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大汉王朝.18
西汉首富,为何走上反政府反人民的不归路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吴王刘濞其人其事
- 上一回说到,汉景帝登基之后,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开始了厉行削藩,一时间,舆论汹汹,诸侯王们是人人自危。
汉景帝的削藩,一开始只是针对几个中小诸侯。但谁都知道,这些其实都只是试探,朝廷的终极目标,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吴王刘濞。说起来,这位老兄都出场好多次了,但我们竟然还没有给他来个正式介绍,实在是不应该。
刘濞,男,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跟汉文帝同辈,但年纪要大上十多岁。按史书记载,刘濞的老爹刘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十足的傻憨憨,啥也不会。即便后来当上了王爷,那也顶多是个有钱的憨憨。但刘濞呢,跟他爹却是两个路数,悍勇且很有野心。
刚刚20岁,刘濞就成为一名骑兵将领,跟随刘邦征讨叛乱的英布,不仅作战英勇,而且战功赫赫。摆平英布,刘邦一看,得有个新王爷镇守东南地区呀,还得是个狠人,因为这地方曾是项羽的地盘,而且当地民风彪悍,不服管束。想去想来,刘邦觉得,最合适人选有且仅有刘濞。论年纪,刘濞二十出头;论勇猛,他能打;论亲疏关系,亲侄子。就这么着,刘濞被封为吴王,共统辖三个郡、五十三座城池。
当时的郡有大有小,小的相当于今天地级市,大的则能囊括一个省。刘濞的三个郡,大概是丹阳郡、会稽郡和豫章郡,都是省一级别的大郡,大致包括今天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南部,以及浙江大部,福建、江西两个省,外加一个上海市。整个东南地区几乎都在他手里,就问你吓不吓人吧。
关于刘濞受封吴王,还有一个小插曲。《史记》写道,刘邦册封刘濞之后,又把他召来仔细看了看面相,觉得这小子脑后有反骨,就有点后悔,叹了一口气:“你他妈的是一脸反相啊。”
不过封都封了,刘邦也不好意思反悔,就拍着刘濞的背说:“汉朝建立五十年之后,东南地区有人造反,是不是就你小子?我们是一家人,你可千万不要有什么想法!”刘濞连忙跪下:“臣不敢!”
后来刘濞发动叛乱,还真的就是汉朝建立五十年之后,有人就据此认为,刘邦这是先知先觉,早早就预测出刘濞心怀不轨,提醒后人对他多加防范。但在良辰看来,这个说法也太不靠谱了:难道刘邦当上皇帝后,还开发出预测能力,变成个神棍了?而且吧,如果刘邦真的知道刘濞将来会造反,他直接撤销任命不就行了嘛,还需要丢给后代子孙来解决吗?至于觉得不好意思,我的天,老流氓刘邦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所以说,刘邦任命刘濞为吴王,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刘濞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他不仅镇住了东南一带,还把吴国治理的有模有样。
因为史书的渲染,在后世人看来,刘濞就是个叛乱分子,但你不得不承认,此人也确实是个治国能手,还不是一般的能。到了吴国之后,刘濞先是利用东南地区靠海的优势,煮海水制盐,并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工程基础上,继续开挖京杭大运河的前身“邗沟”,将盐输出到全国各地。同时,又利用江西储量巨大的铜矿,铸造货币。
在古代,制盐就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刘濞自己还能造钱呢。手握这两大财源,刘濞自然是富甲天下,非常非常有钱。
发财之后,刘濞就开始在吴国境内劝课农桑,发展农业,并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老百姓不用交税,刘濞还给他们发补贴;如果老百姓要去服徭役,政府会直接出钱替他买断。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福利型社会了。
除此之外,刘濞每年都要去地方上拜访贤能之人,并下基层给百姓们送温暖,塑造亲民形象。虽是这里面有很多政治作秀的成分,但有一说一,刘濞也的的确确给了百姓很多好处,百姓对他也是实打实地拥护。还有一点:后来江南的经济得以冠绝天下,也是从他这里正式起步的。这也算是刘濞最大的历史贡献了。
对百姓有爱,对历史有功,对中央朝廷呢?那就只是威胁了。事实上,随着自己实力的日益壮大,刘濞也越来越清楚,他跟朝廷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第三种结局了。
-
2.东南的密谋
-
3.七国之乱爆发
-
4.叛军的进攻路线
-
5.长安的“应对”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