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囊萤映雪:只要有心,大自然会赐予你光芒
-
在正式开讲之前,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晚上你想看书,但是光线又不够,你会怎么办呢?可能大部分同学想都不用想就回答说,当然是打开电灯啦!只要不停电,咱们都可以继续读书学习,万一哪天吹台风停电了,咱们实在要看书写字赶作业,也可以点上蜡烛。
咱们都知道,电灯在19世纪末才发明。在古代,就算是皇帝家里也没有电灯,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那古代的人晚上想看书怎么办呢?你可能会说,古代也有灯油和蜡烛啊。可是在古代啊,灯油和蜡烛是很贵的东西,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就算家里有,也是用来应急的,根本舍不得点来看书。不过在成语 “囊萤映雪”里,有两个小朋友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个难题。
“囊萤映雪”包括了两个故事,分别是“囊萤”和“映雪”。先说说“囊萤”这个故事吧。
根据《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的时候,有个小同学叫车胤,他很喜欢看书,整天抱着书,看得津津有味,比现在咱们玩手机、打游戏还入迷。可是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天也黑了,书上的字就看不见了,车胤同学的家里又很穷,买不起灯油和蜡烛。
虽然看不了书,晚上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啊,那就背书吧。一个夏天的夜里,车胤同学在自家院子里背书背得正起劲,一抬头,看到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在飞舞。它们的肚子闪烁着光芒,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真是“一闪一闪亮晶晶”。车胤灵机一动:“萤火虫会发光,要是我抓来一堆萤火虫,不就可以做成一盏了灯吗?”说干就干,他从家里翻出一个薄薄的布袋子,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然后把布袋口子扎起来。几十只萤火虫在袋子里闪着光,一盏零耗能、超环保的生物灯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到夏天的夜晚,车胤同学就去院子抓萤火虫。靠着这盏微弱的生物灯,他勤学苦读,最终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官至吏部尚书。
说到这,有些同学是不是想问,萤火虫夏天才有,那冬天的晚上可怎么办?咱们这个成语还有后半部分,就是“映雪”。
“映雪”的故事出自《孙氏世录》。还是在晋代,有个叫孙康的小同学,他的家里跟车胤同学一样穷,也买不起灯油和蜡烛。他白天看书,晚上早早就上床睡觉。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觉得这样实在太浪费晚上的大好时光,但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一个冬天的夜里,他起床尿尿,发现从窗缝透进来一丝光亮,他赶紧推开窗一看,哇!外面可真亮堂啊!原来天上刚刚下过大雪,光芒是从晶莹的雪地里反射出来的。
孙康顾不上天气寒冷,随便披了件外套,拿上书就跑到雪地里,借着雪地里映出的光看书。看了一阵,他就冷得直哆嗦,再过一会儿,手脚都冻僵了。他就在雪地里跑几圈步,做一套广播体操,等身体暖和起来,再继续看书。就这样,经过无数个冰天雪地里的奋斗之夜,他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最终成为一位饱学之士,当上御史大夫。
于是,后人就用“囊萤映雪”这个成语,形容学习刻苦勤奋。并不是让大家真的去捉萤火虫和在雪地里看书哈!
-
- 2.凿壁偷光:没光、没书,那就创造条件
- 3.悬梁刺股:自残式对付打瞌睡
- 4.目不窥园:两眼不看窗外花,一心只读圣贤书
- 5.韦编三绝:他勤奋到把书都翻烂了几次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路读编辑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钰汝于成,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成语的海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系列旨在以成语为钥匙,开启历史的大门,为你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故事为风帆,带领你在成语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