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狠无赖毛大杀人逃窜
- 今天咱们继续给大家说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断案名篇《胭脂》。 各位,上回咱们说到毛大走错了地儿,来到了卞老爹的屋外,对着屋里是一通调戏之词。这卞老爹一听是火冒三丈,拿着菜刀就追出来了。毛大惊慌失措中有门不跑却要翻墙,可还没上墙就被卞老爹给揪住不放。这毛大是气急败坏,直接反身过来,二人开始抢夺菜刀。 话说这毛大急红了眼,抬起右脚就朝那卞老爹肚子踹去,霎时间,卞老爹稍微松了下劲儿。就在这个当口,毛大立马就夺刀在手。此时的毛大大脑是一片空白,那手直接不由自主的就往卞老爹头上砍。转眼间就把这卞老爹砍得是脑袋开花,脑浆迸裂,血肉横飞,直接倒地上了。这毛大吓坏了,赶紧把刀一扔,慌不择路的飞身上墙而去。 话说这胭脂这两天病刚刚见好,听见大半夜外面大呼小叫的,赶紧点上蜡烛,穿好衣服,出来看看。她和她娘举着蜡烛一照,这卞老爹已经死透了。一群邻居听见动静,也都三三两两的举着蜡烛过来看个究竟。一群人把院子照了一遍,发现墙角还有胭脂的那只绣花鞋。不用说,这肯定是刚才毛大翻墙时落下的。胭脂她娘看到这绣花鞋,先是目瞪口呆,继而就嚎啕大哭起来:“天吶!胭脂!你这个前世的冤家,坑的你爹都被你那奸夫给砍死了!” 胭脂一下是难过、懊恼、悔恨一起涌上心头。她只得把这事件的前因后果跟她娘细说了一通。说的时候,这胭脂还不好意思出卖她的女闺蜜,把王氏的事儿直接全给抹了,就说是鄂生自己找上门来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知县老爷就升了大堂:下令拘捕鄂秋隼。
-
2.呆秀才鄂生屈打成招
- 话说这鄂秀才平时性格就羞涩内向、沉默寡言,看见人多就头晕,照现在的话说那是有点儿轻微社交恐惧症。而且抛开性格不说,您想,这鄂秀才才十九岁,肯定赶不上那些老渣男,一个个跟二皮脸似的油嘴滑舌。今儿个这官差把他突然提到大堂上,而且还是杀人的罪过儿,他不更害怕了?等上了大堂,鄂秀才连句囫囵话都说不清楚,表达意见全靠抖。知县据此认定,你看他那样儿,鄂秋隼就是罪犯! 各位,您要是看过古代公案小说您就知道,那时候好些案子究竟谁是罪犯,只能靠审理者的小聪明和察言观色来辨别。这老爷们心里一戴上了有色眼镜,那任凭什么解释,什么证据,那都没用了。只见知县吩咐左右,先给鄂秋隼上枷锁,实在不行就大刑伺候。 话说这鄂秀才从小细皮嫩肉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每天男士面霜抹着,哪儿经过这棍棒加大枷呀?每次鄂秋隼到了堂上跟胭脂对质,这胭脂都对着他辱骂不休。鄂秋隼啥反应?整个一结巴加呆子,您想啊,他从小左一个小红花,右一个你真棒,还是头一次听人家这么骂他,连反应都反应不过来,都没听明白人家在说什么。每次都是胭脂那边儿骂,他在这边儿瞠目结舌、理屈词穷,“这这这”支支吾吾,跟被人捏住了喉咙一样。这么一来,他的罪名更坐实了:杀人者抵命,即刻斩首。
-
3.伪能人吴公判错凶手
- 各位,也是老天不让鄂秋隼领盒饭,咱们这位倒霉的鄂秀才就在被斩之前时来运转,迎来了他的福星:济南府的吴南岱。这吴公一看,凭直觉就觉得这鄂生是被冤枉的。为什么?因为鄂生长得就是一副受压迫受迫害的样儿。各位,您瞅瞅,没有科技革命,这判案都这么随性。大家戴着有色眼镜,判案跟咱们挑西瓜似的,全凭直觉:您要是喜欢书生,您就觉得天底下这书生都是好人;您要是为商人打抱不平,您就觉得这天底下商人都是受压迫受迫害的群体。 咱们言归正传。这吴公把鄂秋隼叫到大堂后面的屋子里,拿出茶水咖啡、糖果瓜子儿,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明察秋毫的吃瓜群众形象:“你不要紧张,我是什么人呢?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凶手了。你给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社交恐惧症的人,你要是跟他娓娓道来,他这原地爆炸的大脑又能捋清楚了。这鄂生就把他所知道的事儿,其实啊也没多少,前前后后那么一说。吴公一看,人家鄂秀才那天晚上正在攻读四书五经,读这个的人怎么可能那么没素质去杀人呢?吴公恍然大悟。我说神马来着?所有的弱鸡书生都是无辜哒! 话说这吴公送走了鄂秋隼,开庭前又自个儿琢磨了三四天。三四天以后,吴公先审问那胭脂:“你跟那鄂秋隼立下海誓山盟之后,有人知道吗?” 胭脂说:“没人知道啊,天知地知我知他知。” “那你遇到鄂生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别人?” “没有。” 问到这里,吴公才把鄂秋隼召到堂上,这鄂秋隼想了一阵,说:“我想起来了!我前不久曾经过她们家门前来着,当时我好像就见过这个女人。哦,对,还有我以前的邻居王氏,她们俩都站在大门口说话来着。男女授受不亲,我就直接回避了,没跟她们讲话。” 吴公大怒,对胭脂说:“你刚才不说没有任何人在场吗?现在怎么又多出来一个人?”说罢,就吩咐左右大刑伺候。胭脂吓坏了,说:“我……是,当时是有邻居王氏在场,但这件事儿跟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呀,我提她干嘛呀?” 吴公随即停止审讯,下令拘捕王氏。王氏被押解到案以后,吴公怕她们串供,就先不让她跟胭脂见面,单独审问王氏:“你说说,你觉得杀卞牛医的是谁呀?” 这王氏哪儿知道呀:“老爷,我真不知道啊。”吴公故意恶狠狠地说:“哟,真当塑料姐妹花儿靠得住呢?刚才过堂,胭脂已经主动交代过了,杀她爹的事儿你全都知道,是你们合谋的!你呀,最好麻利儿给我说实话,要不然等我翻了脸你不会有好果子吃。”这王氏一听,啥?这什么渣女闺蜜呀?我就当个媒婆儿还当出这么大罪过儿来了? “老爷,我可是比那窦娥还冤枉啊,那个贱人她自己暗恋帅哥,有我什么事儿呀?是,我是撺掇他们约会来着,可那是调戏青少年儿童,嘴上过过年,闹着玩儿的。您想啊,她那奸夫欲火焚身去她家约会,难不成还会专门来告诉我?” 这吴公一听,嚯,你还戏弄胭脂来着?“行,那你给我把你们之间那些戏谑之词说说。” 话说王氏就在大堂上详细的把前因后果复述了一通。吴公这时才将胭脂带上堂来,一拍惊堂木,大怒说道:“胭脂,你说王氏不知情,为什么她自己招认说她曾经撮合过你们呀?”胭脂听了这话,知道瞒不下去了:“老爷,我坑自己的亲爹被人砍死,实在没脸再连累他人了。” 这吴公听罢,又转向王氏:“那你戏弄了她以后,你告诉别人了吗?” “没有呀,老爷。我老公这两天出门做生意去了,我自己在家,跟谁说呀?” 吴公冷笑道:“你骗弱智儿童呢?你们这些人,戏弄人家还不都是为了刷存在感?不都是嘲笑人家痴呆蠢萌,你们自己全宇宙皮肤最水嫩、智商最机灵嘛。你要是事后不对着别人炫,你的人生还不失去了意义?你要是不说,我可就不客气了。” 说罢,又要下令对王氏用夹棍。这王氏一看夹棍早蔫儿了,赶紧说:“我……我想起来了,我就跟宿介说了一嘴来着。” 吴公一听,呵呵,又出来一个。行,拘捕宿介。话说这宿介来了还是老一套,假装一脸呆萌,说了一堆子曰诗云高大上的话。这吴公是勃然大怒:“哼!你们一个个儿的都少给我来这套。你这种招妓的贱男人,还说的跟道德模范似的?”又下令大刑伺候,这宿介也是秒怂:“老爷,别别别,我想着去找胭脂占便宜是真,可自从她那绣花鞋丢了,我自己都吓掉了魂儿,从此可再也没敢去过,我真的不知道谁杀了人呀!” 吴公又是一声冷笑:“能翻墙进去非礼别人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你小子少给明镜高悬的本大人在这儿装葱。”旋即下令,对那宿介是严刑拷打,这宿介最后就给屈打成招了:“好好好,我说,我说,全是我干的,只要大爷不打让我跳楼我都干。你们也别问了,要是再问,我自己说的我都不信。”
-
4.真精英施公昭雪冤案
- 各位,这案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案了。大堂上瞬间上上下下一大波彩虹屁袭来:“吴大人,您真是当代包公!吴青天!您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人类良心,天地精英。” 这吴公就被一群彩虹屁爱好者前呼后拥的请去聚餐了。那倒霉催的宿介,就等着秋后处斩,一群人喊完大快人心后吃人血馒头了。 可是您可别小瞧那宿介,好像故事讲到这儿他就一单纯的猥琐男。实际上呢,人家可是东国名士,在这齐鲁大地上那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话说这东国名人宿介即将问斩这一消息,瞬间就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顿时啊,就对这案件的办理形成了压力。宿介急中生智,现在全山东谁最厉害?那要属学使施公施闰章。各位,您要是对蒲松龄的身世有所了解,您就知道,这施闰章可以说是蒲松龄人生的一道光,那是他少年辉煌记忆的提携者和见证人,他的老恩师。在您高光时刻跟您情投意合的大佬,您肯定不惜赞美之词,这都是人之常情。这蒲松龄洋洋洒洒的巨文,也可以算作是给人家施闰章写的同人小说,把自己的偶像写的那是威武堂堂、明察秋毫。 咱们言归正传哈。这施公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他肯定不会因为你是一猥琐男就二话不说直接把你给咔嚓了。宿介认定施公是他最后的指望,就给自己写了个鸣冤之词,写得那是凄凄惨惨戚戚,声泪俱下。 果然,这施公接到这状子,就拿着宿介的供词下了班在家反复琢磨。过了几天,施公上报院司,此案重新开审。 一上来,施公就问宿介:“你记不记得,你那绣花鞋大概丢哪儿了?” 宿介说:“大人,我忘了。不过……我记得我敲王氏家门的时候,好像还在我袖子里来着。” 施公又问王氏:“你除了宿介,还有几个渣男跟你是相好啊?” 王氏一听,一脸委屈:“大人,瞧您说的,我就这一个相好。其实,我是个贞洁烈女,就连这个相好也是个意外。” 施公冷笑一声:“少在那儿骗傻子,这绿了一大群人的男男女女几时能专爱一个?” 王氏说:“大人,您听我解释。我跟这宿介,从小那是青梅竹马,所以推也推不掉。后来,我敢对着大堂上的桌子发誓,我保证没有别的男朋友了。” 施公一拍惊堂木:“还不从实招来?” 这王氏一看躲不过去,说:“哎呀……其实……有个毛大,他是个二皮脸,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每次都贼心不死来撩我,每次都被我拒了。” 施公又问:“那你老公出门这几天,还有别人来过吗?” 王氏说:“有,有张三,李四,王五,真没别人了。” 施公冷笑一声:“呵呵,这还少啊?来人,全给我拘了。” 话说到了第二天,施公就把这群人一齐抓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让他们墙边上蹲成一排。施公说:“我告诉你们,真相只有一个。既然你们都不承认,那也不要紧,我不知道鬼神可认识你们。你们大人我黑白阴阳道通吃,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你们一会儿蹲着谁也不许动,鬼神就会给你们背上写字儿,抓出凶手。” 过了一会儿,施公把他们带到堂上仔细观察,就见那毛大手上黑了嘛漆的,背上也黑了嘛漆的。这施公一拍惊堂木:“就是你了!” 各位,原来这施公把煤灰涂在了墙上,那毛大做贼心虚,生怕鬼神往他身上写字儿,开始是拼命后背贴着墙。到了快出去的时候,墙是贴不住了,赶紧又拿手挡住后背,所以毛大手上、背上都有煤灰。 这施闰章本来就怀疑毛大,现在更坐实了。话说至此,案件已经水落石出,该写判词了。这蒲松龄还让他老恩师施闰章在这小说里秀了一把文采,写了个超长的骈文判词,咱就不重复了。大体呢,就是判定:那名士宿介虽然也是倒霉催的,但也有他的活该之处,所以就滚回家老实待着,别再出来惹事儿了。毛大呢,那不用问,即刻斩首。胭脂嘛,要不干脆你就跟鄂秋隼明媒正娶的结婚得了! 各位,话说胭脂、鄂秋隼两人之间原本还有点儿小尴尬,可现在是施闰章大人点的婚,那还不得欢天喜地呀。于是,这鄂生胭脂就结为伉俪,白头到老,这故事以大团圆收尾。 各位看官,这就是《胭脂》的故事。说完了这故事,我想跟您说说这古代的公案小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嗨,公案小说还不简单,那不就是古代的侦探小说嘛!其实呀,这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跟咱们现代那些侦探小说,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呀,什么松本清张啊,写的一点儿也不一样。您要是寄希望通过看公案小说来了解复杂的刑侦手段、严密的推理过程,那您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 您看啊,这《胭脂》一文对于案件的侦查过程和推理环节的描写是少之又少,有些写的就像闹着玩似的,动不动就是上家伙,再不呢就是付诸鬼神。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公案小说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对精确描写案件的推理过程啦、指证凶手啦这些内容都不怎么感兴趣。所以,这古代公案小说,那清官判案不是遇到妖风阵阵,就是鬼神指引,再不就是冤魂托梦,就感觉判案如同儿戏。 那可能您要问了:这公案小说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描绘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作者意不在判案,而是希望通过这公案小说之“眼”,从某个非常极端的侧面来展现社会的面貌。这一点儿,倒有点儿像咱们现在的法制文学,落脚点是这案件背后的深层诱因,并借以反思社会的不足之处,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蒲松龄的这篇公案小说,自然也不例外,描绘的就是清初山东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另外呢,前面咱们也说了,蒲松龄除了希望借助公案小说描写明清时期社会生活,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赞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师施闰章。这文章最后啊,蒲松龄借用“异史氏”之言举了一个例子,说当年有一个名士参加科举考试,把题目写跑题了。等他发现,已经来不及改了,就在文章后面写了一篇写跑题的自我陈述,结果施闰章是大加赞赏,以为这考生“题目虽差,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大家都知道,这蒲松龄一生不第,他感念于施闰章在科场上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学子的殷殷厚意,就在小说中把施闰章塑造成一个爱惜人才的官员形象。在《胭脂》这个故事里,那宿介身为名士而蒙冤,是施闰章救了他的命,这里面都是蒲松龄对施闰章爱惜人才的感念。 最后呢,蒲松龄的《胭脂》是《聊斋志异》里的名篇,结构上也非常特别。别的公案小说,好多可能就是什么人最开始被糊涂官乱判一气导致蒙冤,之后千辛万苦碰到一清官大老爷,至此案情真相大白、成功昭雪。这篇小说不一样,这篇是采取了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来突出这施闰章明察秋毫。先是一群糊涂官儿,把那鄂秋隼直接当凶手抓了;之后,出来了个济南府吴公,刚开始呢,这吴公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为他就是业界良心了。可是呢,始是终非,这吴公把那似是而非的宿介直接给当成了凶手;最后,众星拱月,才托出了一脸正气的施闰章。施闰章不但明察秋毫,而且还成人之美,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呀,跟那古代汉大赋的写法有点儿像,曲终而奏雅,始乱而终正。先写点儿不堪入目的,最后才逐渐写到那高大上的。蒲松龄这样的写法呢,也让这个故事变得千回百折,曲折生动,让他的偶像施闰章的形象更加高大威严。 好了,今天咱们就给大家讲到这儿,下期节目还会更加精彩,咱们下一讲给大家说说《聊斋志异》中非常具有海洋气息和魔幻色彩的故事《罗刹海市》。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蒲松龄,生于明末,卒于康熙年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穷困潦倒,著作丰富,除《聊斋志异》外,留下诗、词、文共计千余篇,并著有《日用俗字》、《药祟书》、《农桑经》等科普读物。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雨辰,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中国文言小说最后的高峰。全书分为十二卷,近五百篇。有山东特产的鬼怪传奇,也有原装进口的佛经教义;有热烈浪漫的人狐恋曲,也有魔幻现实的人事纠葛;有偷桃种梨的道法,也有穿墙通天的仙术;有痴情、苦情、悲情、绝情、柔情,不出情理之外;也有仁、义、孝、友、谅,常在人伦之中。
真可谓:鬼怪狐仙,说尽人间不平事;如梦如幻,庄列班马孤愤书。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吾愿读书之士,览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濡音。
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寤耳。可哀也夫!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