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游戏力
学会游戏力,“玩”出更好的亲子关系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为什么要听这本书?学习游戏力的养育方式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的《游戏力》。
身为家长,总是免不了为孩子的事头疼。孩子不听话,总爱闹脾气怎么办?性格像个闷葫芦,很难融入集体活动,怎么办?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胆小害羞怎么办?家里两个孩子,只要凑到一起就打,怎么办?哎,养娃真是让人又苦恼,又无奈。
面对孩子问题,粗暴的家长可能就说,孩子嘛,就是熊,你揍TA一顿就老实了。冷静点的家长可能说,棍棒教育不可取,要讲道理。还有的家长可能会用金钱、糖果或者其他奖励来诱导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
确实,教育孩子的方式千千万万,谁也不敢说哪一种就一定对,哪一种就一定错,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对待孩子,还可以用一些更巧妙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比如说,今天这本《游戏力》里讲到的。
说起游戏,你可能会好奇,这和育儿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科恩博士和他女儿的一个小日常。
小姑娘上幼儿园大班以后,有一段时间天天早上都要和爸爸生气。为什么呢?爸爸不帮她换衣服了。小姑娘就觉得,爸爸对我不好了,以前读小班的时候还天天帮我换衣服呢。可爸爸心里想的却是,孩子已经长大了,明明能自己穿,偏偏要赖着我,不能再这么惯着她了。于是爸爸就苦口婆心地教育,有几天甚至不耐烦地批评了女儿一顿,却没有任何效果。
有一天实在没办法,爸爸突然灵机一动,拿起女儿的两个布娃娃,假装它们在对话。一个布娃娃充满恶意地说:“天哪,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五岁的孩子不会自己换衣服耶!”另一个布娃娃则充满信心地反驳说:“她当然会自己换衣服,你看,她都已经把衣服拿在手里了。”就这样,你一嘴,我一嘴,在一旁的女儿很快就被两个布娃娃的争执逗得咯咯笑,然后自己主动拿起衣服换起来。
你看,游戏就是孩子们的语言。通过游戏,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学到的,都可以更快地被接受。而在十几年的儿童心理治疗经验当中,科恩博士更是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游戏还是他们尝试扮演成人角色的一种途径,也是学习和他人合作、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游戏还可以帮助孩子远离孤独感和无力感,从情感创伤中尽快恢复过来。
而《游戏力》这本书,就是帮助父母学会以游戏的方式,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提供关怀和支持,并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健康的依恋关系。相信听完这本书,你至少能解答以下几个困惑。
第一,游戏力养育方式难不难?第二,有的孩子为什么老是发脾气?第三,父母应该怎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
-
2.通过游戏和孩子互动,促进亲密关系
-
3.用角色游戏和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力
-
4.绘画、幻想游戏,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
-
5.在打闹游戏中,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关怀
-
6.谁来掌控游戏:跟随为主,主导为辅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劳伦斯·科恩,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致力于利用游戏解决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以及亲子关系问题,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亲密联结。他也是《小尼克家庭杂志》及《波士顿环球报》的专栏作家,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子非鱼,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致力于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育儿建议。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游戏,是孩子们的语言。科恩博士根据他十多年来的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现代版的“寓教于乐”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思考,在游戏中战胜恐惧,在游戏中提升自信,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游戏力》一书曾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被翻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深受广大家长和育儿工作者的青睐。书中呈现了几十个真实的临床案例和上百种巧妙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家长学习以游戏的方式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们提供关怀和支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健康的依恋关系。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
加入孩子的游戏,我们就可以打开通往孩子内心的那扇门。
游戏力的目的不是奖励或者惩罚,而是补齐孩子缺失的元素:联结和力量。
如果你问学龄儿童什么是游戏?他们会说,游戏就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做的事。
孩子的无理取闹是他们所能掌握的表达情绪最佳方式。我们不能只是制止行为,而不为他们的情绪寻找更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