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文城
这部暌违八年的全新长篇,是不是余华的雪耻之作呢?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不再甘于被命运挤压的小人物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文城》。
对于余华这个名字,中国读者都不会陌生。20世纪80年代中叶,余华凭借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首次登上文坛,他冷酷的叙述风格和尖锐的观察视角,迅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成为了中国先锋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家之一。
之后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余华先后推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一系列优秀的长篇作品。尤其是《活着》,书中的男主人公福贵,不断失去亲人,命运悲惨,在每一位读者心里都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与伤痛。
也是从那以后,底层民众对命运无力的抗击和凝视,成了余华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
但是,这一主题却在《第七天》时,出现了一个中断。在《第七天》这部小说里,余华用荒诞的文风,将无数夸张的新闻事件串联在了一起。虽仍有不幸的命运,但遍地只剩琐碎的事实,虽尚存悲悯的关照,但全文难寻深沉的凝视。
于是,读者们对《第七天》毁誉参半,有人说余华背弃了他的创作理想,不借助出色的想象力完成小说创作,而是偷起懒来,从新闻事件的视角去点评社会现实。有人则认为,这是余华在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创新,是他与之前写作风格的一次道别。
不管怎么说,在《第七天》后,余华沉寂了长达八年,在很多人以为昔日的余华早已消失的时候,《文城》却出现了。
《文城》里的余华,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他曾经让读者喜爱的文风和叙事方式,又原封不动地回来了,依旧在描述被命运反复碾压的小人物,也依旧是之前疏离又冷静的语调。而陌生的是,《文城》里的主人公们,不再像他之前塑造的角色们那样,甘于被命运挤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反抗色彩,每个人也都向不堪的命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抗争。
所以,这部暌违八年的全新长篇《文城》,是不是余华的雪耻之作呢?他笔下的这些人物,是如何反抗命运的捉弄呢?站起来反抗的小人物们,又到底能不能得到命运的青睐呢?
接下来,就请跟随我的声音,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
2.第一位不带有任何原罪的主人公
-
3.少见的温情
-
4.一个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
5.尽力而不悔,一部不悲伤的悲剧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余华,中国先锋小说代表作家,擅长以冷酷的笔调描写底层人民的不幸与挣扎。其作品曾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因为故事中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事实,博得了数代人的喜爱。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一字,大学中文系教师,着力于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多年前,父母双亡的孤苦青年林祥福,遇见了自己此生的挚爱小美。小美为他洗衣做饭、织布缝衣,还生下了一个明眸皓齿的漂亮丫头。原以为从此生活便是一妻一女日升月落,可小美却突然没了踪影,不愿错过此生良缘的林祥福,只得带着女儿走上了漫漫一生的寻妻路……
《文城》是余华暌违八年的全新长篇,依旧是描述被命运反复碾压的小人物,也依旧是之前疏离又冷静的语调。但《文城》里的主人公们,不再像他之前塑造的角色们那样,甘于被命运挤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反抗色彩,每个人也都向不堪的命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抗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林祥福决定回到溪镇,女儿需要母亲,他需要小美,他相信阿强所说的文城就是溪镇,虽然不知道他们此刻身在何处,他心想他们总有一天会回到溪镇,他将在溪镇日复一日等待小美的出现。
这命啊,都是前世就定好的。
林祥福眼睛湿润了,木船在宽阔的水面上远去的时候,林祥福感到陈永良一家其实已是自己的亲人。
死去的林祥福仍然站立,浑身捆绑,仿佛山崖的神态,尖刀还插在左耳那里,他的头微微偏向左侧。他微张着嘴巴眯缝着眼睛像是在微笑,生命之光熄灭时,他临终之眼看见了女儿,林百家襟上缀着橙色的班花在中西女塾的走廊上向他走来。
他们停下棺材板车,停在小美和阿强的墓碑旁边。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