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在春天,放风筝是正经事:《村居》
-
上回咱们讲了诗人们坐船旅行的事儿,不知道有没有勾起大伙出门远游的兴致,今天咱不讲大江大河、好山好水了,讲讲古时候的小朋友,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天赋权利。这话我可不是随口一说,是有出处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咱们中国的大文豪鲁迅说的;“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这句,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的。货真价实的名人名言,如假包换外加十倍退款。
这些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千万不要小看游戏、玩耍的重要性,游戏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给童年留下美好回忆,而且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学习技能,为将来的成年生活提前做准备。所以啊,游戏、玩耍对各位小朋友,尤其是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天经地义的大事。
为了让小朋友们玩儿得好,玩儿得有创意,咱们现在的大人是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你看啊,光是游戏种类就分体能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等等等,至于玩具,更不用说了,什么积木乐高拼图雪花片磁力片芭比娃娃轨道火车遥控飞机恐龙蛋之类的,那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啊。悄悄告诉你,有些连我看了都手痒,恨不得从我儿子手里抢过来玩一把。当然了,这是咱们现在的小朋友。那在古代,在物质条件没有这么丰富、制造业也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小朋友又是怎么玩耍的呢?他们都玩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从诗歌里找找答案。
首先要说的,是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一首诗,题为《村居》,诗是这么写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这首诗的人名叫高鼎,是浙江杭州人,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高鼎这个人,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他是干什么的,做了些什么事,一概不知,只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在乡下隐居,所以诗题的“村居”二字,意思就是在乡村居住时的所见所闻。
诗的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点明了时间,是农历二月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地上的小草开始破土生长,天上的黄莺也开始自由飞翔,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点出了地点,诗人在哪欣赏春光?河边!怎么看出来的呢?你先听他怎么说,杨柳长长的枝条轻抚着堤岸,就好像陶醉在了春天的迷蒙水汽中一样。注意,这里的“春烟”二字,可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春天的烟雾,它指的其实是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而蒸腾起来的,如烟似雾的水汽。这句诗里有杨柳有堤岸有水汽,因此咱们可以初步断定,写诗的人是在河边欣赏美景。
第三句和第四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就是风筝,这两句诗合起来,意思是孩子们放学了,回到家,看看天光尚早,又起了东风,于是赶紧放起了风筝。
说到风筝,大伙应该都放过,就算自己没放过,肯定也看别人放过。风筝你别看它结构简单,其实来历不小,据说是春秋战国时候的哲学家墨子发明的,一开始是侦查工具,打仗的时候用,相当于简易版无人机。到唐宋两朝,变成了平民百姓的娱乐工具,每年清明时节,人们就会习惯性地到郊外踏踏青,赏赏花,放放风筝,舒展舒展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于是渐渐地,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了一个习俗。咱们中国的国宝级文物、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里头就有北宋儿童在草地上玩耍、放风筝的情形。
因此,高鼎这两句诗,“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很可能就是当时乡间最最普通常见的景象。可是,我不知道大伙有没有这种的感觉,就是这首诗你听前两句,感觉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等到后两句一出来,明明是最普通常见的情景,却好像平地惊雷一样,令人耳目一新。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我觉得关键在一个“忙”字。儿童从学堂回家,放下书包,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急急忙忙奔向河边堤岸,放起了风筝。忙,一方面是要趁东风,风停了风筝就飞不起来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等了太久,憋了太久,整整一个冬天的蛰伏之后,孩子们现在是一秒也等不了了,要奔跑,要欢笑,要尽情释放,要茁壮成长。一个“忙”字,活画出了孩子们急于玩耍的心理。这些忙着放风筝的孩子,就跟忙着破土而出的小草、忙着抽条发芽的杨柳、忙着展翅高飞的黄莺一样,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都是春天的象征。
这么说吧,在高鼎之前,提到春天,人们脑海中自动浮现的,大多是青草黄莺和柳条,想到的是大自然的复苏;而高鼎之后呢,提到春天,人们脑海中多了几个急急忙忙赶着去放风筝的儿童身影,哦,原来春天复苏的不止动物和植物,也包括人啊!所以说,仅凭两句诗,高鼎就改写了我们对春天的印象,也让名不见经传的他,永远留在诗歌史上了。
好,咱们再读一首跟风筝有关的诗,清朝戏曲家孔尚任的《风筝》: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这首诗写的是小朋友放风筝放不起来,气得大骂老天不给力的有趣场面。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放风筝放不起来的经历呢,下次你也可以学学古时候的小朋友,大喊一句“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直接把锅甩给老天。
-
- 2.嘘,安静:《小儿垂钓》
- 3.我的动物朋友:《所见》
- 4.童年的意义:《夜书所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路读编辑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纤阿,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蘅塘退士肯定想不到自己这两句广告语,竟然成了三百年里儿童少年古诗启蒙的唯一指南。不过,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真的是古诗的唯一读法吗?熟读会背,就自然而然地懂得欣赏甚至能提笔创作了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古诗,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加友好、有趣的访问界面呢?
本系列将带您游览三千年中国诗歌长河,聆听动人的文字音律,结识风雅的文人志士,领略精彩的文学景观,参与好玩的文化游戏。让您在熟读之余,读懂古诗,爱上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