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寡头(下)
叶利钦连任的护航者,终成普京大帝的刀下鬼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国家资本主义:莫斯科人民的好市长?
- 在上一期里我们说到,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一批年轻的、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寡头已经成长起来了。
对于这时候的俄罗斯来说,要从社会主义转变成资本主义,有三种路径:像之前说过的、主持私有化的丘拜斯,他信奉的就是以市场为主的自由主义;像年轻的寡头们,信奉的是胜者为王的寡头主义;而在上一期里打了个酱油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他主张的则是第三条路,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说起来他和我们讲的这些寡头们早就是老熟人了。想当年戈尔巴乔夫刚刚提出合作社,负责监管的官员就是卢日科夫。之前讲到的斯莫伦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他们合作社的许可证也都是经卢日科夫的手批下来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卢日科夫和寡头们在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在他看来,他眼中的资本主义模式不能不受控制,必须得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就是他——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本人。
从某些方面来看,卢日科夫还真有这个自信的资本。看看莫斯科,1990年的时候还是一片灰暗、毫无生机,可在他的治理下,赌场有了,饭店有了,广告牌也立起来了;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一些办公楼的租金甚至比纽约和东京还要高。而要论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市中心那座宏伟的大教堂。当年,这座教堂可是花了44年、历经三代沙皇才建好,后来被斯大林下令炸毁。现在,卢日科夫只花了5年就重建了大教堂。
不过,莫斯科的城市虽然看起来体面了不少,穷人的日子却还是很糟糕,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就说重建大教堂这件事儿,很多的企业家和金融家都捐了款,可是与其说这种捐款是为了修大教堂,不如说是为了捧卢日科夫的面子。当然了,捐了款以后,也少不了权力赏赐的好处。
在这种以当权者为中心的模式下,卢日科夫就像是莫斯科的大家长,也成了“莫斯科市最大的企业家”。在重大的市政工程中,中心人物都是卢日科夫。在卢日科夫的王国里,不管是市场法还是土地法,统统都得靠边站。整个莫斯科就好像有一层又一层的保护伞,权力的顶峰自然就是卢日科夫。为此,他提倡的“国家资本主义”,也被有的人嘲讽说是“任人唯亲资本主义”。
不管别人怎么说,卢日科夫坚定地推行着他的主张。就像上一讲结尾讲到的,在雀山,他大骂那些年轻的寡头们在赌博,在搞投机,双方闹了个不欢而散。而对于丘拜斯的私有化道路,他更是一万个不认同。丘拜斯想的是先把资产分出去,然后让市场来决定谁是最有能力的资产主人;可是卢日科夫却坚决抵制,觉得资产的新主人必须得有能力,最好是由国家来确定,自由主义说起来很美好,就是太理想化,只会吸引到一批嗅觉灵敏的投机商。
固执的卢日科夫强烈抵制丘拜斯的私有化政策,后来还是叶利钦亲自出马、出面调停,把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计划单列市”,这才缓解了双方的矛盾。
不得不说,卢日科夫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在1995年,面对实实在在的困境,丘拜斯这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和寡头们狼狈为奸,筹划了一场“贷款换股份”的大戏。
-
2.青年改革派:市场理论没有想象中美好
-
3.财富拥抱权力:“贷款换股份”的大丑闻
-
4.团结力量大:叶利钦的盟友们
-
5.合久必分:与银行家开战
-
6.分久必合:金融危机来了
-
7.暮色降临:普京的铁腕手段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戴维·霍夫曼:1995年至2001年间出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作品《寡头》是记录俄罗斯寡头政治时期的里程碑之作。2010年出版的作品《死亡之手》曾获美国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Tracy,金融学和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热爱读书持续思考的独立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谈到如今的俄罗斯,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普京大帝。殊不知,当年普京的上台,离不开现在可能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苏联解体前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寡头们,从没名没钱没权的小人物,到企业大亨、政治精英。他们不仅富有,更有着操纵政治的巨大权力。他们为叶利钦连任保驾护航,助推普京从一个无人知晓的联邦安全局负责人,走上总统宝座,成为今天的普京大帝。
回头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成就了寡头们极具戏剧性的财富故事?这群寡头的成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从苏联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到如今的俄罗斯,这群人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没有任何书比这本《寡头》更值得一读。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灰色市场的买卖双方在官方的管理体制内各归其位。就连同一块足球场都可以同时举行两场球赛,一场合法一场灰色。
苏联体制下,一切有价值的事物都可以进行交易:地位、权力、法律以及违法权。
他们接手的这个国家所具有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根植于俄罗斯人对权威——粗暴地定义一下,从沙皇到人民委员——的屈服顺从。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私营金融团体的第一笔资本都是通过他们接近党和共青团所得到的特权或与俄罗斯政府部门的政治关系(裙带)得来的。
他的著作表明,资源的分配模式已经决定,生产者往往优于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短缺状态会始终存在。
别列佐夫斯基夸大了他们的经济势力,但他对他们的政治影响力的评价却非常正确。他们就寡头政治的定义达成一致——他们都是富有、强大的君王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