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一字之师:凭一字成为老师,就问你服不服
-
今天的成语故事,主题是咱们都超级熟悉的师生关系。说到这个师生关系啊,我想问问大家,什么是老师啊?老师是不是必须是有教师资格证的,站在讲台上给咱们上课的,才叫老师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几千年之前,孔子老爷爷就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只要别人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就可以是你的老师。在学校给你讲课的是老师,培训班教你唱歌跳舞的是老师,在某一件事情上给你指点的也是老师,甚至,哪怕只是教会你一个字的,也能成为你的老师。
我这么说夸张了吗?NO,NO,古代还真这样的事例,因为给别人指导一个字而留名千古的,是不是很神奇?
这个人名叫郑谷,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有人称他为唐代的最后一位诗人。郑谷七岁时候就会写诗,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父亲的同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司空图来他家做客。司空图正巧看到小郑谷在写诗,“OMG,写得太好了吧。”于是拍着小郑谷的肩膀说:好小子,未来的“一代风骚主”啊!
“一代风骚主”什么意思呢?这“风骚”原指《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两部作品,现在泛指文学。“一代风骚主”就是指一代文坛领袖。意思是说你小子真不错啊,长大了肯定是个大才子!
学术大咖实名点赞,这小郑谷妥妥的潜力股,未来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啊!但是呢,小神童郑谷的经历,却和写出爆款金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孟郊有点相似。明明一身才华,科举考试总是不中,从21岁开始考,一口气落榜10次,直到40岁才中进士,45岁才当上个官,这人生啊,哪里是浮浮沉沉,分明是一直沉在水底没有浮上水面好不好……
比孟郊幸运的是,郑谷当官后一路高升,50岁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京官。但是几年以后,看到唐朝烂泥扶不上墙,彻底没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不了,郑谷就回江西的宜春老家隐居,在仰山建了个读书堂,结交风雅之士,举行诗文交流的文艺轰趴。
有一个名叫齐己的和尚,比郑谷小十来岁,也热爱写诗。他云游天下,登岳阳,望洞庭,过长安,写了很多诗作。到了宜春以后,仰慕郑谷的名声,就拿着自己的作品到仰山请教郑谷来了。
这个齐己和尚有一首诗叫《早梅》,是某一年冬天看到雪后梅花盛放有感而发创作的,里面有两句诗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就是说今天早上一起来,看到深雪覆盖的原野上开了很多支梅花。
郑谷读完此诗,觉得有点不对劲。他反复念了几遍,对齐己说:“梅花都开了数枝,那就不算早了,哪能说是早梅呢。”齐己和尚捂了捂脸,尴尬地点点头。郑谷接着说:“不如把‘数枝梅’改为‘一枝梅’,早上起来看见昨晚开了一枝梅,这才是早梅嘛。”
齐己和尚一听,一拍大腿,“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妙啊!”改一个字,意境韵味立马提高。齐己和尚对郑谷佩服得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对郑谷拜了一拜:“先生改得太好了,您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就这样,“一字之师”的故事流传下来,并且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出自宋朝陶岳的《五代史补》。“一字之师”,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哪一个字在文句中欠佳的人,这样的人被尊称为老师。
-
- 2.孺子可教:要得绝世神书,先学会好好做人
- 3.衣钵相传:对自己下得了狠手,才能成为名师的高徒
- 4.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 5.如坐春风:听大师讲课,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路读编辑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学无纸尽,暨南大学管理学硕士,自媒体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成语的海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系列旨在以成语为钥匙,开启历史的大门,为你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故事为风帆,带领你在成语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