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爆笑历史剧明朝那些事·番外篇57
忍把开清第一功,换得三等轻车都尉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松山城破,沦为俘虏
- 上一回说到,洪承畴率领大军,与皇太极决战松锦,因种种原因,最终惨败。兵败之后,洪承畴带两万残兵败将,躲进了松山城,被清军围困,几次突围都宣告失败,明朝的援军,也被清军击退。洪承畴跑又跑不掉,又无人救援,在松山一呆就是半年多。
半年之后,城内粮食耗尽,出现了人吃人的状况。洪承畴的手下、松山副将夏承德不愿坐以待毙,秘密充当内应,打开城门,引导清军入城。就这样,松山落入清军之手,洪承畴也成了清军的俘虏。
松山陷落的消息传回北京,大明朝廷如五雷轰顶。原因有仨:第一是十三万大军,明朝最后的精锐,几乎全部都葬送了,对未来的战事是极端不利。第二是松山战败,解围锦州的战略也就此失败,明朝在辽东的据点全部丢失,之后只能退守宁远,形势将会非常被动。第三嘛,就是有点难言之隐了:要是洪承畴没死,那可就麻烦大大滴来了,万一他活着,投降了,还为皇太极所用,那明朝可就危险了。
为什么呢?没别的,因为他洪承畴实在是太强了,以他的能量、他的聪明、他对明朝政治和军事的熟悉程度,简直就相当于一个超级武器落入敌人之手。
此刻,崇祯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之前他很看重、信任洪承畴,给他各种加官进爵,又让他统帅一国精锐,当然希望他没事儿了。但此刻若是洪承畴不死,这个核武器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那些日子,他既盼着听到洪承畴活着的消息,又盼着他死了的消息。
然而,当时的流言是满天飞,先是有一个士兵,自称是从松山城里逃出来的,说洪军门已在城破之日壮烈殉国了。接下来又有人说,洪军门被清军抓到了沈阳,终究不肯屈服,最后绝食而死。
听到这些个消息,崇祯是又悲又喜:悲的是洪承畴真的死了,喜的是洪承畴终于不用给自己带来威胁了。于是崇祯表示:洪承畴殉国了,而且是殉国级别最高的大臣,得给他好好操办丧事,一定要搞风光点。
为此,崇祯下令,在给洪承畴祭祀十六坛,也有说法是九坛。按明朝规定,这是王侯级别的祭祀大典,规格自然是非常高的。在祭祀的时候,崇祯还亲临现场,流下了不少热泪。
接下来,崇祯还亲自提笔,撰写《御制悼洪经略文》。在这篇祭文中,崇祯先是回顾了洪承畴戎马倥偬的一生,赞赏了他的赫赫战功。接下来,便是描(脑)述(补)他如何不屈殉国的。在祭文的最后,崇祯称赞洪承畴“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写这篇祭文的,崇祯显然是动了真感情的,这番话写的自然也是情真意切,既热烈又激动。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
2.洪承畴的投降
-
3.既优待又软禁
-
4.开清第一功
-
5.名节扫地,唾面自干
-
6.惨遭猜忌,郁闷退休
-
7.身后风云起,功名尘与土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