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声剧(3)
艺术家算什么?不过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虚伪,到处都是虚伪!
- 上一集我们说到,克利斯朵夫在年少时期,就经历了几段不幸的爱情,初恋弥娜,精神的恋人萨皮纳,以及肉体的恋人阿达,每一段感情都激发了克利斯朵夫创作音乐的热情,也让他的音乐技巧越来越成熟。但是,每一段恋情都以无可挽回的决裂或者分离告终,这也让克利斯朵夫一次又一次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幸运的是,克利斯朵夫内心的艺术激情,并没有就此熄灭。不久之后,蓬勃的艺术灵感在他心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另一种更粗犷也更强劲的力量,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作为一个在莱茵河畔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尊重和崇拜的一切,看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东西,他发现了艺术的虚伪。
克利斯朵夫(鲁阳):
艺术。什么是艺术?我以前学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虚伪。到处都是虚伪!所有的艺术,所有的民族,都有他们虚伪的地方!真诚存在吗?不。人怎么可能是真诚的?谎言才是人的粮食。因为人的精神实在是太脆弱了,没办法承担真相的力量。宗教、道德、哲学、政治、诗人还有艺术家,都是炮制谎言的好手。尤其是德国人,我们就是最最虚伪的民族。太可笑了。
门德尔松?他只有过分的忧郁和惺惺作态的幻想,他的音乐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李斯特?这个贵族气的教士,马戏班子里的驯兽师,又是古典派又是江湖气,最喜欢干的就是卖弄技巧,真让人讨厌!舒伯特?他的音乐里只有那些多愁善感的情绪,一点思想内容都没有。音乐的大宗师巴赫?在我听来,他的音乐里也全是老学究的唠叨,人们都说他是见过上帝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里有神性,哦真的吗?就算真的有,他音乐里的神也是干巴巴的,简直就是老太婆的调子,啰啰嗦嗦的让人心烦。
唉,只有贝多芬,他的音乐或许比不上巴赫伟大,可他的作品是最富有人性的,充满强大的生命力量,这才是音乐真正应该有的东西,力量!生命的力量!
可是我们这些虚伪的德国人到底在做什么呢?音乐是心灵的镜子,德国的音乐完全暴露了这个民族的弱点,摇摆不定,婆婆妈妈,没有坦白和真挚的情感,充满矫揉造作的理想主义,实在是太虚伪了!
旁白(雪坤):
少年的狂放和傲慢完全占据了克利斯朵夫的心灵,他对德国艺术的批判不再停留在心里,在公开的场合里,他也绝不收敛自己的言行。有一次,在市立音乐厅的音乐会上,他突然无法忍受观众的虚伪做派,当众露出轻蔑的神色,批评台下装腔作势的人们。
克利斯朵夫(鲁阳):
啧啧,连这种音乐你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你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是音乐?还是说,你们在这里只是为了表现你们所谓的音乐品味,什么都没听明白,就知道跟着其他人鼓掌喝彩,呵,附庸风雅,庸俗至极!
旁白(雪坤):
在一次歌剧表演的时候,克利斯朵夫忍俊不禁,在台下狂笑不止,大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
克利斯朵夫(鲁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这个?这算什么呀?这个能在舞台上表演?哈哈哈哈哈哈哈,实在是太逗了!你们这些傻瓜,难道是猴子吗?竟然还能看着他们表演?太蠢了,真的是太蠢了,你们这群人,哈哈哈哈哈哈……
观众甲(良辰):
你是什么人?竟然说这种话!
观众乙(良辰):
你这个狂徒,完全不尊重艺术!
观众丙(良辰):
这家伙好像是克拉夫脱?就是那个音乐家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天啊,他竟然是这个样子?
观众甲(良辰):
他也配当个音乐家?这个混蛋,满嘴浑话,没有体统,滚出去!
观众甲乙丙(良辰):
滚出去!滚出去!滚出去!……
克利斯朵夫(鲁阳):
好好好,我走就是,你们好自为之,留在这个虚伪的地方,好好欣赏虚伪的艺术吧!再见啦,亲爱的傻瓜们!
旁白(雪坤):
除了肆意批评音乐会上的表演者和观众,克里斯朵夫还不罢休,他回到家还给一些艺术杂志写评论,毫无顾忌地嘲讽现在正当流行的音乐家,语言犀利,完全不顾及任何事情。就这样,克利斯朵夫几乎得罪了所有人。
直到这一天,城里来了一个法国戏班子,上演的剧目是《哈姆雷特》。
克利斯朵夫(鲁阳):
法国戏班子?这有什么好看的?那些流里流气的法国人能有什么艺术?法国是有一些滑稽的喜剧还行,除此之外就是咖啡馆音乐会里那些嗡嗡嗡的小调,一点意思都没有。不过这场戏是《哈姆雷特》,哦,法国人实在是不行,可是莎士比亚很好!他在我心里就跟贝多芬一样,他是个天才!就冲着莎士比亚,我还是去看一下吧!
旁白(雪坤):
在售票处,克利斯朵夫看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她穿着黑衣服,个头小小的,长得非常秀气。票已经卖完了,她正带着艳羡的神色看着那些进到剧场里的人。
克利斯朵夫(鲁阳):
小姐,你没买到票吗?
黑衣女子(雪坤):
是的,没有,先生。
克利斯朵夫(鲁阳):
听你的口音,似乎是外国人?
黑衣女子(雪坤):
是的,先生。
克利斯朵夫(鲁阳):
哪国人?
黑衣女子(雪坤):
法国人。
克利斯朵夫(鲁阳):
法国人?真想不到!
黑衣女子(雪坤):
怎么了,您怎么这么惊讶?
克利斯朵夫(鲁阳):
哦,你看起来不像个法国人。你是这样的……严肃,认真。
黑衣女子(雪坤):
很多法国人也像我这样……
克利斯朵夫(鲁阳):
哦,对了,我这里有张多出来的票,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送给你。
黑衣女子(雪坤):
这怎么好意思呢?先生,谢谢您的好意。
克利斯朵夫(鲁阳):
没关系。你没买到票,我刚好有多出来的票,咱们一起进去正好。
黑衣女子(雪坤):
可是……
克利斯朵夫(鲁阳):
别可是了,走吧!
黑衣女子(雪坤):
哦,那非常感谢。
旁白(雪坤):
克利斯朵夫在城里也是个名人了,这会儿他竟然带着一个陌生女子来看戏,所有人都开始打量他们。为了避免尴尬,克利斯朵夫尽量和这个姑娘保持距离。可是,这个姑娘已经窘迫不已,她正襟危坐,羞得连头都不敢扭一下,甚至心中暗暗后悔自己接受了这个邀请。不过对于这个慷慨大方的好心人,她始终是心怀感激的。
开场以后,克利斯朵夫的注意力就不在这个姑娘身上了。一开始,克利斯朵夫带着轻蔑的眼神,看着那些法国演员浮夸的造型和表演,一切都跟他预料中的粗俗场景一样。直到扮演奥菲利亚的女演员出场,克利斯朵夫不觉眼前一亮。
-
2.在法国,一定有我所期待的艺术
-
3.艺术家算什么?不过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29-1944.12.30),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用音乐写小说”的文学家。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Elino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个天才音乐家,会如何度过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呢?希望,理想,激情,痛苦,磨难,爱情,友情,革命,挫折,流亡,隐居……他经历了太多普通人不曾经历过的狂喜,也遭受了太多普通人无法承受的苦难。
可是他的生命之火从未熄灭,因为他的生命就是艺术本身,艺术就是他的一切。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生,是他的艺术才华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世间的挫折不会打倒他,肉体的病痛、衰老和腐朽也不会阻挠他。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是靠思想的内容;乃是靠那道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
一个人最重要的责任,是使生活显得可爱,对别人也显得可爱。
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诚的心。别去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只去想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甚至有关道德的理论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
可怜的是不能生产的人,在世界上孤零零的,流离失所,眼看着枯萎憔悴的肉体与内心的黑暗,从来没有冒出一朵生命的火焰!可怜的是自知不能生产的灵魂,不像开满了春花的树一般满载着生命与爱情的!社会尽管给他光荣与幸福,也只是点缀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勇敢啊!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和我们一同哭泣的时候,就值得我们为了生命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