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朱元璋的好老乡,战场上的大将军
-
上一回我们说了明末的大学者、清朝学术的开山祖师顾炎武,也就把咱们明朝文人的系列给说完了。这下就有听众朋友给良辰发私信了,说良辰啊,文人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又准备要说什么呢?
说什么自然不用猜啦。你看,咱们说文武双全、文韬武略、文治武功、能文能武,文臣和武将,两个总是连在一起的,要说文臣,就不能不提武将。所以从这一讲开始,咱们就来说一说明朝的那些个武将。好了,武将系列,就此登场!
说到明朝的武将,在之前的正篇和番外篇里,我们也说了好几位。听了那么多期节目,不知道哪位武将给您的印象最深刻。也许有的听众朋友觉得,横扫倭寇的戚继光最厉害,也许有的听众朋友首推在朝鲜击败日军的李如松。不过,明朝的武将虽多,但自明清两代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公认的站在最高峰的却只有一位。
那就是——威名赫赫、用兵如神、功劳无数,堪称大明王朝开天辟地的第一号人物的,等等,我吸口气——朱元璋钦定的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开国六王之首,全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
这名号炫酷不炫酷?威风不威风?可这实在是太长了,差点要把良辰给憋死了。为了后面叙述方便,我们还是直接喊他徐达好了。
不过,长归长,读起来累人归累人,但徐达的这一长串威风的名号,可是一点水分也没有的,都是他自己实打实地挣来的。啥,你问我为啥叠加这么多荣誉称号?等等,我,我打个电话给郑宁博士,不,人家现在是大学老师了——喂,郑老师,刚才那一长串都啥意思啊,你倒是跟我讲讲啊。哦,郑老师不吭声,发了一段微信文字,我念念哈: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这是功勋来源;“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这都是荣衔;“参军国事”,这是老朱发明的,功臣参政,当时是压在宰相头上的;“太傅”,乃三公之一;“中军右丞相”,这是徐达当过的官职;“征北大将军”是武衔;“魏国公”是爵位;“中山武宁王”,这是谥号和追封,惯例提一级。
你们滴,明白?不明白不要紧,我们从头扒起,看看这位明朝第一号开国功臣,到底是怎样白手起家的。
徐达,字天德,比朱元璋小四岁,跟朱元璋是老乡,同为濠州、也就是今天安徽凤阳人。在这特别特别再特别说一下:有N个听众朋友在正篇的第一回留言,说良辰我把“濠州”念错了,应该是“亳州”。在此一并认真严肃感谢这些听众朋友的提醒,你们听得真的很认真。但是——实际上,良辰没有读错,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是“三点水”加个“豪杰”的“豪”,不是那个比“一毫米”的“毫”少一横的“亳”,所以,不是我把“亳州”的“亳”错读成了“毫”米的“毫”,人家实实在在就不是亳州人,要不然,老朱都要一脸骄傲地说曹操是我老乡了。当然,泛泛来说,也算老乡,都是安徽人。
好了,聊完历史遗留问题,还是说徐达的故事。按照《明史》的记载,徐达比老朱小四岁,也是“泥腿子”出身,祖上好几代都是贫下中农。只不过,这个农家小子与众不同,气度不凡,身高腿长,一张刀削般的国字脸,刚毅武勇。
到了元末乱世,凤阳一带遍地饿殍,朱元璋抢先穷困潦倒,走在了社会三无人士的前列,无家无工作无饭吃。先去当和尚,后又当乞丐,最后混进了社会不稳定群体,投靠了濠州当地社会哥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徐达呢,他的人生破败路线,走得比老朱要婉约羞涩一些,一开始还是半饥半饱,婉约得差不多了,突然就哐当掉线了,彻底没饭吃,他也就投奔了郭子兴的队伍。
虽说是老乡,但在此之前,种地的徐达跟要饭的老朱并不相识,彼此之间连个QQ号都没加过。徐达投军的时候,老朱已经是郭子兴手下一个粉丝群群主,哦不,一个小头目。徐达入群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一见如故,迅速互加微信,开启单聊模式,你一言我一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好兄弟讲义气”,从那以后,徐达就开始了一生追随老朱的事业。那一年,他22岁。
没过多久,郭子兴安排老朱去攻打今天同属于安徽的定远,老朱就带了24个弟兄一同前往,走在队伍前列的正是徐达。然而老朱刚从定远回来,就赶上起义军内部争权夺利。当时,一个起义军首领叫孙德崖,跟郭子兴有矛盾。郭子兴抓了孙德崖,孙德崖的手下就抓了老朱,一命换一命的套路。眼看老朱和未来的大明王朝要集体玩完,这时候,徐达边挺身而出,说,要命是不?来,拿我这条命,换我大哥朱元璋的命。
双方一愣,兄弟,你来搅啥局啊,剧本上没这一段啊,总之,徐达跳出来一搅和,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但经过这件事,加上之前的种种不快,老朱决定脱离郭子兴单干。1354年的秋天,老朱带着以徐达为首的“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往定远,撤股单干,正式开始挂牌搞政治创业,开启了一条去南京城敲钟上市的艰难之路。徐达呢,也以老朱手下的头号将领,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
-
- 2.北伐中原收幽燕,四百年来第一人
- 3.巅峰对决:徐达大战王保保
- 4.谦虚正直,第一功臣自保有术
- 5.两面下注,一门两公爵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76年大明王朝,以军功立国。自开国以来,名将猛士层出不穷。有纵横沙场、一生不败的主帅;有气吞山河、杀敌四方的名将。他们或踏平戈壁,逐敌沙漠。或深入草原,燕然勒石。有人力战倭寇,取胜东南海滨,也有人饮恨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更有贪生怕死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叛国投敌,为虎作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军功扬名立万的他们,除了留给后世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还有挣扎于王权政治下的悲凉与慨叹。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重新回到六百年前的战场,聆听明朝武将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