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背信弃义:以怨报德,自取灭亡
-
今天给大家带来成语故事系列,主题是诚实守信。
说起诚信,我就要说一个99.9%的中国人都认识的大人物了,谁呢?马云大佬。马云大佬有句名言:诚信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不是这样呢?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会怎么样呢?轻则被对方拉黑微信,重则被列入失信黑名单,高铁、飞机都坐不了;更有甚者,连命都没有了。是不是我夸张了?我们来听听下面这则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的汉景帝时期。这汉景帝是谁呀,我拿个电视剧来说哈,你有没有看过《美人心计》?林心如在里面饰演了窦漪房,汉景帝就是窦漪房的儿子刘启。
话说刘启小时候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给自己埋了一个大雷。事情是这样的,某年某月某日,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去皇宫陪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玩下棋。这个刘贤呢,是吴王唯一的儿子,吴王对他是万千宠爱,结果一不小心就把他养成了十足的熊孩子,蛮横霸道。跟太子下棋下着,两人闹起来了,刘贤不讲道理,太子爷看不顺眼,气得拿起棋盘就往他头上砸。我滴个神啊,太子爷神力,就这么一下,把刘贤给砸死了。
完了,小孩子瞎胡闹,失手打死人了,宫女太监惊得直哆嗦,太子的爸爸汉文帝,赶紧出面道歉,狠狠地骂了自家小太子一顿。吴王呢,没有口吐芬芳,只是一脸淡定一脸随和地原谅了太子,看起来好像啥事没有,但心里早已黑化。那能不黑化吗?死得可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啊。他表面一团和气,小孩子瞎胡闹,不小心失手,皇上不要怪太子,其实心里他痛啊,痛得只想剁了刘启这小子。
但刘启是谁啊,当朝太子,杀皇太子等同于谋反,他吴王心里没点数吗?不过吴王还真没怕过。因为他手握重权,在诸侯中是实力最强的。当年刘邦刚给他拜官绶印就后悔了,说这个侄子有造反面相啊。但给都给了,总不能要回去吧?刘邦就拍着刘濞的背说:好侄子,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不会是你吧?咱们是一家人,你不要造反哦。刘濞赶紧磕头说:不敢不敢!
但是刘濞就是凭实力傲娇。本来,他平时就经常不来上朝。如今,借着儿子惨死,怀恨在心,一恨就恨了二十多年,成天称病不上朝,要请病假。有一次,汉文帝派人去查,发现吴王身体好得很,能一口气上三楼,气都不带喘的。不过,汉文帝还是很仁慈的,毕竟丧子之痛情有可原,就没有难为堂兄弟。刘濞这边呢,却继续扩充实力,收拢人心。
等太子刘启当上皇帝,也就是汉景帝,局势变了,当时吴王、齐王和楚王已经占了一半天下了。大臣晁错建议刘启削弱藩王势力,他对老板说:“皇上,你看那个吴王,这么多年只拿薪水不干活,一定是因为您小时候误杀了他儿子,他怀恨在心。您父亲对他仁至义尽了,如今这个吴王笼络天下英雄豪杰,收留亡命之徒,就是准备造反啊!您一定要打击他的势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启觉得很有道理,那就削吧。政策一公布,吴王刘濞先怒了:刘启小儿,你杀了我儿子,当上皇帝又来割我的封地,老子今天就要夺你江山!于是,他联络了六个诸侯王,准备搞事情。
吴王手底下有一个门客叫枚乘,他知道吴王要造反了,赶紧写了一篇劝谏邮件,标题叫《上书谏吴王》,信里说:“积累德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意思就是,积累德行,看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自取灭亡。
言下之意是,老板啊,你别忘了,你如今的荣华富贵,都是高祖刘邦给的,现在你不积累德行,反而违背诚信,放弃道义,这是自取灭亡。话说得很明白,利害关系也讲得很清楚,但吴王不听不听,枚乘念经,按照计划发动七王之乱,结果惨败给周亚夫,逃到东越后,被士兵砍下头献给了汉景帝刘启。
枚乘的那段话,后来演变成了“背信弃义”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不守信用,不讲道义。先前有部火出天际的电视剧《庆余年》,没错,原著第二季也是由我给各位剧透滴,大家记得去催更呀!里面的庆帝对于帮助自己的兄弟、爱人都是暗中算计、残害,这就是典型的背信弃义。
-
- 2.口血未干:违背盟约算什么,保卫国家要紧
- 3.食言而肥:不信守承诺,是会变胖的
- 4.一诺千金: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 5.一言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学无纸尽,暨南大学管理学硕士,自媒体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成语的海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系列旨在以成语为钥匙,开启历史的大门,为你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故事为风帆,带领你在成语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