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十字军的故事(完)
两世纪东征终告失败,上千年争夺不曾停歇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人的交易
- 上一回说到,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本是英法德三大强国一起出兵,但到了最后,却成了狮心王理查的独角戏。而狮心王与萨拉丁之间英勇的、充满了骑士精神的对决,也成为十字军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两个人的停战协议,为双方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然而到了13世纪初,和平的局面终究还是被打破了,东征之路上,烽烟再起。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拉开了帷幕
挑起新一轮东征的人,还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大,罗马教皇。时任教皇是著名的英诺森三世,此人是个权术大师,擅长纵横之术,狡黠、残忍,野心勃勃,自视甚高,天天幻想自己就是太阳,要把光芒照向全世界。为了成为基督世界的NO.1,他也玩起了老一套:发动一场十字军东征,夺回圣城,刷满形象分。
经过一番思考,英诺森三世制定了新计划:十字军先乘船渡海,去攻打埃及,夺取其首都开罗;然后把埃及作为大本营,再进一步攻打耶路撒冷。这个规划可以大大缩短进程:只要顺风,坐船的速度可比双腿走路要快多了;到了埃及之后,距离耶路撒冷也就不远了。毕竟,从开罗到耶路撒冷的直线距离只有400多公里,连北京和上海之间距离的一半都没有。但要是从欧洲出发,从陆路走过去,有3000多公里路,相当于从广州到哈尔滨。
好巧不巧的是,当时形势也倒向了英诺森三世:萨拉丁去世后,几个儿子争权夺利,穆斯林那边人心不稳。看上去,十字军是大有可为。
于是,英诺森三世向基督世界发出呼吁,不少热血青年纷纷响应号召,很快,新一期的十字军队伍拉起来了。组成了新一期的十字军。兵是有了,但船没有,不过这也不难,英诺森三世便让十字军去找当时的海上强国威尼斯共和国,让他们运输十字军部队,并提供粮食。
跟十字军打交道的,是威尼斯的执政官恩里科·丹多洛,此人90多岁,驼背,眼还瞎,耳朵也不好使,就一样灵光——脑子,而且是贼灵光。一个标准的威尼斯商人:只认钱,不认人,且精于算计。
听说十字军找来合作,求运兵去埃及,丹多洛表示,冇得问题,只要价钱合适,丹多洛跟十字军的几个领袖算了一笔账:以威尼斯现在的国力,不足以完成计划。所以威尼斯要造船,要筹备粮食,还要运人,这里面的开销,一共是8.5万马克。同时丹多洛还表示,威尼斯愿意参加十字军,但事成之后,东征得来的领土,一半归威尼斯。
一笔巨款,外加大片领土,威尼斯这交易稳赚不赔。十字军的几个领袖都是粗人,哪里是丹多洛的对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而从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要任人摆布了。
有一说一,威尼斯人对这笔大订单还是极其重视的,他们召回了所有的商船,不分昼夜地建造船只、筹集粮草,又募集了大量水手。就连威尼斯赖以为生的贸易活动,几乎全部停止,整个威尼斯卯足了劲儿就干这一票,堪称是举全国之力,结十字军之欢心。
威尼斯这边干得热火朝天,十字军这边却幺蛾子横飞。先是十字军的老大死了,导致群龙无首;刚整好队伍,又有人不听指挥,擅自离开。很快,十字军内部军心涣散,走的走,散的散,赶到威尼斯时,说好了来三万人,实际到场的只剩一万。
只来了一万人,结果是什么呢?要知道,人家威尼斯可是按订单准备了运三万人的船和粮草,多出来的怎么办呢?又不能找到下家,白白浪费了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紧接着,威尼斯人又收到一个坏消息,十字军不仅人到不齐,钱也到不齐。当初说好的8.5万马克,这会儿说,兄die,对不住了,只有两万五,实在拿不出来了。
还有没有一点契约精神?老头丹多洛表示,不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没有钱,你们还有人。打工抵债,拿命还钱。那个年月,欠钱的还不是大爷,十字军的领袖们乖乖地认了怂,从这里开始,十字军就彻底变味了,他们成了丹多洛手上的大刀,指哪砍哪。
-
2.荒唐的作战
-
3.少年十字军与第五次东征
-
4.第六次东征:攻战为下
-
5.第七和第八次东征:强悍的对手
-
6.十字军运动的彻底失败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盐野七生,日本女作家、历史学家,终生研究罗马史,主要作品包括《罗马人的故事》《文艺复兴的故事》《十字军的故事》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仇振武,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大约一千年前,欧洲的基督徒军队向圣地耶路撒冷进发,以上帝的名义,讨伐伊斯兰世界,夺回圣城。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的目标是夺回圣城,但他们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对基督徒大开杀戒,让这场称之为“神圣”的战场完全变了味。而伊斯兰诸国面对入侵的敌人,也奋起反抗,捍卫家园。
这场战争打了近200年,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以及徒有空名的正义口号,更成为今天中东冲突、以及诸多宗教冲突的根源所在,至今未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