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爆笑历史剧明朝那些事·番外篇51
孙承宗之死:国之栋梁,难撑大厦之将倾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魏公公的疯狂巴结
- 上一回说到,孙承宗以一己之力,在辽东打造了一条关宁防线,并训练出了一支可以对抗后金八旗兵的劲旅——关宁铁骑。当然,在这期间,孙承宗因为自己的行事风格,也得罪了不少人,树敌众多。但是呢,无论政敌如何攻击,木匠皇帝都是一边倒的支持。
比如有一次,孙承宗又被好几个言官围攻,木匠皇帝不仅不听,最后还赐他“坐蟒”。啥叫“坐蟒”呢?坐在大蟒蛇上吗?那画面太可怕了。所谓“坐蟒”,就是服饰上的一种花纹,在明朝,只有皇帝赐予臣子最高级别的礼服上,才有这样的纹饰。
所以说,孙老师那是位高权重,一般人对他有意见,那都是自讨没趣自找麻烦,除了一个人。谁呢?正篇的故事还记得吗?木匠当皇帝的时候,谁最得宠啊?还不是魏忠贤魏公公嘛。
魏公公刚走红的时候,对孙承宗其实是格外看重的,一门心思只想搞好关系,小心翼翼处处巴结。有一次,东厂派人去各个边防重镇“巡视”,说好听点是慰劳将士,其实是大搞特务监视,顺便狂捞油水,太监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地方官员焦头烂额。
但到了孙承宗的辖区辽东,情况可就不一样了。魏公公特意找了个机灵的、会来事的手下,叫刘应坤,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去辽东,别光顾着自个儿,跟孙大人好好联络联络感情,才是正经事!”
刘应坤得了指令,到了辽东后,对孙承宗是千般讨好万般巴结,嘴甜腿勤快,脸都要笑僵了,整天都是“孙大人早上好”“孙大人您吃了没”“孙大人,厂公久闻您的大名,有机会想请您吃个饭,你看行不行”。具体还有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史书中也没说,因为这都是我脑补的,反正就是那种拉关系套近乎的话,往里面套就行了。
可是,任凭刘应坤如何套近乎,孙承宗始终如一,《明史》的记载是——“承宗不与交一言”。就是一句话不接,鸟都不鸟他!在孙老师眼里,这个刘应坤连带着他的主子魏公公,想想都让他恶心,你们还凑上跟前恶心我,这不是添堵嘛?于是,他给木匠皇帝上书一封:太监视察军队,荒唐!不仅骂了一通魏公公,顺带着把皇帝学生也教育了一通。
热脸贴了冷屁股,魏公公尴尬得不要不要的。但那会儿,他才刚刚起步,就算被孙承宗骂了,也只能忍着憋着。等到魏公公彻底干翻了东林党,一手遮天了,人家魏公公也是个讲原则的,也是要脸的,孙老师,咱们过去的交情,再算一算?这可真是“当初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了。
孙承宗危险了!
-
2.一场“清君侧”的大乌龙
-
3.一场败仗,急流勇退
-
4.老将出马,扶大厦之将倾
-
5.兵败大凌河
-
6.誓死不屈,满门忠烈
-
7.明末第一人,也无法力挽狂澜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