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晋国第一家族的诞生
-
上一回我们说了齐国名臣晏子,这一回咱们换个国家,说一说晋国的著名权臣——赵盾。
赵盾是谁呢?我估摸吧这个名字不少人应该都有印象,前些年陈凯歌的大制作《赵氏孤儿》,你们的葛大爷参演的票房大电影,还记得不?以及,问问你爸妈“赵氏孤儿”,没准儿他们还会跟着哼几句京剧。那么,赵氏孤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嘿嘿,今天我不告诉你,回头我专门开一系列,给各位好好讲讲。
那么,赵氏孤儿跟咱们今天要讲的赵盾,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去了,这个赵氏,就是说的赵盾家族,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盾,没有他的权倾一世,就不会有“赵氏孤儿”这样一个故事。
赵盾到底多有权呢,这么说吧,虽然他名义上只是晋国的大臣,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晋国的实际话事人,国君只是个摆设。不过真要讲清楚赵盾这个人,良辰觉得,先得把相关历史背景捋清楚。
大家知道,春秋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呢,还是沿袭了西周时期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国君把土地和百姓分给卿大夫,同时任命这些卿大夫为高官,平时让这些人帮忙收税,打仗时就让他们领兵出战。这个看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潜藏着一个大问题:万一卿大夫不听话,国君麻烦就来了。这不,春秋历史上,卿大夫杀国君的案例比比皆是。
狗血弑君案一多吧,有些国君就开始想招了,在历史传统不那么根深蒂固的国家,比如楚国和秦国,就搞中央集权,强化君主的权力,还有一些国家呢,君主扶植宗室的力量,防着卿大夫搞事,效果都还不错。
可是吧,晋国这两招都用不上。为啥呢,首先,作为周王室的正统嫡系,晋国的政治传统很浓厚,中央集权搞不起来。其次,前面节目里我讲过,“晋国无公族”,当年晋献公为了避免有人跟他抢班夺权,把自家亲戚全杀了,所以依靠自家亲戚防大臣,也不行。
这么一来,晋国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国君只能依靠外姓卿大夫。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端。优点是网罗贤才,为晋国所用,缺点呢,也很明显,外姓卿大夫的势力特别强大,以至于晋国国君都要经常让着他们。
好了,一句话总结:晋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国家,但晋国的国君却不是最有权势的君主。
在晋国那些飞扬跋扈的卿大夫里,姓赵的一家最能打,实力最硬核。讲秦穆公时候我们说过,赵氏跟秦国同一个祖先,都姓嬴,到了西周末年,赵氏举族迁徙到晋国,到晋献公时代,他们就成了晋国的贵族。
这时候,赵氏的大人物终于出现了。赵氏的赵衰自幼与公子重耳、也就是晋文公交好,后来重耳逃难四方,流亡数十年,赵衰一直紧随左右。两个人既是发小,还是患难与共的朋友,还是生生死死永相随的君臣。
这都好理解,但接下来,他们的关系就开始搞得十分之复杂和尴尬了……
还记得不,当时我说重耳外逃,一开始躲到了翟国,然后讨了个赤狄部落的公主当老婆。其实,当时娶公主的不止晋文公,还有赵衰,哦,不不,不是说二人娶了同一个公主,而是有一大一小两公主,分别嫁给了晋文公和赵衰,按民间说法,他们二人成了“连襟”。
这都还算正常是吧?无非就是朋友关系加君臣关系,现在加了一层亲戚关系。但是,重耳回国登基后,为了褒奖功臣,他拿出了一份超级豪华大礼奖给赵衰,把自己亲生的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说,如果晋文公出去见外宾,跟人介绍身旁的赵衰,他得这么说:这位是我的得力助手外加发小,以及我的姐夫和女婿赵衰。
这还不算完,赵衰有个侄子叫赵穿,娶了晋文公的孙女。也就是说,赵衰的侄媳妇喊他“大伯”,喊重耳“爷爷”。好了,我已经混乱了。
当然,请不必感到奇怪,更不必觉得古人太随便不讲伦常,咱们不能用后世的伦理纲常去看待早期社会的人和事,你觉得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是你带着后天价值观在衡量,没准儿人家压根不觉得呢。
问题是,我讲重耳和赵衰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干嘛呢?首先,我想告诉大家,通过各种联姻,赵氏跟晋国国君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比曹雪芹曾祖父和康熙之间的关系亲近多了。其次,咱们今天要说的赵盾,正是赵衰跟那个赤狄公主的儿子,平时,赵盾见到晋文公,可以亲亲热热地喊一声“姨父,吃了没?”,你滴晓得伐?
-
- 2.惊人的初啼
- 3.权臣的诞生
- 4.恶斗熊孩子
- 5.赵盾弑其君
- 6.晋国的破壁者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春秋时期除了霸主故事,还有各种名人,可谓是群星灿烂。他们或好或坏,或雄或奸,或是命运坎坷,或是段子迭出。听名人故事,学处世哲学,通人生道理。《春秋·左传》第四季,最有干货的篇章,爆笑继续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