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大败局.4
一罐健力宝,市场和体制交锋的牺牲品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女排金牌闪耀时,“东方魔水”天下知
- 2020年,说起咱们中国最火的电影,肯定少不了陈可辛导演的《夺冠》。巩俐演的郎平,吴刚演的袁指导,还有女排姑娘们的本色出演,给我们讲述了几代女排的热血故事。
想当年,1984年,第一代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的决赛场上连下三局,以3比0完胜了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世界大赛的三连冠,也让整个中国都为之沸腾!
不过各位,您可能没注意到,在当时,还有一样东西跟女排夺冠这事儿一样举国沸腾,跟女排姑娘们一道风靡全国。是什么呢?一种饮料,咱们80后小时候都见过的:健力宝。
一晃这都快四十年了,中国女排风采依旧,可是健力宝呢?现在我们提起运动饮料,红牛、尖叫、脉动、佳得乐、宝矿力水特……谁还想得起健力宝啊?但想当年,健力宝可是民族饮料的扛把子,老外叫它“东方魔水”。
那么,这4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昔日赫赫有名的“东方魔水”,怎么就落到今天这样苟延残喘,超市货架上都见不着影儿的地步了呢?今天,老刘就给大家来说道说道:健力宝的大败局。
说到健力宝,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李经纬。李经纬,广东省三水县,也就是现在的佛山市三水区人。此人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打小在孤儿院长大,当然,事有两面,这种生长环境也造就了他刚强、倔强的性格。长大后,因为足球踢得特别好,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了县领导的赏识,被提拔到县体委,后来还当上了副主任,可是干了十几年吧,被人排挤,一来二去,就被“发配”到了县里的酒厂。
为什么说是“发配”呢?原来,这个三水酒厂,听起来像个大工厂,实际上就只有几口米酒缸,甚至还比不上当地的一些小作坊。不过呢,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手里拿到了一副烂牌,但李经纬还是苦心经营,愣是捣鼓出了一条啤酒生产线,把酒厂生意做得是有声有色,也顺理成章地升了官,成了三水酒厂的厂长。
那时候还是80年代初,可口可乐这些国际有名的饮料公司刚刚进入中国。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经纬喝了一口可口可乐,当场就震住了,这种碳酸饮料的口感,实在太好了。他决定,他也要做饮料。刚才说过,李经纬原来是干体育的,很自然地,他就想到,能不能把饮料和体育结合到一起啊?做一款运动型饮料。
好巧不巧,1984年,他听说广东体育科学院的研究所有个研究员开发出了一种运动饮料的配方,可以让人在运动以后快速恢复体能。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人在运动出汗的时候,钠、钾这些矿物质离子也会跟着一起流失掉,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劳、有气无力,而这种饮料里就添加了这些矿物质离子,运动员喝了,就能很快恢复精神,普通人喝了也没啥大坏处。
李经纬一看就心动了,如果这个配方再加点碳酸、改进改进,不就是自己想要的饮料吗?很快,他就投资开发,并把饮料命名为“健力宝”,这名字真不赖,健康又有活力。注册的商标也很有动感,是英文字母J的变形,看起来就像一个屈体收腹的体操或者跳水运动员。而且上面那个点特别地圆,象征着球类运动;下面的弯钩呢看起来就像是三条跑道,象征着田径运动。
名儿起好了,商标设计好了,包装也不能马虎。李经纬大手一挥,要做就做到最好,他决定用当时最贵的易拉罐来做健力宝的包装。各位,今天咱们喝饮料,易拉罐很常见,有些人可能还觉得罐装饮料看起来挺低级的,可在三四十年前,易拉罐那可是妥妥的高档货,一般人享受不起,有罐装生产线的企业寥寥无几,就连那罐子,都得从国外进口。
为什么李经纬铆足了劲,要把健力宝做到最好呢?原来他有个宏伟目标:要赞助中国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用体育来打响这个运动饮料的品牌。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三水酒厂,一年的利润才几万块钱,而李经纬却直接打起了奥运会的主意,这胆识、这魄力,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就知道了,李经纬带着200箱光鲜亮丽的健力宝饮料,往国家体委会的人面前那么一摆,马上就把他们给征服了。就这样,李经纬赌上了酒厂好几年的利润,花了25万元赞助费,让健力宝成了中国代表团出战奥运的专用饮料。
这次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许海峰精准射击,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最后一共拿下了15块金牌,名列第四。我们之前说到,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三连冠,更是举国欢庆的大事,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一个日本记者就注意到,女排姑娘们在比赛中间休息的时候,在喝一种他从来没见过的饮料。于是,他就在《东京新闻》上发了篇文章,说中国队为什么能获得金牌?背后有一种“魔水”在起作用。只要喝一口魔水,立刻就能精力充沛。当然了,这个所谓的“魔水”,就是健力宝。
本来嘛,这就是一个猜测,可经过国内媒体的这么一跟踪报道,健力宝一夜成名。中国女排被人们称为是“东方魔女”,健力宝呢,就是“东方魔水”。两相辉映,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
2.守准定位猛发力,天才营销出奇招
-
3.股权之争显端倪,缺乏信任酿死局
-
4.生于市场、死于体制,股权美梦终成空
-
5.民族品牌落贼手,资本闹剧几时休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吴晓波,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为新华社记者。著有:《都市背景》、《农民创世纪》、《大智大愚吴先生》、《我们为什么冷漠》和百余篇经济随笔。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沐里,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经济就像一眼活水,到处是草莽的创业气息,遍地是黄金般的大好机遇。巨人、德隆、太阳神……一个个著名的企业一夜成功,成了无人不知的神话,却又猝不及防地灰飞烟灭,有的甚至没能在今天留下半点记忆。这便是企业家界最残酷的现实:胜利者上天堂,而失败者下地狱。
当年扛起中医药大旗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当年的“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怎么会一朝陨落?当年野心勃勃的最大国产计算机公司,为何在保健品行业开启广告轰炸,最后祸及自身?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终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而在家电业、汽车业、房地产业……那些最具想象力的黑马,又是怎么沦落到无人知晓、甚至被肢解蹂躏的境地?
《大败局》系列将带您走进一个个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故事,解读中国式企业的失败基因,也为失败者送上来自后世的理解和掌声。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实业家们被无情地阻挡在他们开创的事业殿堂之外,所谓的资本掮客们则得以轻易地从小门从容进出。
当怀疑像魔鬼一样地横亘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时候,任何理性或善意的判断都会被扭曲和误解。
健力宝的竞争对手始终是它自己。在它创业的前10年,几乎看不到任何危机存在的迹象。
李经纬办健力宝,明明是政府的钱,他还省着不肯打广告战;轮到张海了,明明是他口袋里的钱,却花得比谁都不知道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