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彼得·霍普柯克,英国著名记者、冒险家、作家。他曾在著名的《泰晤士报》任职近二十年,其中五年是首席记者。他曾服役参军,与乌干达大独裁者阿明是战友。他曾经两次坐牢,也曾同劫持了飞机的武装分子谈判,后转为专职作家,著有《大博弈》《闯入世界屋脊的人》《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等作品。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雪健,吉林大学外交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8世纪,英国将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随即目光投向了中亚,妄图控制古老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野心勃勃、扩张成瘾的俄国,也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两国随即在这一带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史称“大博弈”。
大博弈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高加索地区,一直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大博弈开始时,英俄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时,两国之间的距离仅为30公里。大博弈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熟悉的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争端等等,追根溯源的话,都是源自于此。
本书全名《大博弈:英俄帝国中亚争霸战》,是探究中亚近代历史、帝国主义扩张史、中亚文化与冒险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英国大规模干预之前,俄国向阿富汗的赫拉特方向尽可能扩张,这种量变积累产生的质变最终会给印度安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无休无止的贪欲是非常可怕的,人如此,国家也一样。梅尔夫沦陷让俄国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在扩张的道路上停不下来。
3. 当局者迷,前线一些好战武官因为当初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一直愤愤不平。面对仇人,他们很难低下那高昂的头颅,握手言和。
4. 英国想染指帕米尔高原以北的新疆,清政府可不愿自己的领土再多一个祖宗,所以委婉地表示自己的庙小,容不下英国这座大神。
5. 英俄中亚大博弈就像生物实验中精心采集的细胞切片,值得我们如同用心研究生物体那样,去审视我们的人性以及更广阔的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