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彼得·霍普柯克,英国著名记者、冒险家、作家。他曾在著名的《泰晤士报》任职近二十年,其中五年是首席记者。他曾服役参军,与乌干达大独裁者阿明是战友。他曾经两次坐牢,也曾同劫持了飞机的武装分子谈判,后转为专职作家,著有《大博弈》《闯入世界屋脊的人》《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等作品。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雪健,吉林大学外交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8世纪,英国将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随即目光投向了中亚,妄图控制古老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野心勃勃、扩张成瘾的俄国,也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两国随即在这一带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史称“大博弈”。
大博弈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高加索地区,一直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大博弈开始时,英俄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时,两国之间的距离仅为30公里。大博弈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熟悉的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争端等等,追根溯源的话,都是源自于此。
本书全名《大博弈:英俄帝国中亚争霸战》,是探究中亚近代历史、帝国主义扩张史、中亚文化与冒险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1. 历史上俄国能够不断扩张版图,血性的国家意志占据了首要地位。沙皇尼古拉曾经下过一道非常符合俄罗斯血性的命令:“只要帝国的旗帜在一个地方升起,它就永远不能降下。”
2. 突袭塔什干属于典型的先斩后奏,切尔尼亚夫胆识过人,堵上前途与命运,把帝国旗帜狠狠插在了塔什干的城头上。
3. 布哈拉主动攻打俄国,俄国反而有了绝佳的借口再下一城。寒风在嘶吼,战马在狂叫,俄国士兵在咆哮。远道而来的布哈拉汗国节节败退,直到自己主动俯首称臣,才免了屠城悲剧。
4. 强国之间有利益冲突,但又无法做到放手一搏,就会出现一个经典的套路——双方约定划一条三八线,规定不得越过彼此的势力范围。
5.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英国志愿者们怀揣理想上路,在边境地带依依惜别,但最终能够翻越帕米尔高原重重障碍的寥寥无几。