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童年·有声剧(剧终)
死太简单了,难的是想办法活下去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外公老糊涂了,所以才变得这么小气
- 旁白(雪坤):
在上一集里我们说到,阿列克谢的妈妈为了反抗外公的婚事安排,在家门口大闹了一场,随后匆忙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小伙子,并离开了家。妈妈再次离开后,阿列克谢非常难过,开始思考如何在人世间独自一人生活。与此同时,外公因为投资不当破产,为了给改嫁的妈妈提供嫁妆,逼不得已卖掉了漂亮的大房子,带着一家人搬到了一个死胡同的地下室里。在那个寒酸的新家里,一出滑稽的戏码,正在上演……
阿列克谢独白(雪坤):
搬到新家后,外公和外婆分家了。不过,很好笑的是,他们还是在一起生活,只是分了东西。外公把那些餐具全部分给了外婆,家里值钱的物件则全部归他自己。我呢,外公说我是小拖油瓶,自然归外婆了。
平时,我们还是在一起吃饭,只不过轮流负责买菜。比如头天由外婆掏钱,第二天就归外公买。每次轮到外公出钱,家里就吃得很差,外婆买肉都挑好的,外公只会选没人要的部分,什么肝啊,肺啦,肚子肠子什么的。哦,还有喝茶,家里只有一把茶壶,所以喝茶还是在一起。不过,他们各自买茶叶,喝的时候就各自抓一点儿。外公每次都说外婆抓得不一样多……
外公(刘学):
慢着!你刚刚放了多少茶叶?
你看看,你买的茶叶比我的碎,泡茶的时候,你的茶叶要多放一些。你看我买的,叶片大,耐泡,得少放一些!
外婆(刘红玉):
行了行了,依你的。
外公(刘学):
倒,倒,得倒满!知道吗,两杯要一样浓,一样多!
外婆(刘红玉):
好好好……
外公(刘学):
啊,我今天又要到了一笔钱。来,给你瞧瞧。
外婆(刘红玉):
又跑到老友同行那里哭穷,利用别人对你的尊敬……
外公(刘学):
哼,要是你去要,一分钱都要不到!
外婆(刘红玉):
是是是,我要不到。最后一杯了,还要喝吗?
外公(刘学):
喝,喝它个一干二净!
阿列克谢内心独白(雪坤):
外公现在真的变成吝啬鬼了,这让我很不舒服。不过,外婆只是觉得外公这些把戏很好笑而已。她说,外公老糊涂了,所以才变得这么小气。外婆还让我别担心,她可以挣钱养活咱们祖孙俩。
我呢,担心倒是不担心,自从我能独立搭建小窝后,我就长大了,我开始相信自己能像个大人一样养活自己。所以,那段时间,我每天背一个麻袋,到街上捡破烂卖钱,牛骨头、破布、废纸和钉子,全部都是能卖钱的宝贝。运气好的话,一周能卖上三十五戈比。每次外婆接到我的钱,总是赶紧塞进裙子的口袋里,像是收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礼物。
外婆(刘红玉):
谢谢你啦,我的心肝宝贝!谁说我们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看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阿列克谢内心独白(雪坤):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捡破烂赚钱是很辛苦,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在街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还认识好几个朋友:科斯特罗马高高瘦瘦的,眼睛又黑又大,他没有爸爸妈妈;雅兹是个扁鼻子,平时不怎么说话,他爸爸是替人家挖墓和守墓的;丘尔卡是我们一伙人中年纪最大的,头脑清楚,办事公正,特别喜欢打拳击……哦,还有维亚希尔,是我们的和事佬,他总是笑嘻嘻的,还喜欢管自己的妈妈叫“我那莫尔多瓦女人”。
维亚希尔(鲁阳):
我跟你们说啊,昨天我那莫尔多瓦女人,又喝得烂醉回家了!她咣地一声推开门,一屁股坐在门栏上,然后开始唱起歌来……真像个老母鸡!真的,她就这样靠着门,唱着唱着,唱睡着了,门也没关,那个风啊,往屋子呼呼地灌,差点没把我冻死!我去拖她吧,我又拖不动。今早她酒醒了,我就问她为什么又醉得这么厉害,你们猜她说什么?
阿列克谢(雪坤):
说什么呀?
维亚希尔(鲁阳):
她说,‘你再忍忍,我活不长了!’
阿列克谢(雪坤):
也许是真的,她全身都浮肿了!你不觉得她很可怜吗?
维亚希尔(鲁阳):
当然了,她可是我的好妈妈啊!她是个好人,只是喝了太多酒……
我想好了,等我那莫尔多瓦女人不在了,我也要去上学。老师不收我,我就给他跪下来。学完后,我要去给大主教当园丁,或者,去给沙皇本人效力!还有啊,我和你们说……
阿列克谢内心独白(雪坤):
我想,莫尔多瓦女人死后,也会被雅兹的爸爸埋在墓园里吧。我们这个镇的所有人死后,都是雅兹的爸爸埋的。
以前去雅兹他们家,他爸爸喜欢用压低的声音说一些恐怖的故事,比如谁的骨头被他家厨娘捡走了,哪个女人又被丈夫给揍死了,谁家的媳妇放火烧了全家……他仿佛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各家各户的大门,我们走了进去,看见了那些人怎么生活,怎么死去。我们在他的故事里,感觉到了某种严肃的重要的东西。
-
2.我恨这个房子,我恨这些工厂
-
3.我杀死继父,然后我也杀死自己
-
4.死太简单了,难的是想办法活下去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1936),苏俄文学奠基人,五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者。高尔基10岁时便开始独立生活,先后当过拾荒者、学徒、门卫、工人等,充分地体会了俄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加入俄国民粹党后,大量阅读了民粹党人和马克思的著作,从而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代表作有《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一字,大学中文系教师,着力于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每个故事里都有人遭受虐待和折磨,或者受别人挖苦、嘲弄和压迫。”
在父亲去世后,小阿列克谢跟随妈妈来到下诺夫哥罗德市,住进了外公外婆家里。乐观又善良的外婆,立刻成了小阿列克谢最好的朋友,而凶狠的外公和愚蠢的舅舅们,则成了他童年的噩梦。在这个地狱一般的家里,丈夫打妻子是传统,儿子打老子是常态,所有人都相互仇视,而仇恨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高尔基从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并描述了农奴社会瓦解之后,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开始资本主义进程的俄国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和关注。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在无穷无尽的工作日里,忧伤也是节目,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
怨恨是坚冰,天一暖和就会融化。
人们活着就得商量着办事,这是为人处世的最好办法,我们把这称为习惯,定出规矩,奉为法律。
官员就好比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一来,所有的法律都被他破坏了。
我们有许多虚有其表的东西,看上去是个人,但仔细一瞧——肚子里没有东西,整一个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