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大汉王朝.15
汉文帝,性别男,爱好男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刘家皇帝的祖传爱好
- 上一回我们说了汉文帝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他修改严刑峻法,用和平的方式搞外交,处处散发着宽仁气息,似乎再一次验证了汉文帝仁慈皇帝的形象。但是呢,人世间有一道颠簸不破的真理——人无完人。善恶兼具,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样子。作为帝王的汉文帝,有仁慈的一面,必然也有阴冷残酷的一面;有爱民如子、一心扑在江山社稷上的帝王面孔,也必然有面孔之下,无法搬上台面的小秘密。
这一回,我们就来扒一扒千古仁君汉文帝的私生活——汉文帝和他的男朋友们。好啦,本期话题并不适合少儿收听,请有孩子的父母戴上耳机,以及,考虑到本期内容有引起生理不适的画面,也请不要在吃饭前偷偷收听。
汉文帝喜欢男同学,这是史书上公开的秘密,也是他们老刘家祖传的爱好。从刘邦开始,汉朝皇帝身边至少有一位嬖臣。嬖臣是什么呢?就是帝王身边那种很得宠的近臣,又被称为弄臣,这种人通常没啥主流才能,德行也不咋地,却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本事——哄主子开心,想主子之所想、急主子之所急。除此之外,嬖臣与皇帝之间,往往还会发生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不可描述但在某些看来却是自然界正常现象的事情。比如啥啥啥,还有那啥啥啥,你们懂的。
皇帝喜欢嬖臣,其实也是人性的弱点的一种体现:谁不喜欢听好话呢?谁不喜欢被人夸呢?皇帝们每天操劳国家大事,聊的都是些枯燥乏味、还让人血压上蹿下跳的大事,在跟前晃悠的呢,不是一本正经的大臣们,就是情商堪忧、不懂说话艺术的粗野莽夫,认真听,心烦,不认真听,还骂你是昏君。哎,想想就憋屈,想想就要过劳死。因此,他们很需要身边有人给自己解解闷,很需要有人讲个段子啊、说个相声啥的,调剂调剂情绪嘛。就像你上班996,回到家之后,是不是也想打打游戏、刷刷剧、看看综艺一样,最好再来个AI全身按摩啥的?
刚才说了,喜欢嬖臣,是汉朝皇帝的祖传爱好。刘邦心水的男子、哦,也不能叫男子,他是个太监,名叫籍孺。他儿子汉惠帝喜欢的则叫闳孺。这两位都是靠颜值上位的,穿好看的衣服,涂脂抹粉,整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后来他们成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许多走正道办正事的文武大臣,有时候都不得不求着他们办事,搞的后来司马迁写到这一段时,都酸溜溜地叹道:“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意思是辛苦种田,不如遇到好年景,擅长当官,不如碰到好官运,负能量爆棚是不是?对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的官员来说,实在是心理破坏力太大了。
汉文帝身边走红的的嬖臣,都有谁呢?按史书记载,有三位,前两位都是宦官:一个叫赵同,一个叫北宫伯子。赵同能走红,是因为有特殊才能:擅长观星象、看风水。这个可以理解,假如你同事中有人对星座很有研究,不用说,一定会成为全公司最受欢迎的对象,哪怕他可能是个油腻大叔,还是会有很多妹子主动找他聊天。能看风水知未来,自然更能受到汉文帝的喜爱,但更多的是对他特殊才能的器重。
北宫伯子呢,没啥特殊才艺,主要是身为宦官,忠厚本分,人缘很好,暖男与贴心大叔的综合体,照顾汉文帝的日常很体贴入微。可是,就像班固说的,这两位宦官所得到的恩宠,在我们这一回的主角、第三位的邓通面前,根本就排不上号。
-
2.一个怪梦的启示
-
3.邓通的特长
-
4.低调的红人,也有大麻烦
-
5.金山银山,不如一座铜山
-
6.细思极恐的结局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