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爆笑历史剧明朝那些事·番外篇54
大明国运之战,后方猪队友坑死前线大将军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临危受命
- 上一回说到,洪承畴不负家族名望,20出头便高中进士;随后步步高升,在陕西官场这个人人落水的地方逆流而行,不到40岁便当上了明朝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并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朝廷倚重的大将。如果只看他的前半生,那就四个字:顺风顺水。
但是,在上一回结束的时候,我们提到,洪承畴一度把李自成赶进了大山沟里,眼看着就要彻底扑灭了,不料,却被人横插一杠子,让奄奄一息的农民军死里逃生,让大明朝永永远远地失去了平定叛乱的机会。
啥情况呢?其实之前也说过的: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多尔衮率领清军来了。
您发现了没?每每到了镇压农民军的关键时刻,清军就恰到好处地、掐着点儿似的,对明朝发起进攻,比如崇祯七年,清军第二次入塞,明朝廷不得不调兵北上,导致高迎祥、李自成等人逃出生天,到了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就差临门一脚了,历史又来了个Ctrl C+Ctrl V,这简直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李自成是不是跟皇太极私底下有啥联络啊?
当然了,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别说联络了,他们相互之间有没有听说过对方的存在,都很难说。然而历史就是这么诡异——皇太极的出兵就像围魏救赵一样,让农民军一次次死里逃生。而这,或许就像《明史》所说,大明朝是气数已尽。
好了,说回我们的故事。清军南下了,那么接下来的节奏,是不是洪承畴就要北上抗清了?从结局来看,确实如此,但从过程来看,一开始压根就不是他。当时,负责军事大局的是主持兵部的杨嗣昌,对,就是我们前两回说过的杨嗣昌。
杨嗣昌很擅长战略规划,是个人才。But,他这人吧,心眼太小,格局不行,大敌当前,居然搞起政治斗争,借机把跟他有矛盾的卢象升,推到了抗清前线。
关于卢象升,我们在正文中提过,他本是书生出身,但骁勇善战,一腔热血,是个难得的将才。本来让他出战也没毛病,问题是,杨嗣昌派他出战前,先是参了他一本,让他戴罪立功;随后既不给他足够的兵马,又不许别人接济他粮草;末了,杨嗣昌还谎报军情,把卢象升的兵马分走了三分之一。这让卢象升还打什么仗?最后是以寡击众,战死沙场,白白损失一员大将。
卢象升殉国后,清军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打到了山东,还没有收手的意思。崇祯无可奈何,只能下令暂停清剿农民军,调集洪承畴、孙传庭,以及各路精锐兵马,不管怎样,先把清军打退了,再料理农民军的烂摊子。
当时洪承畴正在商洛山围堵李自成,形势一片大好。眼瞅着李自成要么被动饿死,要么主动变成野人,除此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生选项。谁能想到,崇祯突然下令把洪承畴给调走了,死到临头的李自成就此逃出生天了。
且说洪承畴接到朝廷的命令,赶忙带兵勤王,结果正好遇上了抢得盆满钵满的多尔衮。双方见面,一句废话没有,当上来就干了一仗。这是洪承畴第一次跟清军交手,八旗兵悍勇异常,完全不同于农民军,结果洪承畴自然是输了,但输的也不算难看,算是小败。而这一仗之后,多尔衮也见识到了洪承畴的厉害,他不敢过多停留,便带着抢来的金银珠宝、人口、牲畜,原路返回了辽东。洪承畴也没去追赶。
既然没有追击多尔衮,那洪承畴是不是退回去继续围困李自成了?并没有,因为崇祯给他安排了一个新职务:蓟辽总督。洪承畴做梦都没想到,这个他工作以来担任的最重要的职务,竟然是他在大明朝的最后一个职务。
-
2.烽烟再起辽东
-
3.双方的试探阶段
-
4.洪承畴的计划
-
5.败坏好事的人
-
6.松锦决战的真相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