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有什么好看?
-
《黑盒子思维——从失败揭露成功的秘密》这本书,是英国知名记者和播音员马修·赛义德的经典著作。1999年以来他在伦敦《泰晤士报》担任专栏作家,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为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和电视评论节目撰写稿件。
在这本书中,赛义德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那就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失败和勇于承认失败的态度。然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深陷在失败中无法自拔。失败阻碍了人们进步和创新的脚步,有时候还会损害我们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实际上,我们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失败中得到经验。在本书中,赛义德把自己的经历和成功人士的故事分享给了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用黑盒子思维实现成功的。
-
-
2.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
-
你知道谷歌和乔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你可能没有发现,其实他们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它可以是一场输掉的足球赛,也可能是一次糟糕的工作面试或者一次不及格的考试。但是,在像医生这样的行业中,可能一个小小的差错就能决定生死。
英国审计署2005年公开了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英国每年平均有三万四千人死于人为事故。而另一份报告显示,在英国有10%的病人因为人为医疗事故致死或者致残。这个比例在法国甚至更高,几乎能达到14%。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事故相继发生呢?
有人会说这和医疗设备、医疗条件有关,但事实证明,在许多医院中发生的医疗事故都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说,如果医生能在每次事故以后都仔细地研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把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人,那么同类医疗事故完全可以有效地避免。这听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同类事故频频发生。
-
-
3.提升你的每一份工作任务的质量,最终将会带来质的飞跃
-
在这本书里,赛义德介绍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边际增益,那究竟什么是边际收益呢?按照赛义德的观点来看,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表现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越。那么这个概念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英国职业自行车界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叫布雷斯福德,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个传奇。1997年,布雷斯福德作为顾问加入了英国场地自行车赛事。2000年,他帮助英国赢得了第一个计时赛的奥运金牌。2004年,布雷斯福德又被任命为英国车队的指导员,一年以后,他带领英国队赢得了两枚奥运金牌。2008年,他们穿历史地斩获了八枚金牌,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队又继续囊获八枚金牌。
如此惊人的成功,布雷斯福德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赛义德有幸和布雷斯福德一起共进了晚餐,在席间,他向布雷斯福德讨教了成功的秘诀。布雷斯福德说:“这都是边际增益的作用啦。当你把一个大的目标分成一个个小部分,你需要做的只是把每一个小部分提高,当你把每个小部分拼起来的时候,你就会收获一个质的飞跃啦。”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深奥的哲学概念,现在这种概念在体育界可是炙手可热的培训方法,它还可以被用到很多领域中,尤其在英国,这个概念还被运用到商业会议、甚至是军事领域中呢。在体育界的领导层中。那么我们该如何把这种方法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呢?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让你自己和你的团队充分理解这个概念,这样才能在做事的时候迅速反应。如果团队中有很多个成员,那么边际增益的作用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能使整个团队齐心协力。
接下来你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你需要列出可能对你的工作或任务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比如说你的技术能力,或者你的创新能力,你所在的大环境是否给与你精神上的支持。通过列出这些因素,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达到成功需要完成的步骤。接下来,你需要决定在哪些因素上提升1%。如果你能在每天的工作中都使用它,效果将更加明显。
-
-
4.避免闭路思维,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
除了“边际增益”这个概念之外,赛义德还重新定义了“闭路”这个词。“闭路”和“开路”在工程领域有着特殊的含义。“闭路思维”是指因错误或者误解的信息导致失败,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难有进展。但是在开路思维中,因为及时、准确地收到反馈,分析错误并且吸取经验,一个失败的经历反而会带来提升。我们现在就用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例子来给您讲讲闭路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盖伦一直被我们称为医学界的拓荒者。他曾经坚持使用放血疗法,而且对外界大肆宣称,放血疗法是万能的。虽然这种方法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最先进的医学疗法了,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放血疗法都是无用的,甚至是对人身体极度有害。不过当时的医生们可不管这些,只是听盖伦说这是万能疗法,大家就开始竞相效仿了,他们根本没对这种治疗进行反复的试验论证,就开始在病人身上尝试。如果病人康复了,医生会说万能的放血疗法救了他,如果病人死了,医生就会解释说,他一定病入膏肓了,就连放血疗法都救不了他啊!像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典型的闭路思维。
那我们该如何打破消极的闭路思维呢?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吧。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家长,那现在想想看,当你拿到孩子成绩单的时候,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现在有很多家庭都会鼓励的方法,即使看到孩子成绩觉得并不满意,父母们依然会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继续坚持!”或者, “我很为你骄傲,我相信下一次考试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表面上看父母们是在鼓励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实际上,他们也同样陷入了一个闭路思维。为什么?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孩子会对这个成绩感到满足,也不会去总结经验教训了,父母也不会知道孩子究竟通过这次考试学到了什么。
现在,让我们换一种思维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转变对待考试和成绩的态度。拿到好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理解这次考试中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认真地归纳总结,避免在之后的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作为家长,下一次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除了表扬和激励的话,试着提醒孩子:“别忘了回过头看看这次考试你哪里做的不好”。从错误中学到经验才能指引你走向下一个成功。
-
-
5.过多的责备只会成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
一般说来,失败会给人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来自别人的评价,这种羞愧感会愈发强烈。其实,对失败的反应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极大的文化和心理的影响。羞耻感最严重的国家可能当属日本了,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原因,失败这个词在日本会被打上耻辱的烙印。最常见的情况是, 如果你搞砸了一件事情,那么你和你的家庭都会因此而蒙羞。在这里,人们并不把失败看作一个学习的机会,而是一个证实你无能的标志。在商业中的失败带来的谴责与羞愧更是常事。因为害怕失败,害怕羞耻,所以日本人才不会轻易选择创业。
不论是企业、医院还是政府部门,都会有或大或小的过失。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做错事情是无可避免的。如果员工们的一点点无心之过都会受到责备,他们还怎么能转变自己的思维,去勇敢而诚实的接受失败呢?实际上,在企业中,责备员工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经理们认为严厉对待工作中每一个错误,,员工们会对工作更加精神和勤奋。然而,根据哈佛商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企业高管们认为,在企业内部只有约2% - 5%的过失是应该受到责罚的。但事实上,高达70% - 90%的过失都受到了来自管理层的责罚。这是当今商业和政治领域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过多的责备只会成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
-
6.你听过“贝克汉姆效应”吗?再努力一次,或许就会成功
-
作为英格兰最出色的球员之一,大卫贝克汉姆保持着代表英格兰队出场115次的记录。他作为英格兰队队长6年,参加了一共59场比赛,其中包括三届世界杯。作为这样一名出色的球员,人们往往会说他是因为天生有踢足球的天赋,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赛义德将带你回到贝克汉姆的童年,看看他是如何走上足球这个领域的。
贝克汉姆住在伦敦东部,从六岁开始,他每天下午在自家后院练习踢足球,虽然当时家里的后院很小,但是对一个小男孩独自练习颠球是足够了。贝克汉姆最初的练习就是从颠球开始的,起初,小贝克汉姆表现平平,他每次只能颠5、6下,之后球就会脱离他的控制。虽然如此,贝克汉姆依然热情高涨,每天下午放学回家以后就开始练习,球掉了,捡起来,再做一次,接着又掉了,又捡球,如此循环。
慢慢地,贝克汉姆颠球的次数越来越多。半年之后,他能成功连续颠球50次。又过了半年,他已经可以做到200次。当他9岁的时候,他创下了自己新的记录:用时15分钟,颠球次数达到2003次。如果不是因为腿部肌肉疼痛难忍,这个数字还会增加。2014年,贝克汉姆在接受赛义德的采访时说道:“人们只在意我的任意球有没有进,而我想到的都是之前那些没有进的球。正是因为我经历了那些数不清多少次的失败,最终才能实现成功”。
从贝克汉姆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面对成功失败的时候,那些成功人士的反应往往有异于常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对成功有着极度的渴望,但是他们更能深刻的认识到失败在整个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失败,他们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大方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失败,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进行下一次尝试,这就是“贝克汉姆效应”。
在一个著名的耐克广告中,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 我有9000个投篮没有进,近300场比赛失利,有26次投绝杀球的机会,但都失败了。” 这也是 “贝克汉姆效应”的一个缩影。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往往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最终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所以也希望,你我都能保持耐心,因为失败不是最终的结果,游戏不会自己结束,只有你自己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听了这本书以后,你可以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它带给你的是另一个成功的机会!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失败和勇于承认失败的态度。然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深陷在失败中无法自拔。失败阻碍了人们进步和创新的脚步,有时候还会损害我们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实际上,我们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失败中得到经验。在本书中,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和成功人士的故事分享给了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用黑匣子思维实现成功的。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虽然这是一个违反直觉的理论,但是事实是,成功的秘诀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失败。
● 社会总体来说上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尽相同,是一个反面的态度。我们甚至在发现自己失败时会找很多借口,或者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我们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到别人身上。
● 资料显示,如果医生们都能诚实的,开放的与他们的患者交流,那么医疗事故的概率会大大地降低。
● 失败并不都是消极的,可怕的,其实它蕴含了很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