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Vol.38|黑暗、暴力、血腥的杀猪骗局,曾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下)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黑暗、暴力、血腥的杀猪骗局,曾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下)
- 你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雪坤,午夜十分,翻开一本好书,陪你度过这喧嚣时代的每一个夜晚。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中国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神木》。上一回,我们讲到唐朝阳和宋金明合伙杀死元清平,又假装是元清平的家属,诈骗了窑主一笔抚恤金。随后,二人就将元清平火化,火化前,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全家福。等处理完元清平的骨灰和相片后,两人就各种回家过年了。回家后的宋金明会遇到什么事呢?特意提到的相片,在后面又有什么作用呢?一起来听听。
宋金明的真名叫做赵上河,做他这一行的,没人会用真名,就像他也不知道搭档唐朝阳的真名一样。快过年了,他也回家了,见到村里人跟他打招呼,他有些紧张,脸色发白。当他看到女儿和儿子跑过来,头上的汗冒得更夸张。两孩子帮他拿行李,他的心也在孩子的声音中逐渐地踏实了。
他给孩子和妻子都买了礼物。妻子虽然心疼钱,但还是很高兴。这时,隔壁的赵大嫂过来了,她问赵上河有没有遇到她丈夫。她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年初时也是背着铺盖卷出去打工。这一问,让赵上河的心里咯噔一下:赵大嫂的男人怕不是也被人敲死在矿井了吧?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随便安慰了几句,“也许过几天就回来了”。
晚上,赵上河从铺盖卷里拿出用脏手绢包着的钱,这捆钱比他前两次带回的还要厚一些。妻子很惊讶,念叨着说:“他们都说这几年挣钱难,你怎么挣这么多?你不会是……”赵上河突然生气了,骂了起来,说自己在外面辛苦挣钱,回来还要遭到妻子的质疑。骂着骂着他就哭了,妻子也哭了。两人搂在一起,赵上河心里暗暗意识到,这种事不能再做了。
很快就到正月十五了,赵大嫂的男人还是没有回来。她来找赵上河,她知道赵上河每年往家里挣这么多钱,她想让儿子跟着他一起出去打工,顺便也打听打听男人的下落。赵上河坚决不同意,说小孩就应该继续读书,说着,他还拿了点钱给赵大嫂,说是给小孩读书用。
外出打工的人像潮水一样,流向各个车站。赵上河在家里焦躁又烦闷,妻子想让他别再外出挣钱了,他不做回答,只是胡乱地对妻子发脾气。最终,他还是趁着夜色,偷偷地跑到了约定碰面的车站。唐朝阳已经在车站等着他了,这次他们又有了新的名字,唐朝阳改名为张敦厚,赵上河化名为王明君。两人又像捕猎的狮子一样,盯着车站上的行人。
这次轮到张敦厚负责把目标给钓过来。他在两个落单的打工者身边转了圈,最后领回了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比赵大嫂的儿子大不了两岁,神情有些沮丧,一副心事沉沉的样子。王明君不大满意,弄个孩子算怎么回事。但张敦厚以为这是他们的一贯的做法,他让那孩子认王明君做亲叔叔。王明君明白,不把这个孩子带去,张敦厚是不会罢休的。
去往矿场的火车上,王明君了解到,这个孩子叫元凤鸣,他父亲八个月前外出打工,过年都没回家。母亲在家着急,每晚都哭。妹妹还在读书,他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现在只想赚点钱,补贴家用,同时打听父亲的下落。
“中国那么大,你爹怕是不好找啊。”王明君说,“不过你现在是我亲侄子,以后你就叫王风,风筝的风。”
到了矿场,这次由王明君与窑主交涉。窑主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注重安全问题,每次下窑前,他都要求工人戴好安全帽,对着高台上供奉的窑神烧香跪拜。安全帽和敬神的香和纸都需要个人购买,王风没钱,王明君都帮他买了。
到了晚上,他们下到窑底,王风的心提到嗓子眼,他紧跟在王明君身后,浑身冒汗。地面上还偶尔飘着雪花,到了窑底,温度比夏天还高。煤虽然没燃烧,但散发出来的热量,带着亿万年煤炭生成时那种沼泽的气息、腐败植物的气息,和溽热的气息,一股股地散发开来,把人身上的水分一点点地烘出来。加上王风还穿着毛衣绒裤,热得他汗如雨下。
王明君让他把衣服都脱了,跟他们一样光着身子。王风害羞,不愿将裤子也脱下来。其他人笑着打趣他。王明君说:“各位师傅,这是我侄子,请大家多担待。”王风跟着王明君在幽暗的巷道里走,头顶的岩石凸起,王风没注意到,撞了上去,疼得直哭。王明君又是心疼又是训骂他,而张敦厚拿着铁镐,站在王风后面,对着他的脑袋比划着。
到了工作面,王明君让王风学着刨煤。王风战战兢兢地走过去,拿起铁镐刨向煤壁,震得他手腕发麻,却不见煤块落下。汗水把他的裤子都弄湿了,汗水也流进他眼泪,咸涩得让他睁不开眼。他又刨了几下,碎煤哗啦地落在他的安全帽上,他以为煤窑要塌了,把铁镐一扔,叫着跑了出去。王明君喊住了他,骂他是不是男人,不是就赶紧滚回家去。
第一天下窑,王风没挖到一块煤。当他从窑底上来时,疲倦中望着太阳刚刚升起的地面,觉得一切都很亲切。洗完澡,吃完早饭,所有人都入睡了。王风睡得很沉,当他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他的两位叔叔也醒了,两人神情凝重。
王风拉过挎包,拿出课本,翻出一张相片,出神地看着相片,眼里噙着泪水。王明君坐了过来,拿过相片一看,皱起眉来,然后对着王风和相片看了几遍,神情紧张地转向张敦厚。
“这个是我爹……”王风说。
“知道,这个相片我见过。”王明君说,“我是说这就在咱老家照的。”
张敦厚也看了相片,然后转向王明君,没有说话。王明君说这个相片太小了,他找人把相片放大一点。说着就拿起相片走了出去,临走前还特意撞了一下张敦厚。
两人走到一条山沟里,王明君有些焦虑:“谁能想到这小子就是上次那人的儿子,现在把他做掉,那他家不就绝后了吗?”
“那又如何,我只认生意,不认人。”张敦厚说。两人争吵了一会后,张敦厚抢过相片,把相片撕碎,扔在地上,踩了几脚,又用碎土把相片都盖住。
第二天下窑,王风挖到一块蛤蜊大的煤块,上面还印着一片树叶。煤在他老家那边被人称为神木,他要把这块带有树叶化石的神木带回家给妹妹看。下午,他睡醒后,就给家里写信,信上说他还没找到父亲,但遇到了两位好心的叔叔,也找到了工作。他关心母亲的身体,要妹妹好好读书,等发了工资就会寄钱回去。最后他说他会继续打听父亲的下落,等有钱了就去贴个寻人启事。
王明君把他的信要了过去,说帮他寄,但到了山沟里,这封信又被张敦厚撕碎了。张敦厚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了,应该快点将王风敲死在窑底。但王明君不大同意,两人又争论了起来,王明君说,这孩子好不容易来人世一回,连女人的手都没摸过就死了,太亏了。张敦厚说那就带他摸一回就好了。
他们连哄带骗,半是安慰半是训斥地把王风带到一家发廊,王风紧张别扭地跟着一个女人走进房间,出来时瘪着嘴,望见王明君就抱着他哭了起来。王明君吓了一跳,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随即神情凄凄地安慰起来。
王风已经学会了刨煤,他对着煤壁用力刨去,全然不顾身后的事。张敦厚一再地催促王明君动手,只要铁镐挥下,事情就完成了。但王明君一次次地拖延。张敦厚急不可耐,自己拿起铁镐站到王风后面,就在他举起铁镐时,王明君大喊了一句:“王风,注意顶板。”
王风躲开了,张敦厚放下铁镐,气得脸色发红,他拉着王明君往另一边走去,王风想跟着过来,但被斥退了。两人争吵了一会,决定做个假顶,用木棍支撑着,待王风走进去,撤掉木棍,造成真正的事故。
张敦厚没有帮忙制作假顶,反而在一旁讥讽王明君。这让王明君很恼火,他做好假顶,站在顶下,张敦厚拿铁镐对准木棍,只要他一敲掉木棍,王明君就没有生还的可能。王明君跳出来,用铁镐去阻止张敦厚,结果铁镐的镐尖碰到张敦厚的头部,鲜血一下子喷了出来。这出乎两人的意料。张敦厚睁大眼睛,想要质问王明君,他的手紧紧抱着王明君的腿,想把他拖到假顶下。
王明君挣扎着想要跳出来,他向王风喊道:“王风,你爹就是被他打死的,快来帮忙。”
王风吓得哭了起来,呆呆地看着他们扭打在一起。这时,那支木棍倒下了,两人都被埋在石碓里。
窑主了解了事实后,给了王风一点路费就把他打发走了,王风背着书包和铺盖卷,望着茫茫的荒路,想回家,又不知道家在哪里。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内容。在矿场上,杀人,伪造成安全事故,再假装以亲属身份诈取抚恤金,这种行为被称为“打点子”或“杀猪仔”。这种行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到了90年代末,最为猖獗,逐渐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参与人数众多的黑暗产业。例如1998年,江苏省破获一起重大杀人案件,由数十人组成的团伙,以这种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杀死了29人,骗取抚恤金57万元。即便到了2011年,这种犯罪行为依旧存在。
故事中,被杀的人是陌生的落单的打工者,但在现实中,那些被杀的人可以是老乡、工友,也可以是叔侄、兄弟。将亲人当猪仔杀死,即安全又高效,杀人者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亲属身份向矿方索赔。
世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除了太阳就是人心。为了利益,把酒言欢的朋友,卸下面具后,可能就是各种妖魔鬼怪。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听完之后,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路上读书,您的音频图书馆,我是雪坤,我们下一期再会。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刘庆邦,中国作家,河南省沈丘县人,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写作主题,一半是煤矿,一半是乡土,是中国“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关注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和人性的裂变,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其著作有长篇小说《断层》、《高高的河堤》、《落英》;中短篇小说集《神木》、《心疼初恋》;散文集《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川明,不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两个以谋财害命为生的人,他们诱骗老实巴交的打工者到矿场打工,将其杀死,然后伪装成安全事故,再向矿主诈取抚恤金。他们这样谋害了元清平后,又刚好诱骗到了元清平的儿子,就在两人打算故技重施时,发生了意外,结果双双毙命。
这篇小说于2002年曾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后改编成电影《盲井》,并获得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第5届法国亚洲电影节奖。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钓人和钓鱼的情形有相似的地方,你把钓饵上好了,投放了,就要稳坐钓鱼台,耐心等待,目标自会慢慢上钩。你若急于求成,频频地把钓饵往目标嘴里送,很有可能会把目标吓跑。
赌咒是笨人才用的办法。笨人没办法让别人相信他,只有采取精神自残的赌咒作践自己。
窑底是沉闷的,充满着让人昏昏欲睡的腐朽的死亡气息,人一来到这里,像服用了某种麻醉剂一样,杀人者和被杀者都变得有些麻木。不像在地面的光天化日之下,杀一个人轻易就被渲染成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