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疫苗,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
- 要说2021年医药行业什么最受关注,毫无疑问,肯定是新冠疫苗。像美国的莫德纳公司,咱们中国的康希诺生物,自从疫情以来,股价那是连涨七倍,可以说,大家对新冠疫苗的渴望直接反映在了疫苗公司的股价上。可是,如果研发出来的疫苗没有效果,那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今天这一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2018年的假疫苗事件。 在进入故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疫苗是什么?疫苗对我们的社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还是拿我们最关心的新冠疫苗来说吧,它可能是被削弱或者消灭了活性的新冠病毒,也就是所谓的灭活疫苗;也可能是一种指导细胞进行特定活动的指令,也就是所谓的mRNA疫苗;还可能是一种无害的病毒,在进入人体以后可能激发细胞的特定活动,也就是所谓的载体疫苗。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疫苗,工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调整和训练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认识我们要对付的这种病毒,万一哪天我们被感染了,它就可以马上进行识别和对抗。这就像一个恐怖分子可能要来炸机场,警方预先在系统里面录入了他的指纹和人脸信息,如果恐怖分子真的来了,系统马上就能发出警报,然后特警们就能很快赶到现场,把这个恐怖分子给抓起来。 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发现用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从而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有效的疫苗。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像狂犬病、甲肝乙肝、小儿麻痹症、麻疹风疹腮腺炎……这些在以前无药可治的传染病,都被研发出了相应的疫苗,成了可以预防的疾病。也就是从那时起,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急性的传染病不再是头号杀手,取而代之的是像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这样的慢性病。 可以说,疫苗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最核心的手段,为我们的身体,也为整个社会建起了一道免疫的屏障。像当了父母的听众朋友们就会知道,孩子刚刚出生,24小时以内就要打“两苗”,之后更是隔三差五地就要去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打各种疫苗,帮孩子建立起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力。接种的记录全记在预防接种证,也就是“绿本本”上面。而且这个绿本本可得收好、不能乱丢,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都得拿出来作为预防接种的证明。 那咱们兜兜转转说了那么一大堆,其实无非就是想说明一点:疫苗实在是太重要了。疫苗的生产和供应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活动。对个人来说,它事关健康,乃至生死;对社会来说,更是事关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如果这么重要的疫苗,产生了造假行为,那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可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长生生物,偏偏就坏了良心。
- 2.改制:国企经理人上位实控人
- 3.上市:万众瞩目的明星白马股
- 4.退市:重大违法强退第一股
- 5.回扣:假疫苗横行的敲门砖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疫苗,为我们的身体建起一道免疫的屏障。但失效的疫苗,却让人在自以为安全的错觉中,不设防地暴露在风险面前。2018年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不仅让一家三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灰飞烟灭,更引发了人们对整个疫苗行业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