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杀神出世,威震江南
-
上一回,咱们说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公认武将第一的徐达。不过,徐大将军虽然名震天下,却也有输给过王保保的不光彩记录。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不仅军功不比徐达差,而且征战一生,从未打过败仗,是个胜率百分之百的厉害人物。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他与徐达排在一起。他是谁呢?可能有听众朋友已经猜出来了,对,您想的没错,这便是明朝开国第一勇将,位列功臣第二的常遇春。
常遇春比朱元璋小两岁,1330年,出生于怀远,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怀远县。听到这,良辰要提醒您一下:在老朱的几个老兄弟里,徐达、汤和都是他的凤阳老乡,但常遇春不是。不过,怀远与凤阳之间的距离,比亳州到濠州的距离可就近多了,只有二三十公里,方言也差不多,所以都可以叫淮西人。
除了跟老朱不是一个地方的,常遇春早年的经历,也是老朱、徐达等人所没有的。说起来,常遇春家也是三代贫农,但他觉得自己腰大膀粗、一身蛮劲的,这身板儿要是一辈子去修理地球,实在是太亏了。所以,年轻时候的常遇春脑子一转,便跟水浒中的好汉似的,开始拜师学习武,把十八般武艺耍的是样样精通。
学武艺干啥呢?接下来他还真的跟水浒好汉一样,跑去投奔了一个叫刘聚的本地匪帮,落草为寇了。跟着刘聚,常遇春也过起了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日子,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银,好不痛快。所以,论出身,常遇春是贫农,但论成分,是土匪,流氓无产者,黑社会。
大概是打家劫舍日子混久了,常遇春觉得把,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人生总得有点盼头,事业总得有点新方向。就在这个时候,搞政治创业的朱元璋,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按照《明史》的记载,常遇春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老朱的大名,听说老朱正在攻打和州、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和县,便拔腿前去投奔他。走到半路上,常遇春困了,便靠着一棵大树睡觉,突然梦见一名神人穿着盔甲,拿着盾牌对他喝道:“赶紧起来,主公来了!”
常遇春惊得一哆嗦,睁眼一看,原来是梦,再一看,眼前站着一人,自报家门朱元璋。常遇春一激动,弯腰就拜,就这样,加入了老朱的革命队伍,成为他手下一员。听到这您可能觉得有点扯,《明史》好歹也是正史啊,咋连神仙都搬出来了?
其实您也别见怪,过去都这样,有些统治者时不时地就会搞出一些神仙传说,给自己撑撑腰。不过,除了神仙之外,这段故事里最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说,常遇春半路参加革命的故事,是很可信的。
加入老朱队伍后,可能是嫌弃常遇春出身不好,老朱一开始对他比较冷淡。拿下和州后,老朱就准备率军渡江。渡江前,老朱在帐中点将,问谁愿意当前锋,常遇春站出来应声:“常某不才,愿为三军前锋!”
老朱冷冷地看了一眼:“你不是那个没饭吃,才来投奔我的常遇春么。得了吧,等过了江,再给你表现的机会。”很明显,当时老朱对常遇春是既不重视,也不放心,重要任务哪能随便交给他?
然而,等队伍开到岸边,麻烦来了,元军集结在渡口,长枪列阵、箭如雨下,老朱的船只无法靠岸。就在这时候,常遇春划着小船从他旁边驶过,老朱一看,高声叫道:“常遇春!你不是要当前锋吗!看你的咯!”
常遇春一听,精神大振,应声上前,抄起一杆长枪,就向岸边捅去。元军士兵不明所以,抓住枪头,想把这个不知死活的二货拖下水。哪知,常遇春等的就是这个,借着岸上元军的劲,常遇春完成了一个类似撑杆跳的动作,纵身一跃,飞跳上岸。接下来他发出狮子吼一样的暴喝,抽出佩刀,切瓜砍菜,杀得元军稀里哗啦。虽说常遇春就一个人,却如同杀神附体一般,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无人能挡。元军被吓得魂飞魄散,不多时,就全部溃散了。
常遇春这般悍勇,老朱大喜过望,庆幸自己捡了个宝贝。战后,他果断授予常遇春先锋之职。常遇春呢,自然是抓住机会狠狠展现自己的武力值和杀伤力了。
老朱的人马渡江后,元朝将领蛮子海牙率领一票人马,乘船在长江上铺开,想断了老朱的后路。老朱哪里能忍,立刻率军与其交战。常遇春一马,哦不,一船当先,直冲元军舰队,登船攻击、所向披靡,真的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老朱见状,便指挥众将乘势跟进,结果是大获全胜。
水上都敢这么拼命,常遇春在陆地上更是无人可挡。且说跟着徐达攻打宁国时,常遇春不小心挨了一箭,他恁是亲手拔出箭头,继续冲锋,很快就攻克了城池。到后来,他又跟张士诚的手下交战,常遇春根本没什么套路,直接带一波人发起正面突击,杀人如同割草,活脱脱的项羽再世、吕布重生。很快地,他那勇猛凶悍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江南。
-
- 2.乱世勇将,杀人魔王
- 3.忠心耿耿的大将军,蒙古铁骑的头号克星
- 4.横行天下常十万
- 5.基业子孙难保全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