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英国著名驻外记者、作家,旅居日本20余年,现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他本人关注日本社会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巨浪下的小学》一书于2018年获福里奥文学奖,并出版日译本。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凉山,编辑。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这场海啸像是一个骇人的隐喻,在日本精致有序的表象下,涌动着潜藏力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其中75人是有老师看护的学生。但是在这75人中,竟然有74人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
学校是日本最安全的地方,拥有完备的防灾系统,老师接受专业的应急训练,学生定期举行灾难演习,为什么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由于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海啸完全是另一回事,更加黑暗,更加怪异,更加强悍、暴力,无法用仁慈或残酷,美丽或丑陋来形容,完全是个异类。那是海洋入侵大陆,大海自己站起来,喉咙里发成一声咆哮,向你冲过来。
毁灭的味道从四面八方涌来,那天早上,长达400英里的海岸所呈现的景象,让人想起1945年8月的广岛和长崎,只不过水代替了火,淤泥代替了灰烬,鱼和淤泥的腥臭味代替了烧焦的木头和滚滚浓烟。
我们以为孩子是我们之中最弱小的,因此我们保护他们。可原来他们才是家庭的基石,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
当人们说“我看不到上帝,我看不到佛陀”时,身为僧人的我们是如此接近他们的恐惧。然后我意识到,宗教语言只是我们用来保护自己的铠甲,前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脱掉。
他对生或死都不再心生恐惧,就像一个从重病中康复的人,拥有了对未来感染的完全免疫力。对于自己何时会消亡——现在、不久或遥远的未来——他已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