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能唱的乐府诗:《敕勒歌》
-
诗仙李白有四句诗:“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啥意思,就是说这流水和时光啊,都是不等人滴。这不吗,转眼间老刘我讲古诗词也讲了一段日子了,大伙还记得咱们一开头讲的是什么吗?不记得不要紧,我给您回放回放。
一开头我讲的是,诗是怎么来的。怎么来的呢?由歌演变而来。咱们说古人跟现在的人一样,他也有想法,也有感情,需要表达,需要抒发,光说话那是不够滴,内心戏不够演,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地他就开始唱歌了。一开始,古人的歌是靠嘴巴和耳朵来传播的,张三创作了一首歌,唱给李四听,李四学会了,唱给王五,王五很喜欢这首歌,唱给儿子听,儿子学会了,再唱给孙子听……这就叫口耳相传,咱们之前也说了,绝大部分古人的歌,就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着传着就失传了,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了,很可惜。好在后来文字发明了,有一小部分人会写字了,他们就想,歌声虽然没法保存,但我可以把歌词记下来,刻在石头上、乌龟壳上、青铜器上,这不就不怕失传了吗?于是,有些歌的歌词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可问题是,这后人见到的龟甲啊青铜器啊,上面只有歌词没有曲调,只能看没法唱,那它就不能再叫歌了,于是人们就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词,称为诗。诗就是这么来的。
咱一开始还说了,在古代,诗歌和音乐不管是在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你比如说皇帝搞祭祀典礼,得演奏音乐,皇宫办喜事丧事,也得演奏音乐,接见外宾,还得演奏音乐;然后皇帝大臣们下了班,要休闲娱乐一下,得有人奏乐演唱来助兴,老百姓忙累了一天,歇下来喘口气,他也想弹弹琴唱唱歌。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整个社会对音乐的旺盛需求,就催生了一批以音乐为生的人,和一个专门负责创作、收集音乐的组织,也就是乐府。乐府的工作人员除了创作诗歌,也会到民间采风,收集一些民歌,他们创作收集的诗歌,就叫乐府诗。
乐府诗也是诗的一种,但它跟其他诗有个区别,就是它有谱子,能唱。比如咱们今天要说的这首《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载于咱们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是一首北朝民歌。有些小朋友可能对北朝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在魏晋之后,隋朝之前,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期,也就是说南方归这个人管,北方归那个人管,那么这个时期的南方历史就统称为南朝,北方历史统称为北朝,所以北朝指的就是从公元386年到公元581年这195年间中国北方的历史。
那诗题里的“敕勒”又是什么意思呢?敕勒指的是一个游牧民族,这个民族的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到公元4世纪末的时候,他们迁移到了中国北方。《敕勒歌》就是北朝时期敕勒人创作的一首民歌,但这个敕勒人姓甚名谁,咱们现在没法确定了。
这首诗内容非常简单,气势却又非常壮阔。咱们还是一句句给大伙解释一下,“敕勒川,阴山下”,意思是说我们敕勒人生活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川”是平川、平原的意思,阴山则指的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一条山脉,大伙如果去内蒙旅游的话,记得领略一下阴山风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意思是这里的天空就像蒙古包一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穹庐”就是蒙古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是说天是蓝蓝的,草原无边无际,一阵风吹来,牧草被吹得弯下了腰低下了头,草丛中成群的牛羊显现了出来。
听到这儿,大伙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片草原风光?群山脚下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草天相接,草是绿色的,天是蓝色的,天地之间,一群牛羊在茂盛的草丛里时隐时现。景色壮阔不说,还充满了勃勃生机,光是想象一下,就令人心胸为之开拓。
这首《敕勒歌》原本是敕勒人的民歌,后来被收入到《乐府诗集》里面,所以我们也叫它乐府诗。前面咱也说了,乐府诗跟其他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曲调,能唱。但现在你要我唱,我肯定是不会的,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公元546年,北朝权臣高欢率兵打仗,吃了大败仗,折兵七万,伤亡惨重,当时军中还有谣言说他中了箭快死了,这是军心涣散的表现啊,高欢为了稳定军心,就带病办了个宴会,宴请部下,并且命令部将斛律金,一个敕勒人,在宴会上唱了这首《敕勒歌》,果然,将士们听了这首歌咏家乡天地辽阔水草丰美的民歌之后,军心为之大振。所以啊,这首《敕勒歌》我虽然不会唱,但它肯定是有曲调,能唱的。
好了,今天讲了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也是乐府诗《敕勒歌》,按照惯例,咱们还是再附送另一首同样著名的北朝民歌、乐府诗《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也属于乐府诗,可以唱的,讲的是咱们耳熟能详的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说来话就长了,后面的节目里我再给大伙细说。
-
- 2.从可以唱的歌到可以看的诗:《夜宿山寺》
- 3.诗可以看,但主要是用来吟的:《江雪》
- 4.盛唐的余韵:《舟夜书所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纤阿,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蘅塘退士肯定想不到自己这两句广告语,竟然成了三百年里儿童少年古诗启蒙的唯一指南。不过,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真的是古诗的唯一读法吗?熟读会背,就自然而然地懂得欣赏甚至能提笔创作了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古诗,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加友好、有趣的访问界面呢?
本系列将带您游览三千年中国诗歌长河,聆听动人的文字音律,结识风雅的文人志士,领略精彩的文学景观,参与好玩的文化游戏。让您在熟读之余,读懂古诗,爱上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