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谁说人力资源只是记考勤?
-
问您一个问题,一家公司里最重要的部门是哪个?有的人会说销售部,有的人会说生产部,有的人会说财务部,还有人会说是公关部。实际上,大家都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人力资源部。
如果公司委派你去做人力资源,你有兴趣吗?我想你的答案很有可能是“no”。很多人都觉得,人力资源不就是管管资料、搞点文化活动、记记考勤、负责入职离职手续嘛,谁不会啊!平日里,在生产流程中基本上不会和人力资源打交道,这让人力资源部成为了公司里“被遗忘的角落”。但如果出了什么事,有什么麻烦,人力资源的人就会找上门来了,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吃力不讨好。所以说,一个字,难!
然而,虽说人力资源有这个那个的麻烦,但它却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一家成功的公司背后,必然有着成功的人力资源运营模式。简单来说,不断提升用人策略、重视人才的企业,往往比忽视人才的作用、一味强调业绩的企业更成功。
那么,人力资源究竟有多重要?怎样才能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战斗力?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
2.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个合格的人力资源部门
-
对于人力资源,很多企业领导都会说一句套话:“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嘴上说说没错,但这些领导都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吗?
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在于人才能否在那得到充分的发挥。招到人才并且留住人才,是非常关键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如果要问一些公司的部门经理,甚至人力资源部的经理,问问他们“你是怎么管理手下的人的?你的人力资源方案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许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只能说“我反正一直都是这样的”。这些人自我感觉倒是良好,但在表面之下,情况却是越来越糟糕,员工心浮气躁,一天到晚想着跳槽。
其实这也代表了很多公司领导的观点,什么业绩是第一位的,核心是业绩,效益优先,等等等等。打住,如果你手下的人都不想干活了,你哪里来的业绩?如果你手下的员工一天到晚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哪里来的效益?
东西卖得好,收益就越高,这个道理哪怕是摆摊卖袜子的老太太都明白。但要说到人力资源和商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就意识不到。正因为如此,许多领导常常对于人力资源问题漠不关心,只看成本,只关注效率,却忽视了员工们的诉求。而员工们想法变点意见,他们要么是不屑一顾,要么就是大发雷霆,觉得员工们对他有成见。
有的公司对于员工很苛刻,却美其名曰“这是给人锻炼”。等到员工受够了气跳槽的时候,公司领导往往又大骂员工不爱岗敬业,干了没多久就跑路。然而一家公司是否发展良好,不仅要靠员工的专业程度,也要靠员工们的忠诚,对于员工太过苛刻,使得有点经验的人都选择了跳槽,难道不是公司出了问题吗?有一个“世界上最受员工喜爱的公司”的排行榜,一些发展迅猛的大公司如谷歌、Facebook、Twitter无一不是榜上有名。可以看出,把员工视作宝贵财产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取得了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让管理者认识到这一点呢?这时候,我们就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叫“逻分评方”。这个词听起来很拗口?其实呐,这不过是逻辑、分析、评估和方案四个词的缩写。“逻分评方”,其实就是帮你理解人力资源问题背后的逻辑,找到正确的评估方式,分析数据,然后创造出新的方案。
那么,怎样把”逻分评方”应用到人力资源的决策中呢?
-
-
3.分析问题不能光看数字,而是要看到数字背后的具体情况
-
一家公司想要看看这几年是否取得了进步,业绩有没有增加,大多人的做法是看数据。但如果仅仅是看数字,就会忽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要做出更好的决策,你就要看到数字背后的问题。首先,建立一个逻辑清楚的框架,也就是“逻分评方”中的“逻”。既然是强调逻辑,这就要求发现某个问题真正的前因后果究竟是什么。
比如说旷工。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你会发现,这是因为总有员工请病假。但据研究表明,在美国,只有35%的病假是真的生病,其他的都是套路。那么剩下的65%的假病假究竟是什么?家务琐事、精神压力、个人问题,有点甚至仅仅就是不想上班,然后就请个病假了事。可是,如果不能建立起逻辑清晰的框架来理解旷工的严重性,那么就永远不能认识它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举例来说,用逻辑来分析旷工的话会是这样的:一个人旷工,那么就要由别人来顶缺,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要么会降低整体的生产效率,要么工作就做不完。而工作做不完,当然就意味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所以,减少旷工,就能帮你降低成本。这么说起来,是不是该找到旷工的真正原因呢?
使用”逻分评方”的框架,就能帮助你用一种全面的眼光来考量问题,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考量方案的缺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
4.只有合理的数据分析,才能帮你真正了解面对的问题
-
还记得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吗?那时候我们焦头烂额地到处找资料,整数据。面对数据,你又会发现,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那一点东西,简直是费劲的要死。但没办法,只有你找到了必要的数据之后,你才能真正开始写论文。但是论文不是凭空地堆数字,没有实实在在的分析,是写不好论文的。同理,没有分析,只看数据,这样来管理人才,显然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说的”逻分评方”中的“分”。
比如说,有份报告上面显示说,当销售员工兴致高昂时,更容易取得好的销售业绩。于是你决定要把别的店面的员工也培养的兴致勃勃,那么怎么办?最简单的的办法,请老师,办讲座,搞培训。
但是你的店面太多,老师的出场费又很贵,这就意味着搞一次培训有可能要花很多钱,这笔钱到底是该花还是不该花?
然而数字给我们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答案。如果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你也许会发现,有些店的员工之所以兴致勃勃、士气高昂,是因为这些店面位于一线城市,这些地区的顾客通常有着较高的消费能力。那么,你花了大价钱进行培训,实际上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在一些小城市,即便你的员工天天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但顾客不买账,你的培训就只能是白花钱。
所以,在决定行动之前,对数据先进行合理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数据分析应该由谁来做呢?是不是只能由专家来做?请专家难道不要钱吗?所有说,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领导,都应该对分析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即便是聘请专家,也不是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都要请,他必须对你的公司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把花在专家身上的钱发挥到最大。
-
-
5.分析利弊,把理论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
从记考勤到人事变动,人力资源有一整套他自己的评估制度。但是,作为一个经理人,更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探究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
比如说,减少人事变动,稳固公司的员工结构,这样会带来很多的好处,最起码的,有经验的员工不会流失,会大大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而且这样一来,也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再招人了。
但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好不好,人员结构稳固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人力资源想减少公司的人事变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一开始招聘的时候就降低对职位的要求,这样就会有更多人符合这个标准,也就有更多的人会来申请这些职位,由于竞争很激烈,被录用的人都会迫切地想要留下来。听起来确实不错,但这是个好办法吗?当然不是!这意味着公司要养着一群高薪低能的人。
所以说,如果想要真正地理解问题,那么你就必须要用到“逻分评方”中的“评”,认真地进行评估。确实,频繁的人事变动会损害公司的利益,但是要知道,只有高层的人事变动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发生在底层职务上,影响不仅没这么大,反而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新入职的员工通常挣得少,干得还多,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再好不过了。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是不是就该提高那些高级员工的待遇,降低剩下的人的待遇呢?不过,这样基层员工就会生气了吧?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不过,有了这些思路,你就可以开始解决一些棘手的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逻分评方”的第四步“方”——寻找一些新的办法,解决这些麻烦的问题。
-
-
6.人力资源的计划,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
在完成了对于公司员工的调查研究之后,就要从发现着手,看看如何去改善公司的现状。但是仅凭人力资源一个部门,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换句话说,你的方案再好,也要别的部门的领导认可,并且参与进来,帮你实现计划,把它变成实打实的业绩。
事实上,别的部门是否配合,都在于你的计划是否契合他们的优先关注点。对于销售部门来说,销售业绩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对于生产部门来讲,他们最强调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部门领导人会因此得到奖金。因此,不管你的计划多好,别的部门领导只会这样看待你的计划,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跟销售部门的领导说,我发现了一种新的销售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一定会提高业绩,那么对方肯定是很有兴趣的。但是如果你跟他谈什么提高生产效率之类的话题,那么这与他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很快就会不耐烦的。所以说,如果你想让其他人积极地参与进来,你就要换位思考。
人力资源部在经过调查,有所发现之后,在相关部门的人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切合对方的要求。比如,对于十分在意自己部门能耗和生产效率的生产经理,就可以先从“不合理的程序会增加成本、增加能耗”这个话题讲起。这样,就可以抓住他们的需求,等他感兴趣之后,再把话题展开,一切就好办了。这能帮助其他部门的领导,理解到人力资源的苦衷,意识到人力资源的一些决策和公司的最终盈利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
一旦他有所领悟,你就可以进一步地解释你的计划了。同理,如此而言,别的部门也会理解你的,他们也就不会把人力资源当做敌人一样看待了。
-
-
7.为员工的健康投资,就能省去员工旷工带来的麻烦
-
对于员工来说,自己的同伴突然生病倒下了,是一件很悲剧的事情。因为突然之间,对方的工作也变成你的工作了。为了不出现以上的情况,对于员工的健康问题,企业一定要格外重视。
疾病有各种各样的,但医疗开支的大头,实际上都是花在很少一部分的病症上,而这些病大都跟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还有过度肥胖。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就拿必能宝公司来说吧,这家软件巨头做过一个调查,然后发现,在全公司的医疗开支中,很多都花在了员工的高血压上。于是必能报的领导决定,承担员工们高血压疾病的全部医疗费用。很快,他们就发现员工突发急病和旷工的次数大大减少了,生产力也获得了巨大的提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的例子。
实际上,像必能宝这样的关怀员工的公司并不是个例。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韬睿惠悦在2009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的企业在员工健康方面的投入要多得多。而那些对于员工健康漠不关心的公司,则很难有凝聚力。这是因为,当员工感觉自己被重视和关心时,他们会对自己的公司加倍忠诚,而且工作起来格外投入。增强员工的体质,就是在增强整个公司的品质!
-
-
8.给员工营造幸福感,提升他们的士气
-
在一百多年前,还没有八小时工作制这样的说法。那时候人们差不多是一天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累得半死。1914年1月,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把员工的工作时间缩短为八个小时,并且把最低日薪提高到了五美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那么多。
当时,人们都觉得福特是疯了。但是他这种站在员工角度的做法,却让他获得了成功。工人们表现更好了,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于是,福特公司在今天依旧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而那些质疑他的人却没留下什么东西。
福特深知,工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对于生产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道理过了一百年之后依然如此。在1998年到2000年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员工心态积极、工作卖力的企业,都从长远上都获得了回报。而员工态度消极、出工不出力的公司中,只有37%的有一些长远收益。食品零售公司西斯科的顾问发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们的税前收入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幸福的、内在驱动力强的员工更愿意接受和适应创新,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工资会不断地获得提高。
谁不想去待遇好的地方呢?《财富》杂志列出的“100家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他们平视收到的简历是别的企业的两倍多,但这些企业的员工结构却很稳,人事变动率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企业节省了许多花在招聘和培训上的成本。
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西斯科公司,当然也很重视员工的生活质量问题,他们会在公司里给带小孩的员工建立了一个儿童室,并且提供儿童看护服务。西斯科的员工也表示,他们的上下级关系也很不错,比如“领导会和我探讨业务上的问题”,或者“领导也尊重我”。这就说明了一点:健康的企业文化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
-
9.让员工实现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
有些人把全身心都投入了事业中,被戏称为“和自己的工作结婚了”。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却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所以现在,人们越来注重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既然大趋势如此,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就要协助员工找到这个平衡。
这一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员工找到工作责任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因为近几十年来,工作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员工的需求也是如此。
在现在的职场,女性几乎和男性平分天下。在80%的家庭里,夫妇双方都上班。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在家,那么孩子的看护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研究表明。生于1979到1994年间的这一代人十分重视弹性工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并不会掉进钱眼里,为了高薪就把自己的生活全荒废了。而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再单靠工资捆住员工了。
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愿意晚点要孩子,因为担心养孩子会影响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多的人要求独立工作,甚至在家办公,而不仅仅是按着朝九晚五的时间来,所以他们对于弹性工作的需求十分强烈。
生活与工作相平衡,实际上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利润,还可以减低成本。研究表明,员工的健康和满足感,来自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如果能让员工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增加他们的幸福感,人事变动率和旷工率就会大大降低。
举例来说,瑞典的北欧航空就充分为员工着想,在工作安排上采用了生活与工作相平衡的方案,结果员工对于公司的安排基本上没有抱怨,人力资源部门也非常轻松。而这也让北欧航空迅速壮大。由此可见,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对于整个企业的腾飞是大有好处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强调人力资源工作中”逻分评方”工作思路的重要性。等到下次要解决一个复杂的业务问题的时候,试着用”逻分评方”框架来解决。用逻辑思考把导致问题的不同情况联系起来,分析数据,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用高效的方案来解决它。谁说人力资源谁都能干?谁说人力资源就是记记考勤?一家公司,如果能拥有称职的、敢于提出问题的人力资源,这个公司还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句话,重视人力资源,就是重视人才,这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人力资源部,公司里最贴近员工、最可以感受员工需求的部门,其作用常常被低估。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会有成功的人力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策略能够改善整个公司的面貌,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公司的业绩。
那么究竟该怎样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呢?说到底,就是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增加员工的幸福感。本书将和您一起探讨,如何提升公司的用人之道。本书作者之一的韦恩·卡西欧,世界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聘教授。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不断提升用人策略、重视人才的企业,往往比忽视人才的作用、一味强调业绩的企业更成功。
● 许多领导常常对于人力资源问题漠不关心,只看成本,只关注效率,却忽视了员工们的诉求。
● 当员工感觉自己被重视和关心时,他们会对自己的公司加倍忠诚,而且工作起来格外投入。
● 健康的企业文化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 如果能让员工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增加他们的幸福感,人事变动率和旷工率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