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明朝的美髯公
-
上一回,我们说了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水火的于谦。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上一回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武将出场次数很多,曝光率很高,前前后后有过不少发挥。对,那就是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战功,之后又跟徐有贞、曹吉祥合伙谋害于谦的石亨。
石亨这人,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他一生的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一言难尽、一塌糊涂,他曾经一名不闻,机缘巧合之下,一飞冲天,得意时那叫好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全族上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后猖狂过头,落了个抄家问斩,一败涂地。不好意思,最近老让我讲成语故事,我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说具体点,石亨曾经是冲锋陷阵保卫北京的大英雄,最后却成了构陷英雄的大恶棍。他对于谦,曾感恩戴德,最后却恩将仇报。他曾是全民偶像,走红时,皇帝一口气封赏他亲戚朋友4000多人,却不料,短短几年内,沦落为国家败类,株连九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来,听我细细跟你讲一个很有故事的石同学。
石亨,陕西渭南人,生于何年何月,不详。但是呢,《明史》记载,石亨生于武官家庭,世袭宽河卫指挥佥事,用今天的标准,石亨一生下来,就是未来的师团级军官。
投胎技术不错,品相也很独特,史书记载他“生有异状”,委婉点来说就是,他长得很有特点,不像正常人。首先是“方面伟躯”,国字脸、大块头,高个子。俗话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石亨是陕西人,标准的关西大汉,虎背熊腰。
其次是“美髯及膝”。不懂是吧?来,都看过《三国演义》吧?都知道关羽关云长有个雅号叫“美髯公”吧?要是您想不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就出门找个饭店,看看他们供的关二爷就知道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说,关二爷的胡子,垂下去能超过腹部。在这多扯两句,《三国演义》里面,有不少人长得很奇怪,比如刘备就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这简直是细思极恐,你们试试,谁能不用镜子,看到自己耳朵的?这难道是外星人吗?
好了不扯远了,说回我们的故事。石亨“美髯及膝”,顾名思义,他的胡子长得都到膝盖了,比关二爷的还长。你想想,《三国演义》是小说,里面自然有很多演绎的成分,关二爷那胡子八成是吹出来的,但《明史》可是官方修的正史,哪能随便虚构?所以说,石亨这个超长的胡子,是真实存在的,是得到官方认证的。
胡子长过膝盖,怎么喝汤呢?怎么梳洗呢?良辰我表示比较好奇,至于叫他“美髯公”,该不会是黑他的吧?
更有意思的是,石亨的侄子石彪,跟他叔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同样高大魁梧,就是胡子短了一点,只跟关二爷一样长。你说这两人站一块,那还真是一道独特的引人围观的风景,neng啥呢,耍猴呢?
感觉《明史》也挺能作妖的,关于石亨,它还记载了一个野路子八卦,说石亨还没发迹的时候,有次和石彪在小酒馆里喝酒,有个看相的人盯着他们看了一会,摇摇头道:“现在是太平盛世,这两人怎么会有封侯的相貌呢?”
如果这个八卦是真的,而不是后来人在石亨死后添加的,良辰我只能表示,道长啊,您真是神算子,不仅道出了石亨的人生轨迹,还预测了大明朝的国运!
说回石亨。石亨长得像关二爷,作为将门之子,可能他还真的是以关二爷为偶像的。不仅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还跟关二爷一样,以大刀为主武器。这可就真的了不得了。为啥?因为cosplay这种游戏,不是谁都玩得转的。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你耍一个试试?啥?刀在博物馆?没事,您去健身馆找个四十公斤重的杠铃,用双手把它提到胸口及以上位置,然后大力挥舞一百下,为啥是一百下呢?因为关羽曾手持青龙偃月刀与黄忠、庞德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啊。
这您要是能做到,良辰就……算了,请受良辰一拜。
石亨的大刀有没有八十二斤,良辰不知道,但他既然敢模仿关二爷,起码说明他是天生神力,生来就是冲锋陷阵的好材料。后来也确实如此,自从承袭了父亲的职位,他就参加了多场跟蒙古人的战斗,每逢两军交锋,他带头冲锋,抡起大刀,迎头就砍,直杀得对方落荒而逃。
当然了,石亨跟蒙古人交手时,对方的人数都不多,少的时候几十人,多的时候也不过数百人,只能算是反骚扰作战。稍微值得一说的是黄牛坡之战。当时,一股蒙古骑兵窜入明朝境内,四处骚扰,各路将领追赶不上,唯有石亨带着一帮手下,不分昼夜,一路追击,锲而不舍,终于将其全部消灭。
虽说都是小规模战斗,但几场仗下来,倒也屡立战功,石亨就从一线指挥的师团长,被提拔为镇守一方的高级将领,镇守边关要塞——大同,给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当副手。
成为镇守一方的高级将领了,但石亨依然热爱到一线去,特别是主动出击,总是亲自冲在前面,这么一来,朝廷就越发看重石亨了。一说提拔边关良将,他石亨就在入选名单之中。总之呢,声名远播,朝廷器重,能力不俗,再加上一大把胡子,良辰我估摸着,私底下只怕有人会吹捧他为大明朝的关云长呢。
-
- 2.恩将仇报的小人
- 3.嚣张的小人,消失的金符
- 4.甩脸子,盖豪宅,蹲大牢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