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自由平等的美国为何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监禁和种族歧视
-
提起美国,咱们会想到什么呢? 花花绿绿的让人两眼冒光的美元?好莱坞的俊男靓妹?还是当下好戏连台的美国总统大选?嘿,提到这美国总统大选,八成有人就会开始羡慕了,瞧瞧,美国真是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天堂啊,人人都可以投票选自己心中的议员、州长乃至总统,什么黄人白人黑人,只要你有能耐,都可以通过民众投票,像黑人奥巴马那样当上总统。
当然了,这么想也没错,基本符合事实,但是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新型种族歧视》,将为您掀开美国自由民主平等外表下,不那么阳光的一面。到底怎么不美好不阳光呢?您听我慢慢说。
有研究表明,在美国的许多地方,黑人经常会莫名其妙地被警察拦下来盘查,但如果是白人呢?基本就不大可能。可能你会惊呼,不会吧,这都21世纪了呢,歧视黑人,不至于吧?但您还真别不信,等会儿我会告诉您,在美国所谓的“毒品战争”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警察和司法系统,是如何导致大规模的监禁出现的。
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从1876年至1965年,美国有一种叫做“吉姆·克劳法”的法律,干啥的呢?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比方说,一些公共设施都必须严格按照人种的不同隔离使用,公共厕所都分白人使用的和黑人使用的。今天我们再来回顾历史,这部法律对非裔美国人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无数美国黑人因此而沦为不折不扣的二等公民。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非裔美国人掀起了多次民权运动之后,《吉姆·克劳法》终于被废止,那么最后呢,这些民权运动就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您一定不敢相信,本书作者说,今天,另一种大规模、制度化的种族歧视正在美国上演,与历史上的“吉姆·克劳法”惊人的相似,简直就是如出一辙。作者甚至呼吁,在今天的美国,展开另一场民权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这一次的战斗并不是为了给自己争取进入高校或其它公共机构的资格,而是要将那些数百万、因小额毒品犯罪而遭受不公刑罚的非裔美国人从监狱中解救出来。
此外,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向我们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里根政府到底是怎么从打击可卡因中获益的;为什么说美国社会对毒贩子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说美国人摆脱种族歧视时机已经到了。
-
-
2.对黑人的大规模监禁始于里根政府的“毒品战争”
-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实实在在的数据,你一定会瞠目结舌。第一个,直到今天,美国依然保持着世界上最高的监禁率,几乎是德国监禁率的8倍。第二个,从1980年到2000年,美国监狱被囚禁的人数,从30万人猛增到200万,而且,绝大多数被囚禁的都是有色人种。
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进了监狱呢?这还要从1982年里根政府宣布搞“毒品战争”开始说起。起初,大家都认为这行动是一次“毒品战争”,而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它与种族主义脱不了关系。在当时,这场毒品“战争”来得有点出人意料,只有2%的美国人认为,非法毒品交易是当时美国社会最紧迫的政治问题,而里根政府惊人就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
那里根政府为什么还要发动这场所谓的“毒品战争”呢?下面就听我慢慢给您分析!这场战争跟当时居住在美国乡村的贫穷白人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穷白人十分仇视黑人的民权运动,而且他们还对里根的法律政策表示支持。于是,里根政府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宣传运动,同时,还向禁毒执法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不仅是政府,就连当时的很多企业家也都慷慨解囊积极支持这项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到1991年,在短短十年间,美国缉毒局,也就是那个DEA,为解决非法毒品交易的支出,从3300万美元飙升至14亿20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毒品战争”发动时,即便是里根政党内的保守派,也对这场运动持怀疑态度,但是,到了1985年,当可卡因开始席卷贫穷的黑人社区,随后便爆发了一系列重大暴力犯罪和吸毒案件,自此局面就开始变化了,准确地说,毒品泛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犯罪,给里根政府发起“毒品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借口。
相应的,美国缉毒局这时候也快马加鞭,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新的”吸毒问题上。很快,媒体也见风使舵,各种饱含种族偏见的文章见报,连篇累牍地报道有关黑人的“吸毒妓女”、“毒瘾少年”事件,刺激着大众的眼球和想象力。
-
-
3.在毒品案件中,黑人和拉丁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
从这场“毒品战争”一开始,美国监狱的囚犯数量就噌噌猛增,而且,尽管社会上毒品的使用量在逐渐下降,但是,与毒品有关的犯罪判决,却迎来了爆炸性的增长。明明吸毒的人越来越少,为何跟毒品有关的案子还越判越多呢?您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今天,美国监狱的囚犯总数达到了230万,监狱中大部分囚犯差不多都是黑色人种或者棕色人种,而他们大都是因为涉毒而锒铛入狱。这一数据真是惊人,即便是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国家,比如伊朗、俄罗斯,也没有像美国这样监禁了如此多的少数民族。这么说您可能不够直观,打个比方,假如你是一个住在华盛顿的年轻黑人,那么,你这一辈子就有75%的可能性会在监狱里度过一段时间。
当然,我们中有很多人相信,即使不考虑种族原因,有些人也会因为其他某些原因而坐牢。那照这样推测,是不是说,如果黑人因为毒品犯罪而坐牢的数量比白人要多,那也只能说明黑人触犯美国的禁毒法相对来说更频繁一些?也就是说,黑人比白人使用、销售毒品可能性更高?
但真相却往往令人震惊。研究发现,每个种族的人使用和销售毒品的几率其实呢都差不多,但是白人,特别是年轻的白人,相比其它种族来说,更容易卷入毒品犯罪。换句话说,虽然毒贩和吸毒者大多数是白人,但被关押在美国监狱的毒品犯人,却有四分之三是黑人或拉美裔的。
这儿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我们去思考:虽然监狱里的囚犯数量在最近几十年里已经翻了两番,但美国社会的犯罪率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听到这,你没觉得好奇吗?这暴涨的囚犯数量怎么来的?
-
-
4.功能失调的美国司法系统,对于大规模监禁的出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听完刚才那些,可能有的朋友就忍不住想问了,美国的法律不是主张公正平等么,这美国司法系统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啊?那些不公正的判决为什么还会接二连三发生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咱们首先要了解美国对毒品违法行为的最低量刑,保证会让你大吃一惊。
比如说,在联邦法院,第一次毒品犯罪的标准量刑是五到十年的监禁。相比之下,在其它发达国家,同样的犯罪,量刑却只有六个月,甚至在某些国家根本不会被判监禁。这些惩罚性措施,已经被写入律法几十年了。例如,在1982年,一个成年人被指控意图出售超过九盎司的大麻,结果,他就被判处40年有期徒刑。更疯狂的是,美国最高法院竟然维持这一判决。
在这个失衡的法律体系中,执法部门扮演了关键角色。整体看来,警方权力很大,但却不受任何监管和约束。比如说,警察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形迹可疑,那么他就有权拦下来搜查,假如警察在搜查中发现某人非法持有毒品,那么就可以将其带回警局并进行登记。
实际上,大部分这样的拦路搜查最终并未进入诉讼程序,而是通过辩诉协议得到解决,其实也就是说在法院开庭之前,控诉方的检察官和被告的代表律师进行协商,其中被告表示认罪或者说即使不认罪但是也不会进行辩解,以便获取撤销指控或者从宽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犯罪,嫌疑人也会认罪,以获得较宽厚的处罚。
那些不愿意进行辩诉交易的人,就必须走诉讼程序,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通常还需要支付天价的律师费用,再者可能被判处更严厉刑罚。到这里你就能理解那些无辜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委屈认罪了。据估计,每5名美国犯人中,就有2个并非真的有罪,但他们之所以认罪,只是为了避免进入诉讼程序。
-
-
5.警方根据毒品执法特性锁定吸毒人员范围,但往往带有无意识的种族偏见
-
很多人认为美国人现如今生活在一个“后种族主义”的时代,而且,美国的执法也不带有任何种族主义色彩。然而,大多数的警察,虽说并不一定就是所谓的种族主义者,但问题是,为什么警察的执法结果会带有如此多的种族偏见呢?
虽然要完全证明这一点并不是一件什么简单的事儿,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会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他们的种族歧视倾向,而且,有时候这种倾向可能是在无意间透漏出来的。据另外一项研究发现,种族刻板效应往往会使人带有无意识的认知偏见,而且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
举个例子,在1995年有一项调查,参与者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一个吸毒者的模样。你能向我描述一下这个人吗” ?结果则令人非常吃惊,因为将近95%的受试者,把他们心目中的吸毒者描述成了一个黑种人。但是实际数据却和此次实验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调查发现,1995年的吸毒者中,黑人只占了15%。
那么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包括执法部门,都或多或少带有无意识的种族偏见。因此,警方应该加更积极主动推进毒品执法的公正性,否则,这种带有种族偏见的执法将会更加普遍。
通常情况下,每一场犯罪活动,都会有一个受害者,受害者会试图去寻求警察的帮助。但是,毒品犯罪通常没有受害者。这是因为毒贩和毒品买家双方的行为都是非法的,所以即使中间出现什么岔子,他们也不会去求助警察。所以,警察的缉毒工作必须要有策略性,因为即便是警察也不能说啥事也不干,专门跑到大街上,遇到一个人就拦下来进行盘查,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早期,当毒品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泛滥之时,就出现了新闻媒体大肆报道“黑色瘾君子”的事件,因此,我们就不难猜出,黑人会容易成为执法目标。一切迹象都表明,对于毒品犯罪,警察会更加关注黑人。
-
-
6.即使刑满释放,犯人出狱后仍要面临制度性歧视
-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看到的,不管是美国的刑事司法还是说禁毒执法系统,在毒品犯罪的查处上,都或多或少带有种族偏见,这样一来,监狱里在押黑人囚犯中,含冤入狱的黑人往往比真正有罪的囚犯还要多。听起来就有点毛骨悚然吧!
但不公正可不仅仅就只有这些。犯人被释放之后,他们仍将面临一些高度歧视性的规定。例如,在2008年,6000多人从美国监狱中释放出来,但根据法律规定,他们无法享受公共住房政策,更无法申请联邦食品券救济计划,就连私人业主和雇主也会歧视有前科的人呢。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在大多数的求职或房屋租赁申请表里,申请者必须填写自己是否有过犯罪记录。那么刚刚刑满释放的罪犯,根本就无法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这样看来有,有前科的人想要洗心革面重新立足,也是相当困难的。不仅在生存渠道受限制,就连政治权利也被剥夺。比如说曾经被判处重罪的公民甚至没有投票权。此外,任何犯罪的假释或缓刑,都要受到警察极端严格的监视,并且可以被随时留置盘查。
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在 “毒品战争”中,那些有前科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在年轻时候吸食了少量的毒品被判重罪。例如,对芝加哥的库克县展开的一项研究表明,72%的案件与毒品有关,而70%的毒品案件被判了重罪。
总之,由于社会上存在如此多的高度限制性法律政策,毒品罪犯重返社会的机会微乎其微。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这些刚刚被释放的罪犯来说,监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容身之所,因为除了犯罪,他们别无他选。
美国司法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调查进行的六个月里,大约有30%的被释放囚犯会重新被逮捕。但是短短3年之后,这个数字攀升到了68%。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多数时候,这些新的逮捕行动往往都是由于轻微的犯罪,例如毒品或财产犯罪。
-
-
7.对黑人的大规模监禁是与种族隔离时代相类似的新型社会控制
-
前面我们所介绍的这些情况会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个概念,那就是“二等公民”。非裔美国人正在遭受着制度性的压迫,而他们现在的遭遇与奴隶制时代,以及“吉姆·克劳法”时期非裔美国人的遭遇都非常相似。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这两种体系崩塌之后,社会虽然迎来了短暂的自由时期,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陷入了迷茫状态。为了保障对社会的控制,最终一种新的种族等级体系重新被建立起来。
随着奴隶制被废止,以及“吉姆·克劳法”的颁布,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出现分裂。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迫使“吉姆·克劳法”被废止,但随着“毒品战争”的爆发,另外一种新的种族歧视制度,最终新的“吉姆·克劳法”又“死灰复燃”。
但是,你可能就会纳闷儿,像这样的压迫政策怎么可能会持续存在呢?那么究竟谁能从中获益呢?
与“吉姆·克劳法”类似,这一新的压迫制度也是由白人精英创造的,其实他们正是利用了白人工薪阶层的焦虑和种族仇恨,来为他们的政治利益服务。白人政治精英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所谓的危险“异类”身上,也就是非裔美国人的身上,这样他们就可以把选民的注意力从其他紧迫的政治问题上分散开来。
因此,就像在种族隔离时期,保守派政治家会通过颁布大量的法律来压制黑人,并以此作为竞争手段,在“毒品战争”时期,政客们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他们鼓吹着要“严厉打击罪犯”。这种立场吸引了许多贫穷白人的选票。但是面对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
-
8.抵抗带有种族偏见的监禁,关键在于提高反抗意识
-
现如今,这种大规模的监禁不仅带有带有种族偏见,而且具有制度性的特点,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又现实的问题。那么,我们又能做出那些努力呢?
有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是,种族歧视这个问题在美国社会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在一夜之间解决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但是,不管怎样,对于美国人来说,仍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
为此,有些人就提出,整个社会要大胆地讨论种族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以前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种族歧视的观念,所以也就不愿意开口谈论这个话题。但是要想排除种族歧视观念,前提是,人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应该竭力杜绝族歧视生存的土壤。政府和社会组织本身也是出于好意,提出了“无种族歧视”的原则,但是,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压力下,人们只能假装自己没有种族歧视,那么要想找出问题的根源就更难了,也就是说想要消除人们无意识的种族歧视观念更是难上加难。
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白人,都不太习惯去谈论种族问题。还有一项调查显示,有些白人甚至完全避开和黑人交谈的机会,因为他们害怕说一些不恰当话冒犯了黑人,给自己惹来麻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会有人会公开谈论种族的问题,那么政治家们是否正在利用种族仇恨来谋求自身的利益,大家也不会去在意。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黑人社区应该采取更多的行动,比如说对于带有种族偏见的大规模监禁,黑人更应该提高意识来反抗这种现象。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需要转移注意力,远离那些高调的政策主张,比如平权法案,也就是在就业或者教育中对妇女、黑人和少数民族成员等受歧视的社会人群提供均等机会的计划。当前社会的关注点还不平衡,我们谈论了太多有有关制度和社会角色中的种族正义事件,但是对贫穷和社会压迫的问题却闭口不谈。
好了,关于这本《新型种族歧视》咱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书是一本了解美国当下社会的窗口,也是充分认识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好素材,对于美国人来说,它是正视自我的一面镜子。
不管是黑人也好白人也好,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只有有意识地根除咱们潜意识里的种族偏见、地域偏见,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自由民主最繁荣富强的国家,但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监禁率最高的国家,囚犯总数高达230万人,且绝大多数在押犯人为有色人种。在本书作者看来,今天的美国,一场大规模、制度化的种族歧视正在悄然上演。
《新型种族歧视》系统地揭示了美国当代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在今天,这一个骇人听闻的制度性歧视,使得非裔美国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监禁。在一个表面上消除了种族歧视的司法体系下,所谓的“毒品战争”从司法判决的角度延续了这种无意识的种族偏见。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即便是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国家,比如伊朗、俄罗斯,也没有像美国这样监禁了如此多的少数民族。
● 在美国联邦法院,第一次毒品犯罪的标准量刑是五到十年的监禁。相比之下,在其它发达国家,同样的犯罪,量刑却只有六个月,甚至在某些国家根本不会被判监禁。
● 在早期,当毒品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泛滥之时,就出现了新闻媒体大肆报道“黑色瘾君子”的事件,因此,我们就不难猜出,黑人会容易成为执法目标。
● 由于社会上存在如此多的高度限制性法律政策,毒品罪犯重返社会的机会微乎其微。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这些刚刚被释放的罪犯来说,监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容身之所,因为除了犯罪,他们别无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