说不定能找回来。你还别说,策划咱这个当代大败局系列的lydia同学,曾经就是这样,在北大丢了自行车,去隔壁清华找到了。偷车贼就是这样,这儿偷的卖到那儿,那儿偷的卖到这儿,默默地给咱中国高校Top2之间的交流,做了大贡献呢。 所以,戴威和他的小伙伴们当时都觉得,共享单车这个点子,能解决同学们的痛点,市场需求很大。那还等什么?开干呗。于是2014年,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一年,ofo成立了,年底就从他那个唯猎资本的北大师兄那里,拿到了100万元的投资。 2015年6月,ofo推出了共享计划,在北大组织了2000辆共享单车。它的口号是“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 2.被市场推着走
- 3.小聪明与大事业
- 4.投资人的棋局
- 5.技术才是根本
- 6.输得漂亮是本事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Tracy,金融学和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热爱读书持续思考的独立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014年,戴威成立ofo,不仅带来了街头巷尾的小黄车,更引发了共享经济的热潮。这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北京大学校学生会主席标签加身的别人家的孩子,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品牌和概念的从无到有,行至巅峰却又戛然坠落的全过程。从别人家的孩子到“老赖”,败局就像一场闪电,快而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