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绿房子
一家妓院的兴衰,象征了秘鲁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一座妓院,一片文明与野蛮的暧昧地带
-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代表作《绿房子》。
和《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一样,略萨是1960年代到70年代,“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这位秘鲁作家不仅创作小说,诗歌,剧本,参与制作电影和电视节目,还曾经在90年代加入秘鲁共产党,甚至参加过1990年秘鲁的总统大选,而且呼声非常高。不过,大家可能更多的是通过诺贝尔文学奖知道他的名字的,作为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略萨是继马尔克斯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拉美文学大爆炸”作家。
那么,略萨的作品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诺委会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略萨的小说创造了一幅社会权力结构的图景,用辛辣的笔触描绘个体在此权力结构之下的反抗与挫败。”
没错,《绿房子》也是这样一部无比辛辣的小说。但是,不得不说,《绿房子》还是一本十分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本书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两个字——难读。
至于难读的地方,在于略萨讲故事的方式相当离奇。《绿房子》涉及两个城镇长达三十年的历史,是20世纪初,秘鲁社会的一个缩影,但是略萨用时空交错的穿插手法,把5个各自独立又互相牵连的故事,用高度碎片化的方式,巧妙地穿插起来了。一方面,这让阅读变得极具挑战性,读者可能像看一部文字版的《盗梦空间》那样,只感到如坠云雾,毫无头绪。但另一方面,它也给人十分神奇的阅读体验和跳跃的时空感受,耐心的读者可以获得一种拼图游戏般的阅读乐趣。
不过要说明的是,虽然《绿房子》采用一种奇异又梦幻的方式讲故事,但它字里行间折射的都是秘鲁的真实历史和社会现实。
20世纪初,秘鲁已经是脱离西班牙殖民的独立国家,并且刚刚结束了和智利之间的领土战争,进入社会重建阶段。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转型时期,也是种种社会问题凸显的时期。小说的几个主人公,都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典型的边缘人角色,他们身上都隐含着一种文明与野蛮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中的绿房子,就象征了这种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暧昧地带。
所以,“绿房子”到底是什么呢?
绿房子是一个妓院的名字,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楼”。它位于秘鲁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城,是由外地人安塞尔莫在一块满是沙尘的荒地上凭空造起来的。它有着醒目的绿色外墙,因此人人都叫它绿房子。在20世纪初,它是皮乌拉城历史上第一座,也是几十年间唯一一座妓院。在皮乌拉的男人眼中,绿房子是他们的夜间游乐场,但在当地的妇女和神父眼中,绿房子无疑是个罪大恶极的地方。
前面说到,这本小说涉及两座城镇,除了绿房子所在的沙漠之城皮乌拉,另一个是哪里呢?那就是位于秘鲁森林地带的圣 玛利亚德聂瓦小镇。那么,绿房子是如何把这两个遥远的地区连接起来的呢?它又是如何串联起秘鲁社会与历史的不同方面的呢?下面,我们要从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说起,她就是鲍妮法西娅,一个身份特殊,身世凄惨的妓女。
-
2.既是饱受迫害的孤女,也是恶的妥协者
-
3.被诅咒的印第安人,游走于社会边缘
-
4.讽刺的爱情,可鄙的英雄
-
5.现代文明的“恶之花”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秘鲁作家,诗人,著有小说、剧本、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等,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主持广播及电视节目。代表作有《酒吧长谈》《城市与狗》《公羊的节日》等,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杜子,美国西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我们的眼前就是地狱。皮乌拉简直就是索多玛,就是蛾摩拉。”
20世纪初,秘鲁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城,凭空出现了一座“绿房子”。这是一个欢腾、轻浮、提供夜生活的妓院,聚集了一群身世各异的男男女女,串联起秘鲁社会三十年间的悲剧故事。这是一部亚马逊妓院的兴衰史,一部离奇的边缘人小说,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与原始落后状态的矛盾冲突,以及文明与野蛮的暧昧地带。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我们的眼前就是地狱。皮乌拉简直就是索多玛,就是蛾摩拉。
这些没良心的人,这么想要女人,想要夜生活的娱乐,最后上苍(按照加西亚神父的说法,是“魔鬼,万恶而狡猾的魔鬼”)终于满足了他们。就这样,欢腾,轻浮,提供夜生活的绿房子,就应运而生了。
是的,爱情是遮遮掩掩地到来的,起初仿佛是一种同情心,一种好奇,继而是那么一点怜悯之意,突然又是恐惧,不敢问个究竟。
也许真是绿房子招来了厄运,但是人们在这厄运中都得到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